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策略

2022-03-16金淑英

读写算(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德育家庭

金淑英

劳动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实施策略

金淑英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51)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特殊性,给他们展开全面性的教学培养,以加强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对于学生在智育方面的教学,还需要充分重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针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让他们能够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更好地立足。让学生投入日常的劳动,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发展,切实维护好德育教育的目标。因此,本文将从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当前高中生劳动教育现状以及在学校德育培育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深入劳动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发展价值。

高中;德育;劳动教育;家庭劳动;实施策略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除了需要接受系统化的智育教育外,还需要能够从学生的德育方面给予充分的引导,切实达到德育教育目的。而劳动教育在当前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劳动过程中,其中需要将家庭劳动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参与到家庭日常的劳动实践环节中,切实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不良情绪,还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身体,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在劳动教育的体系下,学生能够成为学校和社会看重的综合性人才,并且在劳动过程中形成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让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和劳动精神,更加热爱劳动。学生在家庭劳动中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一些劳动工作的价值,对于这些劳动者产生由衷的敬佩。

一、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契合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高中阶段开展校园德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契合社会发展的现状,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化人才,从而坚持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中更加具备竞争能力。此外,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不仅可以掌握劳动的技能,还可以从中获得有效的道德素养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趋于高、精、尖等方面发展,因此学生需要能够从高中阶段开始充分掌握劳动的能力,通过一些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且能够从现在开始严格地要求自己。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在以往的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在学习方面的负担比较重。因此,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等方面缺少一定的解压方法,会造成这些学生学习能力的降低。因而,高中校园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他们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改革,从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以此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要体现在日常学科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还需要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德育的价值,从而可以在劳动教育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这样的教学改革趋势能够基于素质教育给学生带来更全面化的发展路径,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强化品德。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体质,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包含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有效培育,还包括一系列的劳动教育。尤其是针对学生开展的家庭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能够深入到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给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实现健康发展。因为从古至今的中华传统美德中,热爱劳动都是其中基本的一项内容,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传承和延续这种传统美德,避免学生养成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恶习。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运用自身一双勤劳的手和勤劳的品质,使其终身受益。

二、当前高中生劳动教育现状

(一)劳动教育易被忽视,缺少专项教学规划

在一些高中校园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业和成绩看得非常重要,在针对高中生教育的过程中遵循的教学理念是更加倾向于“应试化”教育的路线,由此反而会降低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培养和引导。更不用说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更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在校园中的各项教学引导过程中,缺少专项化的劳动教育教学规划,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德育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重视学生的学业无可厚非,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成绩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个人的思想品德都共同构建起学生的整体形象和素养。

(二)过度重视智育教育,缺乏德育价值认知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加强他们的智育教育培养力度,以及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此期间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并不冲突,更不会严重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反而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德育教育的调节以及劳动教育的体能释放,有效缓解学生的各种压力,由此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一些高中学校的师生对于德育教育都缺乏正确的认知,由此造成教学培养等方面的策略缺失,这对于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利的因素。

(三)家校联系不够密切,协同育人机制不足

在针对学生开展的各种德育培育过程中劳动教育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这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和双向互动,才能够更好地给学生开展全面的德育教育。但是当前在家校之间普遍存在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这就导致学校对于学生在家庭中承担的家庭劳动状况并不是很了解,家长对于学生在校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在这种模式下协同育人的机制出现了比较大的信息差。

三、在学校德育培育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校园劳动教育宣传,明确德育目标

为了实现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对于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呼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家庭劳动过程中,以此作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在日常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能够切实掌握劳动的价值。此外,在德育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德育的各项目标,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让他们在学习之余也能够参与到更多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帮助这些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因此,学校在宣传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除了运用一些横幅和海报进行文字性的宣传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劳动能力和成果。例如,每年五月一日都是劳动节,在校园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示劳动照片和劳动心得等方式契合节日的教育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劳动模范的演讲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学生能够在课下积极参与家庭劳动,为家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设置专项劳动教育体系,优化师生认知

在以往的校园德育教育中,由于都是进行整体化的宣传引导,因此缺乏针对性的学生能力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给学生设置专项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建立起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并且可以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家庭劳动,在生活中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与到家庭劳动的氛围和实践环节中。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家中开展定期的劳动,能够选择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项目进行实践。比如一些基础的家庭劳动内容,打扫卫生和整理内务等。进阶到更加高级的家庭劳动就可以开展“我是大厨”主题的家庭劳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烹饪过程,从买菜、洗菜到烹饪样样都干。在家人的指导下他们辨别食材食料,熟悉做菜的基本流程,安全使用炊具、厨具,控制时间与火候,做出了一道道色香味兼具的美食,并和家人一起品尝享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下厨这一项日常看似普通的家庭劳动形式,从而真切地体会到这一辛苦但却充满了乐趣的劳动,特别是学生能够吃到自己做的菜也会让他们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平时父母做饭、照顾家庭都是非常辛苦的,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于这种劳动教育的总结感恩父母对于家庭的奉献,从而升华劳动教育的成果。

(三)促进家校沟通合作关系,发挥德育优势

在开展高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班会上可以让各位家长表达自己孩子在日常家务劳动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自觉性不高,一些简单的家务也不愿意主动做。还有一些家长表示孩子丢满全屋的衣物,东一只西一只的鞋,收拾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杂乱无序的书包,不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也不爱惜自己的财物。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开展“最美劳动者”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劳动中提升技能,从而感恩父母,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实践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责任感。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以家长言传身教为主,家校携手教会学生家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巧,让他们每学期至少学习掌握1至2项新的家庭劳动技能。此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各种动作技能,强化独立能力和总结能力,学会感恩和珍惜。在这样的家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避免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和“纸面上”,而是应该将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教学细则中去。家庭是学校之外最重要的教育场所,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设定恰当的劳动任务,及时反馈,对于学生所做的事情进行表扬,为他们的成功提供足够的支持,在他们取得成功或熟练掌握之前持续支持和监督,最终能让学生在自愿、快乐、思考中进行劳动教育。

(四)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鼓励主动参与

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建立起评价机制,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正面的激励,从而才能够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同学积极参与,投身家务,纷纷成为家庭小帮手,用点滴劳动回馈自己父母。有的为家人洗衣服,有的为家人做出美味的菜肴,有的承担起了家庭大扫除的责任,有的帮家长干农活……同学们在不同的劳动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劳动的喜悦,通过实践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内化于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参与的劳动实践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将其制定为基本的学习制度,在每学期教学之余还能够监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从而可以在智育教育的学科考查之外,在德育教学方面也建立起全面的考察机制,能够针对学生的行为实践进行评分,然后对于学生实施更全面的评价。教师需要对于学生进行积极地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对于一些劳动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而对于其他一些缺乏劳动观念的学生,教师也需要能够从劳动价值和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劳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将高中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且在劳动中能够收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德育意识,在发展自身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综合能力加以提升。

[1] 杨培明.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以南菁高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012(003):110-114.

[2] 王淑娟,肖大为.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茶叶,2020(04):249-249.

[3] 李才生.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成长[J].学周刊,2019(033):153-153.

[4] 方秀红.面向高中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学,2019(003):20-23.

[5] 鲁满新.论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6] 评论员.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为共同理想和目标团结奋斗[N].2016.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

[8] 柳夕浪.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内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4):9-13.

G718.2,G40-012.9,G40-015

A

1002-7661(2022)04-0028-03

猜你喜欢

劳动德育家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