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2022-03-16侯翔
侯 翔
基于问题驱动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侯翔
(甘肃省武山县百泉初级中学,甘肃武山74130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顺应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形式,加速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初中是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推动物理学科的稳步发展。
问题驱动;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措施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建立多元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初中物理教学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物理是初中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众多新型教学方式的其中一种,主要是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索研究,从中寻找解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还能联想到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要意识到问题驱动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创新与优化问题驱动教学措施,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从而提升物理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物理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问题驱动教学的应用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驱动是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在开展问题教学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双主体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物理课堂中要遵循双主体的教育原则,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全面发展性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的学科教育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在基于问题驱动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创建问题课堂,突出问题的引导性与全面性,让学生能得到多元化的发展,也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高成效原则
基于问题驱动的物理教学,问题教学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提出的问题要具备高效性原则,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率。
(四)适合性原则
在问题驱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要具备适合性原则。首先是内容方面的适合。物理学科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问题教学,甚至有些课程更适合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要灵活地运用问题驱动,将其运用到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其次是适合学生。问题的提出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发展规律、认知能力以及基础掌握程度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选择出合适的问题。
三、优化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有效措施
问题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光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转化到创新发展层面上。为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优化物理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在新课教学中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基于问题驱动的物理教学离不开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互动与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课内容时,教师可以主动介入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学习内容,做好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在问题的设置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地提出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也要确保问题的指向性与目的性,使提出的问题能够围绕目标开展。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上有很多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现象,摩擦力就是其中一种。在学习该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和摩擦力有关的趣事?”通过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对摩擦力学习的兴趣。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又会生成新的问题,如“自己可不可以制造摩擦力。”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验证了两个物体在进行相对运动就会产生摩擦力,如将双手进行反复摩擦就会将桌上的碎纸屑吸附起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摩擦力的产生。另外,在学习新课时运用问题驱动法能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状态,快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问题的设置,教师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太难的问题学生不仅很难回答,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过简单的问题又毫无挑战性,无法激起学生的斗志,很难起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出合理的、有效的课堂问题,让问题变得更有意义。
(二)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多以教师讲解学生听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千篇一律的枯燥形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越来越明显。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问题驱动的形式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建问题教学情境,通过问题的情境与特定情境的营造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思考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从而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发挥出教育引导者的作用,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进而提升自主探究效率,提高师生之间互动成效。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为了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并理解大气压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首先提出“点燃酒精棉快速放进易拉罐,并密封起来会发生什么?”在学生的猜想下,通过实验发现易拉罐变形了。其次提出“易拉罐变形了是受到外力的作用吗?”在前者实验和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进行思考、分析,探索其中的原因,这一学习探索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与认知。最后教师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大气压强的产生,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三)基于问题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充分体现出问题驱动教学形式的重要价值,需要将问题带入到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强化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论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实验也可以得出相关的理论知识,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与可操作的实验,将问题融入教学中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将好学生与学困生平均分配,让好学生带动学困生,这样能既能提高好学生的领导能力,也能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如“通过实践验证串联和并联的区别,然后分别制作一个串联线路,一个并联线路。”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与实验的目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积极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经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从而加深对物理学科内容的理解,提升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形式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在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以提升合作学习质量。
(四)运用问题驱动设置分层问题以深化教学内容
在初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出分层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了解与掌握学科内容。在设置分层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层次划分,并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学科问题,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电功率》时,在课堂讲解后,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问题。对于物理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讲,可以让他们根据物理知识去解决“电灯泡发光原理问题”,并通过实践制作一个可发光的电灯泡。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做一些略有难度的练习,让他们深入掌握电功率的原理,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对于学困生来讲,则需要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如电能、电工的概念是什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等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安排学习,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问题驱动作用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问题驱动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升问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必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现象都与物理有关,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物理现象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猴子捞月》或者《杯弓蛇影》的故事。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为学生讲解《凿壁借光》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与探索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与理论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亲手实践,还要在实践过程中敢于提问。例如,在学习“互感现象”时,在实验现象的影响下学生情绪激动、感叹不已,随后又引起了学生的思考,“难道空气有巨大的力量?”“这是一种怎样的强大力量”“怎么测量这样的力量”“物理实验太神奇了,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等等,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可以通过物理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学生一一解答。在问题驱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十分必要的,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敢于提问。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的心态很重要,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从而提升问题教学成效。在问题驱动教学中,除了教师的问题外,学生的提问也很重要,教师要认真、严格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并耐心地解答,对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学生予以鼓励,从而让学生养成爱问好学的习惯。
四、问题导向在物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问题驱动教学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中学生得到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问题驱动法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让问题驱动发挥出最大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物理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所提问题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启迪思维、头脑风暴、积极探究、实现创新。所以,无论是以哪一种形式提出问题,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二)导学是问题驱动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引导,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要对问题教学有全面、正确的认知,充分掌握问题教学的创设特征,深入了解问题教学的核心理念,从而提出有效的问题,也使学生能提出有效的质疑。问题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而是在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加以引导,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论证,这样的问题教学才更有意义,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问题导学中,除了兴趣激发、科学引导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有效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样很重要。良好习惯的养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学习方法能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五、总结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其自觉融入课堂教学互动学习中,能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学习任务。在物理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实际与学生兴趣爱好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问题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为其今后的深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提高课堂互动效率,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物理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1] 刘虹.基于问题驱动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1(25):221.
[2] 徐进.初中物理课堂中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93-94.
[3] 蔺国松.浅谈问题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33):50-51.
G632
A
1002-7661(2022)04-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