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2-03-16张春燕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张春燕(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意义和现代思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丰富、宝贵的资源,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走进课堂,以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育人的措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宣讲,也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中华传统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切身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获得快乐,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包含了知识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功能。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发扬;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让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培养。当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显著增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1.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教人做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并重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首先,它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挖掘小学语文课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以及当地历史文化及美德榜样。其次,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更好地融合。
2.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多个方面,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只是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学习体验空间的构建更是一种趋势。例如,在校园中可以植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让学生在校园环境设计的每个角落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再如,可以将教室后排的部分空间改造成“与历史对话”的空间,布置成图书角,并购买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国古代历史故事集》《中小学传统文化阅读经典丛书》《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等图书。让学生在与历史对话的空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中蕴含的思想,在品味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3.注重追溯语文的文化内涵
很多小学教学内容与文字有关,教师在讲解文字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注重追溯文字内涵,通过讲文字的由来变化,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并引导其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而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具象思维和联想能力,可以通过文字的发展了解其蕴含的深意,并引申到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由来,而且可以让学生产生记忆联想。
4.利用古今典故促进美德教育
小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故事,其含义非常深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进行美德教育,为学生拓展知识范围,通过古今典故提高美德教育的效果。例如,“助人为乐”这个成语小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往往只是了解人们需要相互帮助的意思,却不知“助人为乐”是在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自己也获得一定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可以引申“助人为乐”的故事,让学生通过一些经典成语的学习了解汉字的运用场合,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通过结合典故开展语文教育,更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5.策划主题活动,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情感
策划主题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不仅可以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开展活动。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并在讨论交流之后,让学生将参与主题活动的心得写出来。这种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结。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风俗,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难度,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更加多元化。
三、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来调整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深挖语文教材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播,让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得到弘扬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