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价值与创新应用

2022-03-16陆志红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作坊民间艺术幼儿园

陆志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优质、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成长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历[1]。

一、幼儿民间艺术课程的教育意义

首先,民间艺术源于生活,产生于劳动中,反映的是劳动人民对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理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从物质属性的角度考量,民间艺术一般会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艺术品必然是通过劳动创作才能完成,也符合幼儿教育活动课程的要求,合理引入民间艺术又为幼儿园的课程增加了多样化、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更能凸显出促进幼儿知识、技能、能力等全面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从精神属性角度考量,民间艺术都是蕴含历史与文化精华的手艺或者工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其次,艺术作品创作有助于引导幼儿对“美”的认识,可以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价值观。再次,民间艺术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区域或民族特性,是人们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形成的文化硕果,通常会反映勤劳、勇敢、真、善、美等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对幼儿情感、态度、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民间艺术课程建设的创新策略

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一般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二是要有可操作性,此外幼儿民间艺术课程建设还要遵循有目的、有规划、有过程三个原则,笔者针对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总结了以下几点实施策略。

其一是筛选可操作的、适合的内容。我国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彩,内涵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广泛,形式多样化,所以要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的民间艺术必须经过筛选和改造。首先,所选的民间艺术要有本地或本民族特色,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本土化特性,是在特定的土壤和环境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起来的,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具有本土特色的的艺术,才会对幼儿产生更强的亲和力和情感的凝聚力。其次,受到幼儿活动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限制,所选艺术类型的可操作性也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因素,有的艺术作品创作形式相对简单,材料比较普通,例如绘画、剪纸、表演等就可以直接引进课堂;还有一些形式比较复杂或者教学材料不适合幼儿使用,需要教师在不改变这项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情感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改造后引入课堂,例如竹编、草编、漆器类等教学材料是儿童比较难掌控的,教师要开展这些民间艺术教学活动就要寻找可替代的材料。民间艺术类别很多,幼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具有较强实用性、可操作性且文化底蕴丰富的项目才是最佳选择。

其二是构建系统的幼儿民间艺术课程。在确定要引入幼儿课程的民间艺术类型后,教师还要综合考虑课程目的、课程规划、教学过程的整体课程建设三要素。

儿童发展的目标就是课程建设的目的,教学的目标。此外同一领域的艺术课程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时,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随幼儿年龄增长而层层递进的特点。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已经明确各学龄段儿童发展的目标,例如在艺术领域中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目标,3-4岁目标是多听、多看,多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4-5岁则是能够专心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并能有一定的联想能力,有模仿和参与的欲望;5-6岁则是能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愿意和身边的朋友、家人分享对艺术的理解。

课程规划的总体的原则是进行科学配比。很多幼儿园把民间艺术课程定义为特色课程,而特色课程应保持与共性活动的一致性,内容与时间分配比例要科学,与其他领域的课程关系要保持平衡。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规划都是不一样的,幼儿园应根据自己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调配。此外,幼儿园整个学期的艺术课程要避免过于重复,避免资源的浪费。做好课程规划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要综合考虑课程中的领域规划、进度规划等各个方面,并要提前规划好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

在幼儿教育中课程即活动,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过程的呈现与发展。幼儿民间艺术课程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完整;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是否能关注到个体差异;整个过程是否能做到顺学而导,生动有趣。此外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应以体验为主,过程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求不可太过完美,以有效协调幼儿参与兴趣,达到基本教育目的为佳。

其三是游戏化地设置幼儿民间艺术课程。民间艺术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让课程更生动、有趣,更适合儿童参与,但这并不是说要将所有的民间艺术课程都用游戏的形式替代,而是要将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民间艺术课程当中,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游戏的元素,让民间艺术教育更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让儿童在自由、快乐、创新中获得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三、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创新应用

民间艺术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部分,不可能占用儿童活动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开设民间艺术活动要考虑与其他活动的平衡,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一关系,就很难设计出持续推进课程实施的措施,也就很难保障教育效果的连贯性,常常使孩子刚刚燃起的艺术梦想无奈地被忽视和中断,部分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课程是为了活动而开课,为了特色而开课,如此形式大于效果的情形有违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初心。

幼儿“工作坊”这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可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工作坊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通过活动获取经验的适切幼儿教育理念的有效课程形式,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幼儿工作坊可定义为“一种允许儿童在具有主题性的空间中进行主动作业的课程组织形式,其学习方式集体验、探究、互动于一体,配备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材料和工具,同时拥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教师进行指导”[2]。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为工作坊设定具体的主题课程内容,例如陶艺坊、剪纸坊、彩绘坊、木刻坊、编织坊等等,在工作坊组织形式中要注重活动环节的连贯性和工序性,幼儿并非一定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一节课中没有完成创作,可以先保存下来,等下一次上课还可以继续之前的半成品创作,直至完成所有工序,最终完成作品。这种连续性的活动体验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兴趣,为其艺术梦想的启航奠基。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民间艺术课程的多元化需求很难单靠一家或几家幼儿园达成,每个幼儿园的资源库都不可能完全涵盖所有内容,也不可能要求一家幼儿园涉足所有的民间艺术课程,因此有必要联合全国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建设系统化的资源库,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支撑,构建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系统化、层层递进的课程架构和体系,这也是幼儿民间艺术课程系统化建设的需要,也将是未来幼儿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

猜你喜欢

工作坊民间艺术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民间艺术篇
欢乐的幼儿园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爱“上”幼儿园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