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课程中的思政研究
2022-03-16陈磊
陈 磊
(宝鸡文理学院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引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把思政工作贯穿融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我国目前正处于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这一伟大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年轻一代通过不懈的努力而完成。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和碰撞,国外势力主导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有时是非常尖锐复杂的。高等教育作为青年人才铸造成型的关键环节,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样根本性的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逐渐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灵魂工作。目前,对课程思政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必修课。本文以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核心,从普通物理课程思政化的实施来探讨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人才的目标。
课程思政指的是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1],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立德树人的目的。它本质上并不是另开一门课或者另外增加一项教学活动,而是一种课程观。通过教育手段把专业理论知识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机耦合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1 普通物理课程体系
普通物理内容涉及的课程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主要是经典物理内容,是所有物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系统的夯实必备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习惯,为后续近代物理的学习打牢基础。物理学即“格物穷理”,是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形式以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所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基础,因此,学生通过物理学可以获得有关物质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知识,而普通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开门课程,在整个本科阶段物理学体系中占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尤其是物理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学一线物理教师工作,普通物理的作用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是通过普通物理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物理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提高学习素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物理思维的建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再学习也有深远的影响[2]。
2 普通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思政。这里的思政指的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历史文化典故等等作为思政元素的标准和典范进行挖掘。纵观自然科学发展史,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具体包括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集体共性和个体个性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否定之否定、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等等内容。学会做人做事的思政元素包括坚持求真、务实、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课程思政就是挖掘专业理论课中所蕴含的上述思政标准内容,通过联系、类比、发散、融合等手段有机嵌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3]。例如在热学课程中的思政开展,可以用下列典范与教学设计:
(1)在讲授第一章的温度概念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温度高低的不同以及对热平衡的理解融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物理学的理论离不开实验验证。
(2)第二章从微观角度介绍气体分子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做这样的理解:就是看似每个微观粒子的运动与物体的宏观温度无关,但是正是这所有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决定了物体温度的高低。这从本质上体现了集体与个体相互影响相互牵连的关系,以此切入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爱国精神,也就是只有每个个体都“动”起来,才能让整个国家的“温度”高起来。在介绍能量均分定理时,让学生明白能量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自由度是均分的,类比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全体人民当家作主,从而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3)在介绍黏性现象时,通过播放视频录像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观察液体的层流和湍流现象,进而理解黏性力的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牛顿黏性定律,斯托克斯定律,泊肃叶定律等物理规律。适当引入中西方名人传记故事等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及文化自信,同时树立坚持真理、探索未知的敬业精神。
(4)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原理本身就可以引申出丰富的哲理,在讲热机中的卡诺循环时,可以联系国产汽车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国产发动机,已经由之前的纯进口到目前实现全自主生产,由目前所取得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在讲可逆和不可逆过程时,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大多数劳动对环境来说都是一个局部熵减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在讲授两体碰撞、两体相互作用以及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以火箭这一特殊运动形式为例,阐述物理原理的同时,适当介绍我国目前火箭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熏陶他们的爱国情操。
(6)热学最后一章是关于物态和相变,可以适时介绍我国目前在凝聚态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产生民族自豪感。
3 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课程思政而非思政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仍然是主体是重点,不能一味地求思政而轻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切不可本末倒置,我们在进行思政观摩课的过程中确实发现有些老师在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思政”,而理论知识的讲授时间被大大压缩,这样虽然能很好地开展思政化教育,但是一堂课下来,理论知识不能深入地讲解,大大影响了授课效果。所以笔者认为课程思政化必须建立在已经把专业理论知识讲好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过于凸显思政内容,这样反而过犹不及。因此我们要正确、客观认识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思政元素具有积极性、有效性,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效耦合,如果能让思政典范、标准恰当地对理论知识进行阐释,实现思政与课堂内容的相辅相成而非此消彼长,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程思政化是对一线教师提出的崭新要求,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4]。
4 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实施时机探讨
正所谓“教无定法”,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时机也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异,不必做到每堂课必思政,也不必做到引课时、授课中,或授课后进行思政教育。比如在力学课的第一章介绍经典力学发展脉络时,可以在引课时就穿插介绍一些名人典故,或古代诗词等,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枯燥的力学理论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又比如在介绍熵增原理时,可以在讲授完熵的定义、熵增加原理之后,进行类比总结出人生意义,具体我们可以以这样一段话进行总结:“对于一个孤立系统,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看作一个近似的孤立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也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就是从有序变得无序,从无序变得更加无序。然而我们人类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地把无序变成有序,比如我们把混乱无序的人群变成有序的队列,我们把混乱无序的色彩变成美丽的图画,我们把混乱无序的垃圾场变成有序的住宅区。也就是人类可以通过努力把无序变成有序,从而实现局部熵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熵增原理的理解,也让他们懂得,人类付出努力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结语
“普通物理”是物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深入挖掘这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适当的思政典范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不仅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课堂气氛的改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积极影响,而且对学生思想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基于普通物理课程体系提出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并给出了部分章节知识点的课程思政思路。总之,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自己不仅要储备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真正实现了“教书和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