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线上教学
2022-07-08浙江省宁海县金阳小学
徐 斌(浙江省宁海县金阳小学)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学科教学内容呈现出显著的综合性特点,同时学习方式日渐丰富,学科育人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可见,“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最突出的典型特征之一。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突破学科本位和认知本位,还要超越教师本位,这样才能使课程与教学边界得到更充分地拓展与延伸。融合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突破定式、灵活应变,还要形成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智慧。
一、融合微课,丰富教学内容
微课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及扩展素材的数字资源。在非常时期,微课在线上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数学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有限,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云端全面、正确地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适度延伸至课外,这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有效丰富,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微课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增强学习自信,显著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时,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这两种图形的典型特征,而且还要使学生就此建立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初步认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几何知识,笔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微课前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书本、长方形的凳子、尺子、A4纸等教学材料,在微课的设计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笔者在微课里设计了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另外,笔者考虑到是三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看微课学习的能力较为薄弱,因此设置了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的环节。为了让学生逐渐习得主动操作的能力,笔者将动手操作的难度逐渐增加:(1)用尺子去量长方形的凳子;(2)折一折A4纸,折出一个正方形;(3)比一比,直观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微课由易逐步向难推进展示,让学生在微课中从模仿学习到自主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微课学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将微课融入线上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在脱离线下课堂的情况下全面地展现给学生,也可以让单一、静态、枯燥的数学知识走向多元、动态、趣味,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融合教学主体,形成学习共同体
所谓融合教学主体,即要凸显课堂教学过程的对话性和主体性。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独白”教学现象,虽然忠实了学科,但很显然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相悖,也违背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在“独白”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不仅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且失去了语言表达的主动性,教师的夸夸其谈和学生的沉默寡语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融合教学改变了这种“独白”状态,不仅融合了育人主体,又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焕发勃勃生机。教学主体的融合,打破了教师对课堂的垄断,促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益多向对话,使对话成为联通教学的重要纽带。这种教学方式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聊天软件的辅助下形成了一种多主体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师生、生生和生本对话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入。对于“梯形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学生不满足于教材的呈现和教师单一的教学,选择在课外借助社交软件群聊讨论,由此形成一种融合多个教学主体的学习状态,群策群力,提炼出多元化的面积推导方法。在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真正走向纵深,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能取得更大的收获。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渴望充分地展示自己,体现个人智慧,因此会更积极、更主动地融入其中,呈现更加积极、活跃的交互学习状态。
在推动多主体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通过集结形成一个共同体。在这当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坦诚、平等地交流和互动,营造能够实现自由表达的互动空间,每名学生不仅能够展现自我,体验“我在”,也能够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共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认知逐渐走向深入,同时呈现出每位成员的介入态度,揭示其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线上教学更具活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精准反馈学情
1. 借助实时数据,精准反馈评价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练习。为了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也会将这部分练习集中收取、批改,但是人工批改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统计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时并不准确,教师只能依靠印象或者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即使可以借助某些工具完成统计,但仍然耗时、费力。在线上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钉钉、问卷星等软件布置作业,学生在软件中提交完成作业的图片、视频。由此,教师可以引入大数据,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借助云平台完成对学生解题情况的统计和反馈,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升精准度。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这节课后,笔者通过问卷星软件向学生发放了习题问卷,然后借助后台大数据对每道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最后在课堂上呈现,这能够精准、直观地反映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辅导。首先,笔者根据问卷星软件统计出学生本次线上习题测试的成绩,对本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做出总体评价。期间,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对知识掌握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鼓励。
其次,教师可以据此更具针对性地对习题问卷中的题目向相关学生进行讲解。以笔者在习题问卷中设计的两道题目为例,第一题是习题中的基础题型,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使用是否熟练。该题型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式的答题设置降低了学生的思考难度,从大数据中分析可知,学生对于125×8的数感较弱,教师据此可以了解到需要针对哪些学生强化这个能力点。第二题是习题中的提升题,难度稍微加大,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通过问卷星布置习题并根据大数据得出学情反馈,方便教师及时修正下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也更方便对部分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
这种形式的反馈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对学情判断精准度,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还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活动聚焦于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2. 借助智慧软件,引导个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学情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学习资源,这样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教师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了以下习题:如图1,在下面的数中找出是5的倍数的数。通过希沃白板软件,学生只需点击数字,倘若点击的是5的倍数就能够点亮这个南瓜。学生寻找5的倍数的思维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5×1,5×2,5×4,依次找到5,10,20等数字;还可以根据5的倍数的特点,先找个位是5 的数字,如5,35,再找个位是0 的数字,如10,20,30等,这样借助智慧软件就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对学生所展示的方法进行再次强调,对于呈现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推动学生思维的展开。
图1
在“互联网+”环境的支持下,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思维的活跃度,还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师还可以在应用拓展环节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素材,如邀请两名学生参加线上PK,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获得分数从而战胜对方。希沃白板软件所提供的应用素材很广泛,合理应用能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展现“互联网+”带来的教学先进性和优越性。
“互联网+”给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线上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诸多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是新时代下孕育而成的新生命,也是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