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索

2022-03-16

科教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企融合

魏 坤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

伴随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1]。并且对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也愈发严格,既要求其拥有扎实的基础专业功底,还要求具有对应的实践经验[2]。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教育行业提出新要求,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高校技能型人才。故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优化专业建设的实践能力[3]。高校课程建设是专业学科建设的基础,亦是核心所在。作为新时代技术发展的产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渐迈入公众视野,成为企业基层力量的主要来源。当前,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通常更注重应聘人员的实践能力,专业学历反而成为次要选择。校企融合办学模式正是产生于这一时代背景下。校企融合发展有助于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更高美学价值观念的设计人才,不断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逐步建设一流的设计专业课程与思路,使其能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4]。

1 校企融合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1.1 以顺应时代为基础目标

随着时代逐步向前推进,人才培育目标和专业课程建设也在动态向前跟进。但是,多年来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依然尚未改变,所以培养出的学生能否适应如今时代发展需求,这是当前高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5]。为彻底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于2018年10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等文件,提出围绕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背景,建设双一流的强专业。加之强调创新教学建设方案,切实提升高校育人目标和社会适应度。故此,高校要基于我国教育行业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定制人才培养目标,且结合当今文化结构和科技经济定位上进行探究与实践。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如今智能科技时代,根据公众需求逐渐催生出一批高创意、新业态、快经济的行业现象,这势必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提出新要求。基于此背景,高校要学会调整战略目标,顺应时代发展进行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1.2 以学生发展为战略中心

高校以大学生发展战略中心的构建原则包含以下几点内容。首先,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是立德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并将这一育人原则贯穿到各门学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拥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教学模式必须显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校制定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中去,营造出师生对话、课堂激烈讨论的课堂氛围,而不是教师全程自述、沉默式课堂。比如,广告设计专业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创意思路以及草图构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合理配备教学基础设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对于硬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使用软件以及新媒体设备进行设计和演练,例如工作室、无纸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先进教学设备。而合理地运用这些设备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对于探索的多元化需求。

2 校企融合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待更新

现阶段高校专业教学面临着教学改革,而改革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理念的更新[6]。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现代教学。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主要以专业教师为主,学习思维完全是围绕教师所展开。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实践。与此同时,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难以有效匹配企业用人要求。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活动的场所以及范围均是围绕学校和教室进行。再或者教师会为学生推荐一些网站以及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但并未进行实践演练,眼界还是难以得到有效开拓。另外,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是在“读大白话”,没有具体案例分析,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只会使其越听越迷糊,直至最后放弃听讲。

2.2 创造性思维不足

以创新能力为主要核心的设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高校针对性培养的课程建设内容。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具备极强的实践经验,所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采取单方面灌输式教学方式,以理论学习和背诵来提升艺术审美素养,以手绘和软件学习来提高自身设计技术。这种课程模式虽然在传统纸媒时期被应用为主流教学。但如今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媒介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展,以及大众审美的多元化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不足以应对当下大众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难以再为社会输送适应新媒体语境下的人才,亟待更新现有设计专业人才的思维创新能力。

2.3 双方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在校企双方合作中,高校被大众认为是被动方。由于校企合作一般为高校主动与企业合作,而且培养的人才也通常为契合企业需求。高校之所以积极采用校企融合发展教育模式,主要为加强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均缺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重要指导,导致特定课程建设的改革不显著。换言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以及教师对校企合作重要性欠缺一定认识,不注重学校提供的企业实践机会,使其无法在学习期间提升实践能力。另外,由于校企双方没有跟进具体事项的合作安排,未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教学进行结合。而学校按照自己所规划的进度安排了课程教学,企业则按照自身的需求对学生安排具体实践,最终造成企业的实践与学校的教学理论无效结合。

3 校企融合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3.1 加大政府对校企合作支持的外在动力

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的确定,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其中政府政策支持起关键性作用。

一方面加大政策保障,明晰校企职责。高校与企业要想取得长久性合作,必须有基础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基于此,政府应在原有校企融合法律法规基础上进行修订、扩充与完善,引导校企合作更具规范性、流程化,而学校保证能够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方式来获得企业支持。另一方面注重政策引导,构建就业桥梁。比如,对于校企合作的各类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可予以优先批准权利;还可为校企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授课、实训、实习、比赛等项目给予足够的专项资金扶持;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有成绩突出人员可给予资金或证书奖励等扶持。另外,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难处。故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学校与企业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向企业适用人才方向发展,以此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促使校企融合稳步向前发展。

3.2 增加校企合作培养的内在动力

校企融合的主要参与者为学校和企业。企业与高校均有融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愿景,所以学校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相互利益共同体。一方面革新双方合作理念,建设优良氛围。企业和学校应革新自身发展的理念,建设实效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从企业角度来看,应当注重高校专业课程建设,深化与学校在设计人才、创新人才和实践能力较强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企业应将先进智能技术与行业最新消息传递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师生,使企业价值与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积极引进企业资源。高校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就业需求,把培养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重点,与企业专家积极开展校本教材编写和设计科研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确定相关制度,增加资金扶持。高校应对学生的教学、学籍、毕业标准进行相应管理,并且教师的招聘制度与职称晋升制度应加以明确,以此充分调动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3 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为解决高校和企业间的市场定位问题,需从校企双方着手解决。从企业层面来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为企业存储适合自身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以此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利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为自身节约一定成本,并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培养高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双方的目的互不冲突,均是以人才培养为最终任务,所以为了双方能够长足协调发展,提出以下运行机制。其一,构建组织机构,强化指导机制。高校相关部门可制定《企业实习规范》《岗位实习流程》等制度,对校企融合办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其中组织机构的构成既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学校领导等校内人员,也包括政府人员、企业代表等校外人员,以此平衡校、企、政府三者之间关系,为顺利实行校企合作提供明晰的引导与决策。其二,注重专业实践,建立实训机制。高校应注重学生校内实践训练的学习,并引进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技能的认知;充分引导学生开展校外实训计划,帮助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实力。其三,注重课堂教学反馈意见,改革检评机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频繁地对校外实训基地展开评价工作,将学生评价与企业点评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故此,高校应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在实践课程上的学分比例,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论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校企融合办学模式正式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在不断推动自身建设与改革路径,专业教师也应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力、学习能力等。同时,提高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调节和监督机制、共同制定专业实践方案与教学计划、利用丰富的实践资源,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方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更加注重提升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增加校企融合互动。故此,本文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以期为该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以及实践内容提供具体借鉴。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