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一体化视角下高校实习支教工作的调查研究
2022-03-16胡雨薇陈火弟
胡雨薇,曹 宇,陈火弟
(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实习支教是一种强化式教育实习,是对以往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深入改革,实习时间、实习方法等方面都与过去的教育实习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师范生来说,实习支教是对其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促进他们向高素质教师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1]。因此,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整体质量,而且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1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教师教育一体化正伴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形成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它坚持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进行有效的统整,形成一个连续不断而又相互支持的教育培养系统,从而有效地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2]。
现阶段对于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依然是较为独立的培养模块,职前教育主要由高等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而职后教育主要由教师入职学校进行相关培训。对于师范生而言,如果在职前教育阶段能够在高校实习支教工作安排中得到充分地提高与锻炼,无疑有助于入职后的专业素质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发展。
2 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某省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开展问卷调查,结合走访实习支教生、派出实习支教生的领导教师、实习支教生入职区域与学校领导教师,发现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实习支教生职前选培工作不够完善
综合问卷调查中各方反映的实习支教生选拔、岗前培训等方面的做法,发现有的高校虽然通过教学竞赛、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了实习支教生的选拔工作,并聘请了校外专家与校内老师双管齐下给支教生进行岗前培训,但最终结果仍然不够理想。部分实习支教生入职后依然存在着难以适应实习支教岗位的情况,因此,在实习支教生选培工作方面仍需要科学和完善的总体规划。
2.2 实习支教生职后教育管理规定不够严格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支教生入职区域与学校领导教师认为当前实习支教生职后工作的过程管理有待加强,实习支教生的教学质量等方面有待提高。由于许多入职学校制定的实习支教生的职后管理制度并不严格,因此,实习支教生迫切需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来明确实习支教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实习支教生入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化职后教育来有效提高实习支教生的教学质量。
2.3 实习支教生职后跟踪检查与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实习支教环节与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相关检查与评价的多样性,例如某高校在实习支教工作中采取“双导师制”,规定由实习支教生的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对其实习支教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成绩评定。调查结果反映,由于缺乏体系化的检查与评价制度,难以全面掌握实习支教生整个实习期间的实习情况,并且难以量化实习支教生实习表现情况。同时,由于不能全面反映实习支教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素质发展与综合水平提升情况,难以对实习支教生进行督促与勉励,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合理、全面的检查与评价体系。
3 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策略
从教师教育一体化角度出发,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实习支教生能够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原则,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师范生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师范生在实习支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系统
当前教师教育一体化依然存在着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脱节,二者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容易造成进行师范生实习支教选培工作选拔培养出的实习支教生无法完美的适应入职后的环境与系列教师工作,导致实习支教生面对真实的教学环境产生陌生感以及进入教师角色的迟钝感。尤其是一些本科院校的师范专业办学定位是面向中学,而实习支教的入职学校却是小学,给实习支教生带来很大挑战。因此,在高校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有机整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系统,真正让师范生在职前的培养阶段就能够体验职后培训的相关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高校需要对师范生更好适应不同阶段来进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学习设计,可以大致分为:第一阶段即职前教育阶段,旨在培养师范生成为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第二阶段即入职教育阶段,旨在为师范生适应新的教师身份做好准备;第三阶段即职后教育阶段,旨在让师范生能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教师工作,同时每一阶段教学内容设计可以环环相扣、相互渗透,以期更好地培养师范人才。建立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系统后,便可以利用此系统对实习支教生进行一体化培训,不断完善实习支教生的选培工作。
3.2 大力倡导“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
从当前实习支教工作现状来看,单靠高校一方面的职前培养教育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因此,要将师范生从单一高师院校培养模式,转变为“U-G-S”(大学即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即入职学校)三位一体的三方协同培养模式[3]。
在“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中,大学既包括高师院校,也包括承办师范教育的一般高校,应发挥主导、核心以及协调的作用;地方政府具有统筹、督促以及保障的作用,而中小学校则承担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由高校与地方政府搭建好提供给师范生的实习平台与相应的培养、管理制度,固定好实习支教的教学点,再由中小学负责以点对点的形式长期落实到位。师范生经过这样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后,可以更有效、更好地得到全位的锻炼与发展,而入职学校也能够有依有据的进行相关规定的制定,以解决实习支教生入职后管理制度等不够严格这一问题。
3.3 推动入职学校打造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团队
针对实习支教生检查与评价制度体系化的缺乏、实习期间实习情况掌握程度的匮乏,与实习表现情况的难以量化,种种原因都来自入职学校对于实习支教生重视的不足以及相应监督措施的短缺。而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在入职学校内部打造出一支兼具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帮助实习支教生更好地进行整个实习阶段的跟踪检查、评价以及反馈工作[4]。
对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在实习支教生入职后首先可以在职后培训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其次可以对实习支教生进行长期、定期的实习情况跟踪与观察,并且可以在跟踪过程中对实习支教生进行量化的评价与勉励,最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实习支教生提出经验化的意见与建议。而这些都将有助于实习支教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素质的发展与综合水平的提升,以解决实习支教生入职后检查与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的问题。
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新视野,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精神,精心组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5]。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系统、倡导“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建立、推动入职学校打造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团队,促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