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思政

朱 洁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河南·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新时代的发展状况下,全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互联网,世界各地都被联系在一起,这其中传播的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信息,还有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意识。西方文化在向中国渗透的过程中,掺杂了很多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思潮,这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发展有很多影响,使得我国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思政工作。

1 新媒体技术对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 有利于促进教师德育水平提高

教师是青少年德育和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辅助者,在德育活动中,教师能够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不断调整与改进教学与工作方法,并且在当代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等支持下实现工作内容的创新,以此来实现德育思政工作的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在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德育思政工作流程的目的[1]。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在学校德育思政工作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推动中职院校德育思政工作的健康发展。

1.2 丰富了思政教育途径

融媒体的应用是以强大而先进的互联网系统作为基础的,互联网中有着海量的资源、覆盖面非常广泛,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传输效率也越来越高,这是以往的任何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2]。将融媒体技术应用于中职院校的青少年思政教育,可以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找到很多思政教育课程的视频,从而随时随地进行思政学习;融媒体大规模传播思政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受到思政内容的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拓宽其原有的教育路径,为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提供更多的生机,也促使我国的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1.3 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中职院校进行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的传统途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辅之以讲座、实践活动等。这种方式对于增强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的灵活性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其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方式。那么课堂教学的成效依然是影响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如果一直沿用之前的“填鸭式”教学,这对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世界在朝着万物互联的时代迈进。教育作为国之根本,最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随着新媒体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多变化[3]。对于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来说,新媒体的发展与结合,能够使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拥有更多的时代特性,使其能够更加灵活、更加广延地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的认知度,有效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

2 新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1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拓宽教育路径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也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中,我们依旧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不断涌现,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才培育,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能够促进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育学生高尚、卓越的思想品质来说有巨大作用,因此在新时代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进行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性发展。

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要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修养,就要切实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中职院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依托现有的网络平台,对老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创新[4]。目前,由于学生使用微信、浏览微博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加上一些短视频APP的兴起,剥夺和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职院校启动了线上教育平台,通过几个月来的实践,网上学习平台已经能够正常运行。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思政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并且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此外,中职院校创建出了官方的微博、公众号,定期在上面刊登一些革命故事或是红色文化知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中职院校积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红色基因,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同时学习党史,通过微课、CCTALK等平台放送一些红色故事,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2.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构建良好文化氛围

在如今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促进校园内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中职院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首先学校通过建立多个教育主体来强化思想引领,这样就能够促进思政教育的多元渗透。其次,在这个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时刻中,中职院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思政培训,增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充分培育思政教师的文化自信。由此,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历史革命人物的故事、自身的人生经历等来开展思政课程的实践教育,也就是通过故事化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于思政文化的认同感。再者,中职院校积极进行党建工作,通过充分发挥中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宣传作用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践成效。基层党组织能够组建多元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的展演活动等,还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文化互动来宣传中国革命历史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5]。最后,学生代表也是实现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媒介。中职院校积极鼓励学生代表进行思政实践活动,这样就能够通过活跃于教师领导以及广大学生群体中间来加强思政道德理念的传承,从而促进中职院校形成良性的文化自信培育氛围。

2.3 深化教育改革,突出育人重点

现在,教育界的各个科目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要实现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三全育人”理念是我国最新提出的思政教育方针,对于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职院校鼓励思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掉之前落后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行一些新的教学措施。比如中职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研讨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其进行了扬弃式的继承,由此改革了传统由教师单一授课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6]。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热情,促进思政教育的更好开展。中职院校通过加强“互联网+教育”的改革,让学生们能够在网络上自由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这样打破时空局限,提高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达到中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标准。此外,中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着力推动“课程思政”目标的实施,鼓励各科教师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方向,要在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战略的渗透,促进各个学科思政因素的挖掘,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7]。这样做有利于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加快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中职院校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在各项工作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就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育,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8]。

3 结语

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信念,对于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来说,紧跟时代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各个中职院校应该加快信息技术与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的融合,这样才能使思想引领和政治道德教育永葆活力。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