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2022-03-16李东育谢玲玲陈晓露
李东育,谢玲玲,刘 贝,陈晓露*
1.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犁 835000;2.伊犁师范大学,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新疆伊犁 835000;3.伊犁州农业农村局,新疆伊犁 835000
植物保护专业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该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践教学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1],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表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高校校企协同育人已非常普遍,在理念、思维、模式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例如:沈阳农业大学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2];德国产学研协同育人以市场为主导[3],通过政府和地方部门参与,制定相关的机制和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启动一系列计划,为本国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尽管校企协同育人采取的方式方法等有所不同,但都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进步,使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设计更加优化合理。
当前,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法和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学校植物保护专业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与国内外其他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成功典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进一步研讨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能为国内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乃至其他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修订提供参考。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大多校企协同育人因本国国情不同有所差异。例如美国欧林工学院在产学研协同育人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进行改革[3],主要以教育为主,致力于教育实践改革,打破传统的以“数理化”为主的教育实践模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式、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德国的协同育人经典模式有双元制和弗朗霍夫协会产学研协同模式[4],因德国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便捷,为教育实践改革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得产学研协同育人得以快速发展。日本协同育人的经典模式有共同研究模式、筑波科学城模式[4],主要是以完善制度、建立中介组织,同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人才流动机制等,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积极参与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方合作,致力于培育更多实践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更加紧密,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大量优秀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主体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进程中来,逐步形成了新一代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资源共享、共同需求机制上对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和办学进行探索与改革[5],对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教学模式调整及校企高效联合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塔里木大学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等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在高校、企业、政府合作之下,促进互动和交流,制定出一套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模式[6]。
2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1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学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实验教学包括昆虫学实验、植物病理学实验以及植物化学保护实验等实验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常见农业病害的要点识别、病原鉴定、主要农作物田间病情调查、不同病害室内和田间防治实验等。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重要农业害虫的调查、分类鉴定、预测预报以及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效等实验。植物化学保护实验主要通过实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各类农药品种、农药剂型的识别与加工方法、杀虫剂与杀菌剂的毒力测定技术等。实验课程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2.2 专业实习现状分析
在专业课实验课程开展的基础上,植物保护专业开设了专业实习,包括植物学实习、植物病理学实习和昆虫学实习,实习地包括伊犁州农科所、伊犁州植物园、和州直县市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学校周边农业种植区等相关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2.3 毕业生产实习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办学发展,学校已和区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前学生毕业实习地点涉及区内多家农林科研院所、州直农林事业单位以及疆内和植物保护专业相关企业。学生在毕业生产实习中可以更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也能在实习单位导师的指导下锻炼实验设计能力和提升科研写作能力。
3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教学缺乏创新
当前国内高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但仍缺乏突破创新[7],普遍存在基础性实验课程过多,设计型、综合型和应用型实验较少的问题。基础性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8],但对就业和实践应用方面无法做到真正的合理优化,长期结果会对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等造成颇多影响[9],同时也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所差距,无法深入理解课堂的理论知识,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3.2 专业实践教学重视力度有待提高
专业定位决定了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必须以紧跟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以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陈旧、手段单一是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虽然高校和地方政府加强了对产学研联合的关注度,但对于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方面,无法予以有效的政策帮扶和鼓励支持[10],导致校企协同育人和产教融合发展缓慢。
3.3 高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做到深层次合作,校企协同育人仍然处于被动地位,究其原因还是共赢机制不完善所导致。首先,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对资本和利益追求的最大化,而在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作为资源、平台和岗位的提供方,其获得的利益与付出相比明显不成比例,这也使得校企双方间的合作出现不稳定和企业积极性能不高等问题。其次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良好的考评机制对于检验校企协同育人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对校企双方在合作全过程中具有监督和指导意义,考评机制的缺失使得校企协同育人很难达到较高的广度和深度,甚至会导致学校和企业协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培育优秀人才[11]。
4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对策建议
4.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模式较单一、基础性实验较多和创新性实验较少是国内大部分农林高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验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应用型”实验的比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缩短课堂理论知识与当前生产实践间存在的差距,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此外,在进行实验理论教学时,可以通过增加图片、视频播放等方式[1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手能力的同时提升实验课堂效果。在生产实习前结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进行调研,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就业方向分别进行实习安排,全方位培养人才[13]。
4.2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是是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植物保护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长期合作机制是建立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双方之间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深度合作需要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支持和监督,政府作为双方之间统筹协调和监督合作落实的主体较为合适。由政府主导,明确高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并适当对校企合作双方在各自发展上予以政策倾斜,为校企深度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将校企协同育人做广做深,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实践应用型人才。作为当前校企合作中受益较大的一方,学校应在合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和问题,不单是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还应在更多领域寻求合作点,如为企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历和素质提升等。
4.3 资源共享创新未来
按照校企共赢、协作育才的原则,学校应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生源优势,企业则发挥自身岗位优势和基地优势,通过双方协作共育适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可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和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同时企业里先进技术手段、设备等可以引入到高校实践教学中;另外学校优秀的教师也可进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通过这种教师与技术人员的角色互融以及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和水平。
5 展望
“新农科建设”的提出为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植物保护专业教育教学必须与产生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培养出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应用人来。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涉农高校在新农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魄力。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高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伊犁师范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如何有效加强校企之间在人员师资、技术装备和岗位的合理共享与利用,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协同育人的重要措施。相信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共同的努力下,必将培养出更多能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