探讨幼小衔接中数学教育如何优化的问题
2022-03-16吴蓉蓉
吴蓉蓉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中心幼儿园,江苏 无锡 214200)
1 幼小数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跟幼儿园衔接缺失
一般情况下,我国当代大多数幼儿园对提升幼儿幼小衔接阶段整体教学效果非常重视,无论是从教学方式、教材的选择还是教育内容的规划与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严格的把关与监督,在对每一级进行严格的审查之后,才会将最终足够优秀的幼小衔接内容教授给幼儿。但针对这一部分,小学校园未做好相应的准备,造成整个幼小衔接过程方式单一化。比如,部分的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师觉得,幼小衔接进行的场所主要是幼儿园,小学无须多加关注。也正是因为这类不正确观念,使得幼小衔接课程在优化上受到极大的阻碍。
1.2 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
一些幼儿园存在严重的小学化教育现象。在调查中可以看到,我国很多幼儿园存在提前教授小学知识的情况,幼儿园中进行的幼小衔接知识几乎等同于小学阶段低年级。比如小学时期,很多教学重点偏向于语文的识字、数学算数的引导,并未在幼儿综合素养提升投入过多的关注,造成了整体教育在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教育因此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1.3 衔接任务一边倒
我国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主要是在幼儿园,因此幼小衔接也占据了大部分幼儿园的工作份额。意料之中也会存在幼儿园运用各类措施,试图靠近小学教育。同时,小学教师也未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会在开学初始,过多地关注幼儿幼小衔接问题。而部分教师会考虑到小学新生年龄情况,会适当地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内容,但相比幼儿园的趣味性,明显不足,严肃、规板的课堂教学,让很多孩子承受了极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教学的厌倦。
2 数学教育中幼小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教学内容
幼儿园阶段开展的数学教育,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数学教育的启蒙。具体内容上主要是教授幼儿数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简单几何图形的识别。但是,小学数学内容不止于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基于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的,无论是难易程度还是逻辑难度问题都远超幼儿时期。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育在进行中更多是灌输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规划下进行,最终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而出现这一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跟幼儿园在数学内容学习上有较大的差异。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经常出现小学数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园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加了幼儿园幼儿的学习负担。而且,会使得幼儿在升入小学后对同样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进而失去了对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
2.2 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幼儿数学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和特点缺乏认识。幼儿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本质区别。幼儿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启发教学,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方法应注重寓教于乐。通过兴趣学习,幼儿可以在进入小学之前获得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大纲进行。教育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幼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两者在教学方法上的本质差异,刚进入小学的幼儿园幼儿不可能适应。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育阶段,应根据教学过程的进展,调整教育方法,逐步向小学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过渡,避免幼儿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的局面。
3 优化幼小衔接中数学教育的途径
3.1 完善教育机构
(1)可以借鉴国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先进经验。在教师培训方面,法国、日本等国家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结合起来,使幼儿园和小学能够相互了解课程、教学方法、作息时间和规则,便于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2)建立一套完善的幼小衔接教育体系,在课程、规章制度等方面实现平稳过渡,避免当前脱节状态。
3.2 关注数学知识衔接
解决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首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落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这就要求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程时,不仅要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教材,还要研究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研究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然后,随着教学内容和任务的深化,教学内容的难度将逐渐加大,以完成新旧知识的交替。
3.3 科学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在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合理地设计和选择相关的数学学前衔接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相关教育活动与生活实践之间稳定关系的构建。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创造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在环境的渲染氛围中逐步渗透数学的基础知识点,为不断提高孩子的整体学习兴趣,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保证。具体教育方式如下:
(1)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点”是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入到良好学习状态的科学教育方式。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游戏项目,始终契合幼儿这一年龄层的心理发育,不断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并以此增强幼儿学习的原动力。比如在开展认数字这一教学项目时,幼儿教师可以借助数学语言,运用肢体及图片。让幼儿参照图形进行详细数字的猜测,如“有几只小松鼠?哪个数字像小白兔的耳朵”等,类似的问题来全面吸引幼儿课堂注意力,以此锻炼幼儿数学思维,激发整体学习兴趣。
(2)综合设计和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容易引导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对全面提高孩子的数学想象力、实践能力和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的分合”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足够的废弃材料,并将其设计成儿童的创造性学习工具,为幼儿提供组装、分类等动手类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拆分与组合规律。整个实践操作活动难度系数低,趣味性强,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儿童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3.4 科学引导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搭建知识学习通道,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入学前期知识学习能力的有效性培养。在整个衔接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格外重视幼儿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幼儿因初入小学产生过度的刺激反应。同时,还要通过科学手段引导幼儿懂得学习、学会学习,成为知识的主人。
幼小衔接时期进行学习,除了需要打通知识学习通道,还需要培养幼儿的小学学习能力。在衔接时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获取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与提升,避免幼儿刚入小学时期会存在过激的心理反应。除此之外,在方式手段上还需要加以科学引导,让幼儿掌握学习技巧,成为自身学习的主导者。
(1)培养课堂听课能力。小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幼儿时期,幼儿需要保持集中状态,提高听讲效率及能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授课内容、速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2)培养数学观察能力。教师要培养幼儿对图文、图形、数字的观察能力,以便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强记忆效果。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学会思考,建立知识之间、经验之间、知识与经验之间的广泛联系,做好融会贯通。
总之,积极影响幼小衔接的动态关系网需要教育机构、社区及家庭等共同努力,无论是整个幼小衔接体系还是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幼儿教师需要凭借自身专业知识跟技能,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最佳手段完成幼小衔接数学教育。避免、减少生拉硬套的现象出现,要确保幼儿在进入小学转变学习身份时,无论是思维还是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改善,真正做到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