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课程思政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研究
2022-03-16刘月凤
刘月凤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特色内容,也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既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具备的政治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宪法学是面向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并且该门课程也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该门课程,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着其法律观念的形成、法律学习习惯的养成、法律知识理论基础的打造以及法律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其他高校专业课程不同的是,宪法学基本实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全覆盖,在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嵌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宪法学可以有效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明示化、基础化,有效开展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显性教育以及教学价值与教育目标相结合的隐性教育。
1 宪法学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概述
为了有效对宪法学课程思政的显性教育以及隐性教育进行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宪法学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容。下文将对两项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1 宪法学课程思政的显性教育
宪法学课程思政的主要教育内容包括:宪法序言、宪法发展历史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1 宪法序言
传统宪法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宪法序言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宪法结构介绍、宪法序言的相关性质、宪法序言所具有宪法效力的辨析以及相关中外宪法序言的比较,一般情况下不对宪法序言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不对宪法序言主要内容进行讲解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点:(1)宪法序言所具备的法律意义相对较轻。(2)宪法序言所具备的政治意义较重。该种教学内容设计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专业教学内容重法律,轻政治的教学特点。但是宪法序言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奋斗史,还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史,也包括当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篇章。可见宪法序言是一份既具备宪法高度,又具备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爱国主义篇章。因此,在开展宪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宪法序言教学内容的应用,强化宪法序言的讲授教学,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通过宪法序言开展针对于宪法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政治根基,确保学生在未来也可以持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1.1.2 宪法发展历史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也是宪法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并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使我国现行宪法在保证权威性的前提下实现了稳定向前发展,使其可以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相匹配,有效实现更新并与时俱进,确保我国现行宪法的先进性[1]。新中国宪法的诞生以及其发展历史都是非常曲折的,这也说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历尽艰难困苦。2018年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修改是我国近几年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所以有效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企业是当下重要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五次修改的过程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宪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依托相关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十九大精神,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全面的大局意识、坚定的核心意识以及发展的看齐意识,从而有效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以及决心,主动维护我国现行宪法的全额为,确保现行宪法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进而推动新时代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由此可见,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作为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兼具科学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还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以及开放性。2018年在对我国宪法进行第五次修改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等内容都纳入我国现行宪法当中。因此,在开展宪法学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习可以保证学生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帮助学生明确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相关步骤以及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有效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使其可以坚持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断进步的信念[2]。
以上就是宪法学课程思政中显性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应用上述内容开展宪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1.2 宪法学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涉及相关价值以及目标的有效结合,所以其教育内容与显性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宪法学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项:重要性不断加深的法律理论教学、着重强调的目标教育以及愈发突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1.2.1 重要性不断加深的法律理论教学
相较于我国的政治法律理论,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法律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并且内在逻辑严谨的法律理论体系,其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受到我国宪法应用时间较短的影响,我国的法律理论体系仍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过程中。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法律理论体系的论证过程也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无法对我国法律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在学生接触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理论体系之后,难免会对我国法律理论体系的严谨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因此,在宪法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效重塑学生对我国法律理论的隐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开展宪法学思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开展针对我国法律理论体系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将我国的法律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并通过上述两项我国基本的制度理论内容对我国的法律理论体系进行论证,从而有效凸显我国法律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3]。除此之外,当下在对我国法律理论体系进行论证的过程中,有效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宪法学专业教学工作,从而使得宪法所确立的各条政策、各项方针在理论方面得到有效完善,并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宪法主文部分的相关制度以及规范也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导作用,尤其是为我国现行宪法的内涵价值以及相关宪法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夯实了我国现行宪法的理论基础以及价值根基。“人民主权、宪政秩序、社会发展、社会正义”作为现行宪法的基本价值,由于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其所处的语境也变得更加明确,高校大学生如果可以有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可以避免受到西方以无限自由作为前提的不良言论以及逻辑陷阱的影响,确保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发挥。
1.2.2 着重强调的目标教育
无论哪个专业科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落实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主张、国家意志以及对于人民共同利益的愿望,从而确保学生对现行宪法规范作用的有效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宪法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重视程度,使其可以更加坚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如果相关教育工作可以达成上述目标,宪法学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将得到充分凸显。
1.2.3 愈发突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相较于过去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具有更强的问题意识,并且也具有更加全面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与之匹配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高校大学生已经形成的三观保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叙事框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这对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开展宪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带领学生对当下的时事政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大事的责任感,该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民族意识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宪法学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内容主要与意识形态相关,所以保证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因为相关意识形态的培养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当提高对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并积极探索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
2 宪法学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路径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统一对于宪法学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该种方式的落实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虽然宪法学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特点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其教育目标却是殊途同归,所以教师在开展宪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统一。下文将对两者的结合统一方式进行探索。
2.1 对教学对象进行精准分析
要想保证宪法学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都能发挥出实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应当优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当今的高校大学生思维更加缜密,并且具有多种信息获取手段以及良好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进一步提升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效率。在对相关宪法学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虽然宪法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但是教师仍旧需要对趣味性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从而有趣、有深度地将相关知识的本质规律进行阐述。该种方式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保证宪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2.2 科学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促进宪法学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统一。有效对宪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规划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对相关法律知识以及思政知识进行吸收,因为宪法学中的知识过于繁杂,所以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相应手段突出课堂上的教学重点,并将相应重点与思政教育相关联,确保学生既可以对相关宪法知识进行有效了解,又可以明确宪法与课程思政之间的紧密联系。因为在宪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应用隐性教育手段实现价值以及意识形态的引导,所以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相应价值思想观念的导入点,确保隐性教育内容可以巧妙地与显性教育内容相结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无缝切换,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5]。
2.3 积极应用新型教育实践手段
有效应用教育实践手段对于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对宪法学与课程思政相关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来对课程思政与宪法学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确保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而在对宪法学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用文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开展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相关文献,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并且有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统一。
3 结语
综上所述,宪法学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可以实现将宪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并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进行阐述。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相关内容对我国宪法有一个更加充分的理解,使学生对我国宪法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最后通过应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宪法学思政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