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究
2022-03-16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幼儿园
杨 阳(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幼儿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被纳入国民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学前教育作为启蒙幼儿思想的关键环节,需要结合主流价值观开展教育活动,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24 个字组成,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这24个字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华。
幼儿是社会发展的接班人,使幼儿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学前教育需要遵从社会主流思想的要求调整教育活动,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征来看,其正处于培养是非观的黄金时期,学前教育提供的指导可以让幼儿从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律,并最终形成相对固定的认知。因此,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使祖国的下一代充分吸收主流价值观的内涵,教师要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实践机会,使幼儿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加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获得思想层面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
1. 改造环境,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考虑到环境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不仅要从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习新知识,还要从与物品的交互中掌握应用技巧。幼儿园中的实物是幼儿探索未知的重要资源。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在环境布置上下了很大功夫,如将教室布置成充满童趣的环境,具体表现为将幼儿喜欢的元素制成海报张贴在墙面上,或改变桌椅板凳的颜色与图案等。然而,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幼儿园往往只是简单地张贴标语,如醒目地将24个字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但这只能起到微弱的教育作用。一方面,幼儿认不全标语上的汉字,不理解标语的具体含义;另一方面,幼儿也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标语的内容。因此,在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时,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思路,将创新思维应用于环境布置上,组合多种不同的素材资源,营造浓厚的思想教育氛围。
例如,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环境装饰物的制作中,带领幼儿使用手工材料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海报、储物箱等物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与幼儿一同完成主题墙的制作,如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设定“登月”的海报主题并准备相关材料,从具象化的角度展示中国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从而激起幼儿的爱国热情。在手工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玩填色游戏,提前将“神舟号”火箭、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简笔画准备好,打印在A4纸上,让幼儿在相应位置上涂上喜欢的颜色。在幼儿填色时,教师还可以手持“神舟号”火箭的平面模型,模拟火箭发射后从地球“飞”到月球的场景。在幼儿完成填色后,教师再与幼儿一起在提前规划好的墙面上绘制太空背景,将幼儿的填色作品张贴在合适的位置上,最后选择空白区域张贴“我爱祖国,支持航天”的标语。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参与到教室的环境改造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更具个性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的年龄阶段,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而对常见的事物却缺乏兴趣。为了持续调动幼儿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教师要定期更换环境中的教育素材,转变环境布置的风格。
2. 自然渗透,结合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之路,各地幼儿园都在探索教育活动的创新方式,挖掘多种类型的教育资源。在此背景下,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种类比较丰富,各种室内外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发展不同技能的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也要随着教育活动内容而转变。因此,在陪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幼儿的具体行为,使其意识到自己应具备怎样的品质,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说教。
例如,户外混龄自选游戏活动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幼儿的欢迎。教师在室外活动中一次性投放多种活动器材,如沙包、跳绳、篮球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类型。在此类户外活动中,幼儿具备较高的自主性,能够无拘无束地嬉戏玩乐,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种类型器材数量不足,幼儿需要轮流使用的情况,此时教师便可以适时介入,引导幼儿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式。以篮球数量不足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使用轮流拍球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让幼儿自行决定是按“拍30 下换一次人”还是“拍2 分钟换一次人”的方式轮换。确定好规则后,教师要求幼儿相互监督,确保活动公平地进行。当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用聊天的方式与幼儿沟通,让幼儿回想自己在游戏中有没有自觉遵守规则,有没有从游戏中获得乐趣,并尝试说出公平的意义。通过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渗透“公平意识”,教师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公平”带来的好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转变为具体的行为,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可其中的内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遵循上述思路,指导幼儿在混龄户外游戏中“以大带小”,相互表达友善的态度。
3. 突出呈现,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教育活动形式,与常规的教育活动相比更具开放性,通常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环节组成。主题活动能够从多个角度剖析主题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思想与行为指导,部分主题活动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为家校合作提供切入点。因此,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每次选择24 个字中的一个方向,设计层次丰富、影响深远的长期活动。在制订主题活动方案时,教师可以大致考虑概念解读、具体表现、实践方法与实践反馈这四个层次的教育内容,每周设置一次活动时间来实现一个层次的活动目标。如此一来,每个主题活动可以持续一个月。而这种“主题月式”的活动方式能够让幼儿在整个月的时间内,反复品味概念的含义与实践的方法,从而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在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获得正确的思想引导。但是,学前教育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并不全面,部分教师误认为幼儿的思维能力较弱,不愿意进行系统性讲解,使教育活动失去正确的引领。为了弥补思想教育的空缺,教师应充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中寻找与学前教育相适应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播种在幼儿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