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16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亲情道德法治

闫 婧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创新,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欢迎。项目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定一个学习项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完成项目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改进自己原有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知识探索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出发,合理设定项目任务,使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并引导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代入式”项目化学习及项目任务的设定

“代入式”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通过适当的情境创建,增强现实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为学生营造一个针对性强且和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关的项目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这个情境中,加强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更好地做到融情入境[1]。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下称“教材”)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之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生命的意义”这一主题,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围绕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进行讨论,谈一谈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生命从事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一些名人故事进行思考,探究和体会生命对于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辅助工具,让教材上的文字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音频和图片对教材上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上述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设定目标清晰的“代入式”项目任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让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进而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好地提高知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差异化”项目化学习及项目任务的设定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是体现学生个性特点的关键所在[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于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设定目标不同、难度不同的任务,使得项目任务实现“差异化”,从而增加项目化学习的针对性。

例如,教材九年级上册《改革与创新》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新中国的发展与改革创新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感受我国创新实力的变化,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设定具有“差异化”的项目任务,以使每个学生的创新理解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以及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初步评估。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注重强弱搭配,确保每个小组中都有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而确保各组内学生能够互相帮助。最后,可以引导每一组学生自主设定和分配组内不同难度的项目任务,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负责整理资料,梳理思路,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尝试针对实际生活中一些便利性不佳的社会性管理事务进行革新,通过构思、设计、形成相对完整的方案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情况设定的“差异化”项目,可以有效地使教育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具有不同知识基础与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不尽相同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同一堂课,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来提升自己的素养。

三、“创意化”项目化学习及项目任务的设定

创新能力是当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推动我国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更加丰富多元的“创意化”项目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丰富多彩的项目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索,持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更好地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3]。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定独特的体验类项目任务,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亲情,并且更好地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首先,教师可以选取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部分片段进行导入,学生就能够从电影的片段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养育。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入一条感人的新闻“母子被困货车内,儿子哭求先救我妈”,该条新闻讲述了一辆货车在高速上追尾,导致一对母子受伤被困在车内,在救援的过程中,司机哭着说先救母亲,别管他。通过这样的新闻,学生就更能感受到亲情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体会。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出发,为父母送上一份创意礼物,这份礼物一定要体现创意性,学生要通过富有创意的行动、作品,表达对亲情的理解。通过上述“创意化”项目任务的有效设定来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可以有效地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伟大,更好地帮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找寻一些被自己所忽略的友爱“纪录”,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亲情,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都能在德育活动中得到同步提升。

综上所述,项目化学习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设定项目任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从代入式、差异化、创意化这三个类型的项目任务设定入手,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和途径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代学生认知和思想水平的项目任务,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品质。笔者期待文中所述的项目化学习方式能够为教师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参考作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亲情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清明话亲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