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探讨
2022-03-16刘莹
刘 莹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受教材内容的限制,使得一些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相对单调,美术课堂逐渐空洞化、机械化,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美术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美术教师需要结合生活素材,在课堂中创建生活情境,实现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方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如何将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进行有效链接的策略。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虽然很多美术教师已经逐渐开始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使用的方法不够恰当,没有发挥出生活化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一些教师在教授学生绘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和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缺乏联想和思考,没有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也就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技巧和风格。[1]
其次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开展一些简单的模仿绘画活动,主要过程就是教师先将作品画到黑板上,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绘画的步骤进行模仿,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通常都是以“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或者绘画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也很大,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引导,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班级中学生个体在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不应单纯运用统一的标准和教学方法,而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2]
再次是学生缺乏生活化实践空间。美术是一项实践性课程,学生不仅需要动手绘制作品,还应该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但在很多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只是局限于教室内,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是联想的方式实现与实际生活的链接,却很少有机会通过接触生活学习美术知识,缺少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观察美的意识与机会。因此教师应适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进行观察,从而获得更多的启迪。
最后是学生缺乏主体性。在一些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对美术的兴趣较高,但是却不能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些课堂上,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留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美术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如果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单纯地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此外由于教师的过度指导,学生会逐渐产生依赖心理,其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策略
其一是观察生活,为发现美奠基。学生要想真正实现美术创作,首先应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从细心的观察和探索中发现美、创造美。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探索,并向学生传授观察的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3]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课程教学进度与季节变化相衔接,带领学生到户外探索大自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让他们充分融入到情境当中,然后再回到课堂让学生总结相应的季节应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并将自己印象中的季节颜色特点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绘画,引导学生自主地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其二是创设情境,挖掘生活资源。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可以弥补美术课堂缺乏生活气息的缺憾,加深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既要结合教学内容,也要考虑到遵循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脱离现实,确保这一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如讲故事、表演、播放图片和视频等,教师可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营造趣味性的生活情境。例如,寒假开学后,因为学生刚刚过完春节,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吃团圆饭、放烟花的图片和视频等,通过直观的画面与声音,为学生再现浓厚的春节气氛,引导学生联想自己过春节的情景,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围绕“春节”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比如可以画春节中常见的物品、礼仪场景等,提高学生的联想和创作能力。
其三是通过作品赏析,进行生活化鉴赏。赏析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到赏析课堂中,向学生展示生活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感受实际生活,在逆向思维中获得启发,并更清楚地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审美和鉴赏的意识。[4]学生在鉴赏作品时,教师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联想,以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愫。美术作品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一些美术作品会直接将生活事物还原出来,但还有一些作品比较抽象,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知能力,多选择一些生活化元素明显的优秀作品,供学生进行赏析。例如,在进行国画赏析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山水画、风景画等较好地描绘生活情境的作品,让学生从绘画作品中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结合自然之美欣赏国画作品的奥妙之处。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山水画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风景实物的照片,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鉴赏,提升其审美能力。
其四是利用生活素材培养美术创意。在生活化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如制作小相框、小房子、文具盒、玩具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创意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和创作作品,并进行自由创作。[5]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创意竞赛活动,比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相关作品,教师再进行评比,为优秀作品颁奖,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创作。
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的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决定了其对实际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和细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是实现新时代美术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将生活化理念和美术新课程标准更好地结合的路径,结合实际创设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打造生活化美术教学课堂,提升美术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