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烽火侨批:小人物的抗战心灵史

2022-03-16叶茂樟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华侨日军抗战

叶茂樟,叶 帆

(1.泉州经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91)

明清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耕地不足和战乱灾祸等原因,福建闽南、广东潮汕等沿海地区居民凭借地域优势纷纷出洋谋生,形成“下南洋”的移民潮。这些出国华人在位卑薪微的处境下,不忘故土亲人,将家书和辛苦所得的钱款通过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俗称侨批,是一种银、信结合体。2013年6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侨批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抗战侨批。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一特殊时期,侨批作为沟通战争年代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的情感纽带,见证了刻骨铭心的国恨家仇、举步维艰的生活窘境、毁家纾难的家国情怀和重见天日的胜利景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又一重要见证。另一方面,抗战侨批的作者均是出洋谋生、饱受战争苦难的小人物,通过他们所叙述的日常生活琐事,更传递了海内外中华同胞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信念,是华侨关心时局、支持抗战的重要史料。可以说,抗战侨批,既是一部小人物的抗战心灵史,更是一部承载中华家国情怀的历史文献,蕴含了海内外中华同胞面对外敌欺辱,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

一、国耻家恨,刻骨铭心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加紧南侵,于1937年10月26日占领闽南前哨金门岛,随后对毗邻的晋江、南安两地进行狂轰滥炸,其下属的东石、安海、水头等乡镇成为首要目标。1937年10月31日(即农历九月二十八日),由晋江东石郭章纯寄给在马来西亚太平埠的儿子郭燕趁的回批中,记载了日军在金门烧杀掳掠及在晋江、南安疯狂轰炸的史实。仅隔两日,同样家居晋江东石的郭燕趁的岳父寄给其女婿的回批中,也记载了日军的暴行。两封回批语言简洁,却家事、国事无所不包,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条,兹附全文如下:

燕趁吾儿收知:

兹月之念八日信局接来大银壹拾元,经已检查,勿介。而前帮十五元已于前日复札矣。盖于孙辈均平安,祈(勿)远虑。自汝父及媳妇抚养周至,并示。现际咱厝十分扰乱,汝父代替工开炮台及战河,三日登[顶]二日,极于蜗苦矣。金门被日军所占了,登岸捉十六七岁女子四十外人,又于[抓]壮丁一百外人,带上战船,未知如何情俗也。安海车头被掷炸弹,水头街尾、衙口街被掷伤三十外人,此地头安宿未知可能久长乎?然咱地点要咱钱要咱人,如后帮东石一条债可有寄来还否?此示

外安

父郭章纯 付

丁九月廿八日

燕趁贤婿青及:

径复者,兹即日接到鸿章一礼,捧诵之余,情见乎辞。惠来朱提五元,已经拜嘉。舍下托福粗安,少堪告慰。国中不请[靖]之事,现时咱处尚未波及,惟前日敌机来炸五里桥,以致住民纷纷逃出外乡,以后不知欲变如何,尚难逆料。希即暂舒锦注为要,旅次亦希自惜,切嘱。专此以复。并请

近佳节

拙岳父蔡长呌 泐

丁丑九月卅日[1]17

这里,郭章纯寄给儿子郭燕趁回批所记载的“金门被日军所占了,登岸捉十六七岁女子四十外人,又于[抓]壮丁一百外人,带上战船,未知如何情俗也”,是指金门被日军占领后,日军烧杀掳奸、胡作非为,强捉40多名十六七岁的女子当慰安妇,又强征100多名壮丁给他们当苦力和炮灰。“安海车头被掷炸弹,水头街尾、衙口街被掷伤三十外人”“前日敌机来炸五里桥,以致住民纷纷逃出外乡”,叙述的则是日军以金门为据点,对福建沿海频繁进行骚扰,日机在闽南沿海投掷炸弹,轰炸车站、桥梁等重要设施,炸死炸伤三十多人。面对日机的轰炸,“现际咱厝十分扰乱,汝父代替工开炮台及战河,三日登[顶]二日,极于蜗苦矣”。时驻泉州的国民军80师旅长钱东亮亲临晋江东石,登东石寨察看地形,下令连夜召集民工,将停泊于东石港的五艘轮船装满巨石,沉于石井江心,又派军民挖战壕,筑炮台,作为防御工事。与此同时,东石民众自发组织、挑选一些略习武艺、孔武有力之士组成敢死队,巡防沿海。[2]尽管如此,“此地头安宿未知可能久长乎”“以后不知欲变如何,尚难逆料”,当地居民惶恐不安,前景未卜。

1946年7月31日,家居广东汕头澄海程洋冈乡的林荣年寄给新加坡的侄儿林思曾的回批,也给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提供一份确凿的佐证。此时,抗日战争业已结束,但日寇践踏潮汕侨乡的悲惨景象仍然挥之不去,“乡中自失陷后,流离死亡,十室九空,疮痍满目,失业者众”,“饥荒严重,米贵如珠,遍地皆是”,“生活岌岌,诚恐饿殍,惨难状述”,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思曾吾侄清览:

本年二月廿四日寄你航空邮部一信,由乾兴米郊陈赞名收转,想有收到。现在饥荒严重,米贵如珠,遍地皆是。余自莲阳潮港上乡尾陈学校本春歇事之后,入息断绝,生活岌岌,诚恐饿殍,惨难状述。今环境迫逼,上下为难,苦极苦极。你祖母现甚康健,一切如常,不必挂念,惟物价高贵,月间有项至切多寄者为最要。乡中自失陷后,流离死亡,十室九空,疮痍满目,失业者众。兹付去建业兄一信,到时劳即抹冗亲为面交,切切勿有延搁,至要至要。此后如有谈话信息,请写交澄海莲阳陈厝建阳乡中心学校内陈家安先生转林鹤生便妥。书不尽言,□□后述。即祝

旅安

愚叔荣年 手泐,七月初四

卅五、八、十五接[1]34

二、硝烟遍地,举步维艰

日军占领金门后,以金门作为封锁厦门的基地。1938年5月10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厦门五通登陆,大肆屠杀村民。11日,日军突入厦门市区,与中国守军展开激烈巷战。中国守军不支,于12日晚撤离厦门岛。13日,日军攻占厦门全岛。在一封缅甸仰光叶福祥寄厦门同安的侨批中,记载了全民抗战后,“日舰日机横行乱炸,且于日军之兽性,尺素难言”,厦门沦陷前当地民众“开寻战壕以防日军浸[侵]入内地”的史实。海外华侨除了饱受战乱,又经受天灾影响,“对春作大波区,五谷皆死,二次放种、放秧,及至稍长而作早,至收成时,天变黑云,下降大雨,所有粟程之粟均被水流去”,举步维艰。但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麟便付去叁拾盾,到时收入家用”,充满浓浓的亲情。

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刻接来示,内云橄榄岭及胡井开寻战壕以防日军浸[侵]入内地。闻之,在外诸心均不安。儿窃思禀慈亲全家来仰,而中途日舰日机横行乱炸,且于日军之兽性,尺素难言。兹者,此后日军若迫近同安之时,合宜闪避耳。年来慈亲定必康泰也,甚慰下忱……况今年缅地光景恶之,无可言。对春作大波区,五谷皆死,二次放种、放秧,及至稍长而作早,至收成时,天变黑云,下降大雨,所有粟程之粟均被水流去。甸人云,今年九十九年光景第一臭。在外大小均平安,兹麟便付去叁拾盾,到时收入家用。端肃,敬请

福安

叶福祥禀上

廿六年十二月一日[1]87

残酷的战争,影响了大部分华侨家庭。1941年6月,侨居菲律宾的李德濂致福建晋江胞姐李淑美的侨批中言道:“吾家道之中落最大原因受抗战影响”,这是大部分华侨家庭饱受战争影响之苦难的现实写照,日本侵略者罪责难逃。

淑美胞姐如晤:

久不函候,心殊不安,望勿加责乃幸。近捧父亲来谕书,系拔修先生代笔,内叙往永宁收账,回家路经南仔石地方晕倒园中将一小时之久,嗣乃雇人扶归,自此体觉有疾,迄今尚未痊愈,并怨叹家事难治,际兹通货澎涨[膨胀]时期,家费浩大,经济亦无法维持。书中虽只露皮毛,但审语气悲塞,以弟揣测,父亲玉体必大有违,对于家事定演变逾常,吾家之事姐当洞悉,信到之日乞念手足至情,勿再掩饰,俾弟等便筹法解决之。窃吾家道之中落最大原因受抗战影响。

培弟首渡菲求生,嗣弟因建该店,负债累累,自己家口亦繁,壮年时代既无能养亲,使稍娱晚年,乌可仰给亲养,即厚颜于社会,任人唾骂,亦非本身终老之计,乃相继买棹南行。此时吾家生理失人帮忙,父亲年迈耳聋,思想不适合时代化,凡事自然不能灵活,且沿海被敌封锁,生理非具外内人材,殊难保持原有程度,何况平时资本支绌,阖家生活费拖累,其衰退固意料中事也。弟自南渡迄今审前途之可忧,含辛茹苦,竞竞[兢兢]自勉,冀图振作,庶不有辱亲誉。偏以家庭多事,家费澎涨[膨胀]数目惊人,但对家庭之时生枝节……苟每个人肯各事所能共同努力,吾家虽将倾覆,尚可收拾,希望托天庇佑,来日重振家声,再行设法。反是,弟宁牺牲固定计划,乌忍坐由崩坏,眼视父亲身躬人间狱事,势必迫弟取根本解决也。吾姐知书通达世务,万望念及手足至情,勿避嫌疑,大局关重,切将此书持归公开规劝,方称吾姐……此请

闺安

弟李德濂谨上

中华民国卅年六月十七日[1]153

此侨批写于1941年6月,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大部分家庭深受战争影响。从侨批中可以看出,撰批人李德濂家境起初尚可,可是,因受“抗战影响”而“家道中落”,“际兹通货澎涨[膨胀]时期,家费浩大,经济亦无法维持”,自己“因建该店,负债累累”,只好“买棹南行”,赴菲求生。而家中生理因“沿海被敌封锁,失人帮忙”,再也难保原有程度。虽然战争影响导致家道中落,李德濂深感“前途之可忧”,但他仍然不失生活的信心,积极进取,“含辛茹苦,竞竞[兢兢]自勉,冀图振作所能”,只是,多事之秋,偏又家庭矛盾重重,“时生枝节”。因此,希望家庭成员能够敬老孝亲,“每个人肯各事所能共同努力,吾家虽将倾覆,尚可收拾,希望托天庇佑,来日重振家声,再行设法”,“万望念及手足至情,勿避嫌疑,大局关重”。山河破碎、家道中落、背井离乡、亲人阋墙,所有这一切均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大背景息息相关。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将菲律宾改称为“比岛”,处于日军统治之下的菲律宾华侨,处境更陷入困境,华侨与家乡通信断绝,侨批中断。

三、毁家纾难,共御外敌

民族危亡之际,海外侨胞戮力同心,共同对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他们有的不辞辛苦回国参军参战,直接投入救亡一线;更多的节衣缩食,购买救国公债,捐款捐物。这些捐款、汇款和都是通过侨批或者银行汇寄国内。根据 1939年10月《银行周报》刊载,全民抗战以后,“闽南在南洋谋生之侨胞汇款回国极为踊跃,1937年 7月、8月“竟各达 1000余万元”,“其中一菲律宾、新加坡两地为巨”,“次为仰光、泗水、爪哇、槟城、苏岛、三宝垅、暹罗、安南等埠。收款分别为晋江、永春、南安、惠安、龙溪、福清等县,均属闽南区域”。[3]侨汇突破往年记录,超过常年的3倍。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中国的侨汇收入高达95亿元,1939年中国政府的军费开支为18亿元,而同年侨汇收入为11亿元。[4]而二战期间,侨居国也多遭兵燹,华侨经济大大受损,但海外侨胞国难当头,精忠报国显身手,更凸现一份赤子之心。1937年10月17日,新加坡陈集勋致广东潮州其母侨批中即写道:“自中日战争之事发生后,侨胞非常热心捐银及捐旧衣外,另再抵制日货。”全文如下:

家慈亲大人:

尊前福安。敬启者,获惟大人身体康健,起居多福为颂。接到大人来谕,各情领悉,闻得甥嫂产下男儿,儿在外不胜雀跃,可代儿与吾姐喜之贺也。另云,自中日战争之事发生后,叻地侨胞非常热心捐银及捐旧衣外,另再抵制日货。念卜塘[唐]山亦然否?又以叻地时常打死日本人,种种奇事,日日有之。儿虽无能力可赞助家情,亦望吾兄尅苦,暂且留于塘[唐]中,存亡之事,皆由命理造就,听天由命是也。儿虽身在叻地,而心时常挂念家中,吾兄念卜亦免被人抽着壮丁否?以及德昌被人抽着壮丁,刻下情形如何?云南仔怎么无赞助他来叻?所以世上人极好是假也,话长纸短,难以尽述,候待后信再禀。兹逢轮便,呈上国币叁元查收。专复,敬请

福安

儿集勋 禀

丁玖月拾肆日[1]90

此批信写于1937年,为日军侵占新加坡(1942年2月15日)之前。为了配合未来的军事行动,在新加坡的日本特务活动十分猖獗,“多行不义必自毙”,“叻地时常打死日本人,种种奇事,日日有之”,特务分子被群众抓获打死,罪有应得;还有些日侨耀武扬威,胡作非为,引起新加坡人的公愤、而受到严厉的惩治,也是时势使然。批信中提到的“叻地侨胞非常热心捐银及捐旧衣外,另再抵制日货”,则是海外侨胞支援祖国的明证。批信中还提到“抽壮丁”一事,这是中国政府为了扩充兵力,动员青年参军参战。陈集勋想让哥哥留在家乡照料父母,又担心哥哥被抽到壮丁,想让哥哥到新加坡去,又没人赞助路费,真是左右为难。面对国恨家仇,何去何从?这是抗战时期不少民众的矛盾心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多的爱国侨胞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全面抗战,匹夫、匹妇义不容辞。在一封抗战时期从暹罗曼谷华侨许泽溥寄往广东澄海 “珊兄”的侨批中,一位普通华侨的肺腑之言,字字朴实,句句震撼。其支持抗日责无旁贷的积极行动,爱国精神永远值得赞誉。

珊兄伟鉴:

弟漂泊天涯,衣食奔走,值兹国难方殷,男儿报国之秋,为因家界[计],未许身报国,中夜深思,于身[心]有愧,然七尺之躯,何甘长此雌伏,左右思维,亟须补救之方。故弟意拟令纯良学习一技,俾可自立,不倚于弟,然后家界[计]解除,可行我志。学习之路,上则看护、妇女救亡工作,学成之后,替国家尽匹妇之责;下则职业技术,自求生活,亦无不可。兄祈徇[询]彼之志,代彼选择适当学校,倘能如愿以偿,每月三数十元费用,弟无吝惜也。伏希体察愚诚,竭力代为筹划,俾值目的,幸甚!幸甚!如何之处,敢乞挥函赐覆,弟通讯处:暹京新哒叻元丛号,便可妥交。顺询

秋倩

弟泽溥 顿首

一月十六日[1]84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旅居暹罗的侨胞许泽溥,国难之时,虽然“为因家界[计],未许身报国”,但是他不甘落后,怀着一颗报国之心,“亟须补救之方”。非常时期,考虑到自己特殊的家庭情况,许泽溥作出非常有建设性的决定,令其妻子蔡纯良“学习一技”。这样,妻子不仅可以自强自立,解决家庭生计问题,而且可以从事“看护、妇女救亡工作,学成之后,替国家尽匹妇之责”。更重要的,还解决了许泽溥本人的后顾之忧,可以专心从事他的事业,以报效祖国。朴实的话语,纯真的感情,代表了无数海外侨胞的心声,是爱国侨胞的真实写照。

四、重见天日,悲欣交集

随着太平洋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结束,海外侨胞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寄回家书报平安,并急着了解国内亲属的情况。1945年11月,一封由马来西亚沙捞越沈炎钦寄往广东汕头骊塘乡曾楚泉的首帮侨批中,使用的是“胜利通用笺”信纸,笺上印有文字:“抗战胜利,山河收复,国际地位,列强并驾。懿欤休哉,邦之光也,书此志念,如同面言”,体现了海外侨胞对抗战胜利的欣喜之情。

曾公、曾妈两位老大人尊前均安:

启者,久疏音问以[已]将四载之余矣,年来惨战祸及世界,而星移物变,人事均非,甥于千艰之际,谨望外祖大人府上老幼平安是祝。此间之生理于日人登陆后被迫停盘,而家严不幸于前年仙游。刻于联合军登陆,本市之后即行克复前业。因逢便邮,匆匆修此,顺候即覆

近安

甥沈炎钦 顿首

大中华民国34年11月6日[1]174

历经数年的残酷战争,音信全然断绝,劫后余生,唯有对家乡亲人无限的平安祝福,“年来惨战祸及世界,而星移物变,人事均非,甥于千艰之际,谨望外祖大人府上老幼平安是祝”。战争期间,“生理被迫停盘”“家严不幸于仙游”的悲惨处境终身难忘。胜利之后,“本市之后即行克复前业”,重操旧业,东山再起,沈炎钦对未来的生活仍然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因逢便邮,匆匆修此”,此批信字数不多,以报平安、问候为主。更多华侨除报平安之外,还寄侨批款项给亲朋好友,以接济生活,1945年11月,马来西亚槟屿苏孙实寄福建晋江辉川的侨批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此批信为抗战胜利后,苏孙实首帮寄回的家书,该批信首报平安,“今逢战争结束,和平恢复,始得借通彼此平安消息”,其中有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虽受种种惊扰,幸赖老天庇护,始能度[渡]过难关,举家均获安好”;探询亲友平安之时,还不忘附寄国币壹万元正,其中有三舅搭寄的伍仟元,作为慰问家乡亲友的平安侨款,又对批款用途细致安排,拳拳之心难以言表。

辉川襟兄大鉴:

敬启者,今逢战争结束,和平恢复,始得借通彼此平安消息,以慰两地。弟等在外虽受种种惊扰,幸赖老天庇护,始能度[渡]过难关,举家均获安好,谅兄等在唐亦必安然。江水近况如何?不妨并晓,借慰所念也。兹付上国币壹万元正,内有伍仟元乃系三舅搭寄,他欲抽肆仟元交三妗,壹仟元交兄自己收用。弟付伍仟元,内抽壹仟元交岳母,再抽壹仟元交德胜,尚余三仟元吾兄可作茶果之需。特此以达,并请

均安

弟苏孙实 缄

民国卅四、十一、廿七[1]180

抗战之后,百孔千疮,满目疮痍,许多华侨的家乡均遭受了日寇的无情蹂躏,迫切需要大量的救助、重建资金。华侨再次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寄回侨款,资助亲友。1946年3月,新加坡林思曾在致祖母的侨批中写道:“侨汇开放之第一日奉上国币壹万元,到祈检收,暂济眉睫之急,此后稍有所得,自当厚寄”。

祖母大人万福:

跪禀者,二月十八日(阳历)接读训谕,知家中平安。喜甚!数年来得二姑母之行种接济、帮忙,细姑母之来俺家互助一切亦极欣慰,此等任劳任心,孙当尽恩感激。自日寇南侵,航运中断,不能一通尺素,以致负此大罪。孙知之,亦恨日敌之所害也。万望诸姑母知我谅我是幸,此后侨汇畅通,自当络[陆]续多寄,尽力负起是责,以慰大人所厚望也。但来信中未一只字提及我弟思敬数年来之债务,刻下在作何业?对于家中作最底或最大之何种担债,此为孙挂。妙琴、妙端二妹自出门后如何?亦未给孙一点示晓,此又一挂,细姑丈在安南,谅亦报家中之平安,佳音可知。孙在此间尝闻俺乡此次受日寇破坏甚巨,有云非千年不能恢复之说,如大宗祠与宾祖祠皆被矮[倭]寇焚烧尽净,又中炮击,残碎不堪,后又伪军进驻,破坏达最高潮等语,未知敦实?来函顺使示知,荣年妹近况如何?倚云老妹当亦康健?顺便致候。弟于去年十一月十九日寄华侨银行一批,外并国币壹万元,至今已数月,未接到回文。未知尝否收到?来函详示,以便向之交涉。兹已[于]侨汇开放之第一日奉上国币壹万元,到祈检收,暂济眉睫之急,此后稍有所得,自当厚寄,以慰大人远念,千万保重老年。孙若稍再有余资,海路畅通,自当回旋,以便晨昏定省,以尽我责,不必远挂,肃此敬禀。跪请

福安

孙思曾 谨禀

中华民国卅五年三月十八日当地政府宣布侨汇开放后是夜十一时书[1]187

从批信中可知,撰批人林思曾的家乡遭受日寇破坏非常严重,“有云非千年不能恢复之说,如大宗祠与宾祖祠皆被矮[倭]寇焚烧尽净,又中炮击,残碎不堪”,这是日寇罪责难逃的又一证据。由于侨批中断多年,致使他的祖母和弟妹只能靠姑母多方接济,方度难关,“此等任劳任心,孙当尽恩感激”。战争刚结束,林思曾就“寄华侨银行一批,外并国币壹万元”,可是,由于邮路不畅,至今已数月,未接到回文,让他不免担心疑惑。在他得知侨汇开放的当天晚上,兴奋难抑,即撰批信,“奉上国币壹万元,以救燃眉之急,并表示“此后稍有所得,自当厚寄”,“若稍再有余资,海路畅通”,定将回乡省亲,“以便晨昏定省,以尽我责”,活脱脱一位孝子形象!

“一水迢遥,万般情愫”,一封封跨海越洋的侨批记载了海外华侨背井离乡、异域拼搏的艰辛历程,是联系海外华侨与国内眷属的亲情纽带,承载了无数酸甜苦辣的家国记忆,是“世界记忆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侨批,作为侨批中的珍品,更是“不会说谎的历史文献”,蕴含了勤劳俭朴、重情尚义、诚信友爱、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见证了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之际,富贵不能淫、威武不屈、团结一致、奋勇抗敌的伟大精神。“以前书写的抗战历史也会提及华侨的贡献,但往往集中在对华侨抗战总体的描述和陈嘉庚、庄西言、李清泉、司徒美堂等著名侨领的贡献等方面,较少看到普通华侨的身影。”[1]01而一封封抗战侨批,讲述的是因生活所迫、远走他乡普通华侨的日常故事,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但是“位卑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他们同样胸怀报国之志、祈盼国泰民安。他们家长里短的抗战记忆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尤其显得真实,情感更加充沛,更加撼人心魄,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因此,烽火侨批书写的小人物抗战心灵史,可谓为我们的抗战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是日本侵华战争滔天罪恶的铁证,更是一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讴歌海内外同胞众志成城、顽强抗争、共赴国难的正气之歌。

猜你喜欢

华侨日军抗战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