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向选择:以《觉醒年代》为例
2022-03-16李振鹏谭上千幸
李振鹏 谭上千幸
(1.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9;2.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与宣传教育,同时“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1],这为新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指明了方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在国家话语体系下进行创作,聚焦中国革命史上重要人物与事件,以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精神为依归,并发挥正能量引领作用的历史正剧,是传播我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影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缘由,最根本是缘于“其对民族历史重要一页的挖掘与呈献,有时充当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想象的载体,有时强化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2]一方面,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重现我国革命年代的历史真实,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演绎与阐释中国革命故事,传递着历史话语,为推进党史文化深入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提供助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承载优秀革命文化,凝结革命史上的革命精神,在为大众提供文化娱乐与文化消费的同时,亦在实现社会教化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有些学者所言,现代文化“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正是以直观感性的影像展示与传播的方式为新时期深入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觉醒年代》为2021年上映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为创作主线,创造性地以艺术手法描绘了风雨摇曳的近代中国社会,展示了一群先进知识分子不畏艰难地探索民族出路的使命担当,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庆祝我党成立百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自播出以来,便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独特的镜头表现及情感表达手法获得市场的广泛好评,其豆瓣评分高达9.3分,在回顾我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与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多维建构:《觉醒年代》创作手法之省思
《觉醒年代》以其深厚的诗意美学、多样化的叙事方式、立体落地的伟人群像以及考究的影像呈现打破了观众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刻板印象,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恰逢建党百年之际播出,以灵动直观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真正将党史文化推入人心,其创作手法值得分析与借鉴。
(一)繁多意象引介深层次意涵
《觉醒年代》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的优质之作,是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集于一体的视听综合艺术,融合了以意象为主的传统艺术要素,将文字性的抽象意蕴具象为影视实体,形塑出当时的社会风气,传情达意的同时增加了艺术作品的美学特性。
繁多的意象在《觉醒年代》中具有较强的表意性,主要可分为自然类意象与人文类意象,前者隐喻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与人生态度,后者则体现世态炎凉的社会境况。剧中的动物意象是自然类意象的主要代表,争抢人血馒头场景一角的“猴子”指向看客的麻木;质询会上列席与会的“鸡”“鸭”寓意“鸡同鸭讲”,指向国会提案的荒诞。与此同时,中西方相异的服饰“辫子”“长衫”“礼帽”“西装”等人文类意象则昭示多元思想文化杂糅的社会环境;又如《新青年》编辑社门前反复出现的“车辙”“铺路石”象征着历史进程与探路人群体。然而,两类意象并不是割裂的,二者的双向互动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指涉。剧作中有两处长镜头深入人心,一是胡适在北大着长衫于雨中行走的场景,“雨”象征着胡适因思想新潮而颇受女青年欢迎所惹来的非议,一袭“长衫”则昭示其回归传统回乡成亲的决定;二是一代领袖毛泽东的出场情景,“雨”“乞丐”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历史图景,手持《新青年》迎雨奔跑的毛泽东则象征着其在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下义无反顾地为探索中国新道路而奋斗的坚勇品质。
该剧的诗意美学不仅体现在其有意呈现的繁多意象里,亦显露在其对于文学作品的细腻解读中。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双线设置是《觉醒年代》的一大创新之处,表现了文学聚焦于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特性,突出了其在启蒙救亡历史进程中的突出贡献。例如,在文学革命家鲁迅先生出场时,便透过他视角下民众争抢人血馒头以图治病的情景,表露其用“笔杆子”揭露阴暗底层社会的一生。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新青年》杂志与《狂人日记》《药》等文学作品都是社会革命的重要体现,二者环环相扣推动时代的洪流向前发展。其文学底蕴更蕴藏在整部电视连续剧体现的包容万象里,小到底层生活的一地鸡毛,大到不同派别赤诚的家国情怀,都囊括其中。
(二)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立体的探路人群像
作为现实主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精品电视展播剧,《觉醒年代》通过众多生活化细节,并结合文学作品的适度艺术想象,“再现客观事物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达到了艺术反映内在真实性的要求”[4],摆脱了以往历史正剧中人物塑造的平面化、脸谱化,将教科书中概念化的历史人物进行活态地展现,从而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当代大众之间的距离,尤其受到青年的欢迎,在一众正剧中脱颖而出。
《觉醒年代》不拘泥于历史事件的单向叙述,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家庭生活,这不仅填补了历史正剧的叙事逻辑,而且丰富了人物形象。陈独秀的严教令儿子自小于社会立足,使其独立坚强、有胆识、有主见,而血浓于水的亲情又使爱子心切的父亲为儿子指点迷津;饱受西学浸润的胡适对待“小脚”家妻温柔绅士;思想激进的李大钊与结发妻子相濡以沫……这均以“贴近式”的人物形塑造就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伟人,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又如,在《新青年》编委会上,陈独秀将其所磕的瓜子皮全堆在蔡元培身前,蔡公推脱几番无果便无奈接纳;高一涵懒得起身直接侧身弯腰绕过李大钊后背“够”筷子;小角落吃豆子的鲁迅一到饭点立即到主桌夹面条等,这些情节刻画将历史伟人俏皮直率与大度包容的个性特点展露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觉醒年代》以文学杂志《新青年》为线索,串连历史人物间的交集,在探索中国道路的争论与实践中,加入生活化的细节令伟人们的形象可爱了、落地了。
此外,《觉醒年代》还摆脱了影视剧创作中经典的二元叙述模式,而是将剧中众人物性情的复杂多面塑造出来。一是剧中不将与主流道路背离的“他者”异化,而是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群像,以和谐共生取代二元对立。如保皇党辜鸿铭虽介入时代逆流,却亦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为国参与对外辩论;“南陈北李”、胡适、黄侃等一众知识分子虽信仰不同却饱含深刻的爱国之情。二是以探路人群体的“和而不同”阐释了人性的复杂,同为探路人却又各有其个性化特征,毫不避讳历史人物的缺点,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胡适年少有为、绅士风度,却固执己见不谈政治;林纾虽为人正直、文人风骨,却迂腐不堪;陈独秀倔强刚烈、坦诚爽直却直言不讳、冲动易怒等,这均以多层次的手法向当代大众说明了这一众被推上神坛的历史人物并非十全十美的“冰冷伟人”,而是真实可爱的“平凡人”。
(三)多种叙事方式展现全景式的社会背景
《觉醒年代》与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相较,仍然是宏观上遵循传统的线性叙事,但它的突破在于利用多种叙事方式,穿插版画侧面补充讲述史实,通过塑造立体真实的伟人群像与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多维度展示了全景式的社会背景。
该剧叙事时间设定的是1915年至1921年间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苦不堪言的时代,个体化叙事从不同的叙述者视角出发展现不同阶层的生活境况,揭露丰富真实的时代背景。以伟人群体中的某一个体作为画面隐含作者,通过记录不同人物的人生体验,聚焦到其视野下的现实图景是本剧的一大创作手法。如李大钊被迫南下社会考察时观看女子冥婚、中国人被外国人辱骂的场景;毛泽东出场时眼眸扫过的芸芸众生:躺地的乞丐、插标卖首的小孩、汽车内的富家子弟;鲁迅亲历的“人血馒头”、“狂人”疯癫,再现了各阶层人民或悲或喜的不同境遇,这种种画面都是叙事空间下的真实社会图景。
与此同时,画面布景中“底层叙事”呈现的历史底色,如底层人民的婚葬嫁娶、小摊小贩的日常经营、劳苦大众的质朴纯良,打破了精英叙事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中的单面呈现,真正做到留心底层人民的声音,讲述底层人民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虽在此腹背受敌、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在影视镜像中突出的仍是苦难中的温情,以温情叙事再现了建党前期爱国人民之间的精诚团结。《觉醒年代》里的温情叙事未遮蔽社会环境中的艰辛与困苦,而是将其视作探索新道路进程中的必然要素,热切期盼并相信社会革命的成功终会将其消解。
二、守正创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向选择
《觉醒年代》创造性地以艺术手法刻画近现代革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讲述革命历史故事,切实地回答了我党从何而来、为何而来的根本问题,揭示了我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信念,从而填补了党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上的历史空白。学习“四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借鉴《觉醒年代》的创作手法,继续推进新时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守正创新是需要接续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坚守历史思维,阐释革命文化
《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过程为叙事主线,在遵循历史思维的前提下,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多层次的叙事手法与丰富多样的镜头表达,展现了风雨飘摆的旧中国社会,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伟人群像,创造性地向大众诠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阶段,从而肯定了革命先烈的历史功勋,全方位地阐释了优秀革命文化精神。尽管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光明前景,但仍然受到西方霸权主义的渗透与侵蚀,历史虚无主义盛行,国家主流文化受到威胁,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精神面临严峻的形势考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聚焦我国近现代史上社会转型与国家建设的发展历程,重现我国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及精神文化,是记录与展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百年光辉奋斗史的重要载体。因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理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守历史思维,正确并有效地阐释革命文化,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从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Theodor Jaspers)指出,“我们或者是能够通过观察我们所谙熟的某一重大事件来了解历史的根源,……往事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5]基于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者一方面应以历史真实为导向,真切还原党及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将革命历史传统向大众传递,以实现其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应注重挖掘革命历史上为党和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物事迹,提取优秀人物的革命精神,创造性地以多样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传承优秀革命文化因子,以有效传承革命精神。与此同时,《觉醒年代》并未一味刻画经典历史桥段,而是从新文化运动出发,向观众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建党前史的历史背景,从而使观众能够获得接续性更强的党史文化知识。此外,在影视剧创作上应始终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发展史这条主线,注重“四史”动态性的发展过程,向观众清晰地阐明党从何而来、社会主义从何而来、国家从何而来的历史脉络,从而使观众切身体悟到近现代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苦历程。
(二)建立现实思维,传承革命精神
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呈现大众化、娱乐化与功利化的文化价值倾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受到“庸俗文化”“低俗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挑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日趋激烈,本土文化更是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同化,本土先进文化正在受到文化多元主义的冲击,社会文化生态的境况令人担忧。因此,民族文化认同成为当下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觉醒年代》作为纪念建党百年的历史正剧,以历史真实为主导,通过建立现实思维,以镜头表达、叙事向度等艺术建构手法向观众传达了建党前史国人的爱国救国、先进奋勇的革命精神,使观众穿越百年感悟革命伟人的爱国情怀,回应了“文化自信”的现实问题。
面对文化多元主义的冲击,作为主流文化的载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如何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破题关键就是要在观照现实境况的前提下,充分把握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尊重文化主体性,通过影视艺术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进而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自我认同理论,他认为,“认同”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6],即以过去之情形认识、理解并反思当下生活,以此实现自我认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通过荧屏演绎近现代革命英雄人物及其优秀事迹的现实载体,蕴含多层次革命文化内涵与优秀文化精神。因此,创作者应建立现实思维,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特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本,观照现实社会的痛点、热点问题,通过创作、宣传和传播优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传承优秀革命文化精神,抵制多元文化主义对主流文化的威胁与攻击。
此外,创作者要深刻认识到,随着文化市场的转型升级,文化作品的受众已日益呈现圈层化、多样化的特点,应打破以往市场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固化的刻板印象,适当通过文艺作品的青春化叙事、多维主线叙事,以丰富的文本、细腻的情节、多面化的人物形象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只有积极推动“现实”与“过去”的联合互动,积极弘扬革命文化主旋律,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才能发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最大效用。
(三)完善艺术思维,讲好革命故事
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数量日益增多,然而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真正值得回味与品鉴的却寥寥无几。应深刻认识到,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取决于它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7]因此在内容上艺术创意思维不够灵活,创作视角与手法不够新颖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多年来吸引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题材选取上较为单一,缺乏情节巧思。以党史题材电视剧为例,许多相关电视剧作品仅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及其领导我国革命的光辉事迹,为观众回顾了我党从建立到壮大的发展历程。然而,作品选题的单一重复使得同质化、复制化的倾向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文化创意的缺乏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创作者在还原历史事件与人物时,叙事手法较为单一,忽视历史事件的转承性与人物的多面性,导致真实历史与艺术手法的结合不足,使得历史真实的呈现方式趋于平面化、简单化,剧作的吸引力不足。
由于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新时期现实题材已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共同喜爱的电视剧类型。如何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破圈”,实现创新性发展?《觉醒年代》一反经典叙事主题,将故事主线定位在1915年至1921年这段历史,以大历史观诠释了当时的世情国情,形塑了“大伟人”与“小人物”的历史形象,将历史正剧变得“有声”“有色”“有味”,从而收获了市场良好反响。因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建立艺术思维,以艺术手段更好地重现革命历史。
总的来说,可以借鉴如下几条思路:一是在题材选取上应拓宽视野,可聚焦革命历史时期较为重要但鲜为人知的事件和人物,以诠释我国革命历史道路的完整性。二是在叙事建构上应注重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的结合,既要以国家革命历史为主体,又要以底层叙事为辅线,通过底层叙事的微观视角揭示国家历史的发展走向。三是应重点塑造革命历史上英雄人物与底层人物的性格特点,关注人文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性化、艺术化表达,以个性化的人物事迹重现革命历史。四是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剧中可通过环境塑造,以隐喻、象征等方式烘托历史桥段,生动地展现顽强奋斗的革命历史与坚定不移的革命志气。
三、结语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在国家话语体系下进行创作,聚焦中国革命史上重要人物与事件,以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精神为依归,并发挥正能量引领作用的历史正剧。《觉醒年代》以其纷繁瑰丽的文学意象、立体复杂的探路人群像、多维度全景式的历史图景,有力地向受众传达百年前的国人气节与革命精神。作为弘扬与传播主旋律文化的影视载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理应坚守历史思维,建立现实思维,完善艺术思维,通过三维一体的创作思路,创建革命历史与当代大众之间的共享平台,灵活且恰当地阐释与传承好我国革命文化精神,延续革命思想光辉,进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