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七药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2022-03-16董能峰刘盼杨怡王青青脱梅娟
董能峰,刘盼,杨怡,王青青,脱梅娟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0)
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主峰,海拔高度呈明显的差异性,地质地貌复杂,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表现出显著的过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1],最高海拔3767.2 m,海拔落差巨大,伴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提升,气候环境从下至上被分为了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4个气候带,土壤类型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也是特别明显,这些环境因素使太白山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垂带谱,造就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2-3]。太白山中草药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太白七药,是太白山一带医药工作者与群众从古至今的用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中药种质资源是中药材优良栽培品种开发选育和道地药材扩大生产的材料来源,对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中药产业水平的物质基础,是中药产业的源头,是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战略资源[4]。太白七药作为民间特色中药,其种质资源的情况更值得关注,为了太白七药植物资源能够被科学的开发利用,对太白七药种质资源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
1 太白七药的历史沿革
太白山中草药是太白山一带医药工作者与群众智慧的结晶,其中太白七药更是独具特色。“七药”一词最早是在《本草纲目》的三七条目中的记载,“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可见李时珍是以植物形态和功能命名[5]。清朝的《简易草药》和《生草药性备要》也有关于七药的记载。《中国中药资源》中将“七药”的命名来源总结出了3种可能,一种说法是“七药”功效和三七相似,故名,另一说法是因“七药”能治疗五劳七伤等顽症而谓之,再一种说法是“七药”疗效显著,就如漆被涂在木上能立即起到的良好的效果,“七药”合金疮如胶似漆,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 ,漆就演变成了“七”[3]。太白地区民间也有传说是道家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曾在太白山一代传教时命名的。太白地区的群众与医药工作者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根据积累的用药经验,将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按功效分成了七种,即:一活血、二止痛、三止血、四消肿、五解毒、六除痹、七祛癖理伤;并且经过经长期积累与实践逐步发展形成了 “七因七法”和“四梁八柱”学说。“七因七法”认为病因有七种风、寒、暑、湿、郁、损、衰,治疗有七法补、泻、宣、通、理、散、收;故而人们便习惯于把治病的常用中草药称之为“太白七药”,“四梁八柱”是总结出来的七药用药时要遵循的独特的中药配伍原则,四梁为君梁,即金牛七、桃儿七、铁牛七、长春七。八柱之臣柱包括红毛七、尸儿七、朱砂七、凤尾七、盘龙七、竹根七、太白二七、大救驾等。另有八柱之佐柱及使柱,各包括多种“太白七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治疗疑难杂病[3]。太白地区民间草医李伯生等于1957年对具有代表性的太白七药进行了总结梳理,并将其中72种编制成了歌诀和草药性赋,大大的加速了太白七药在民间的流传与发展,但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地方总结的72 种七药又不尽相同,解放后,卫生部组织李柏生等[6]专家整理出太白七药172种,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民间医药的研究也是逐步更加深入,逐渐意识到其在防治疾病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太白七药作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草药的代表,对于其在各方面的研究也是逐渐增多,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 。
2 种质资源的分类
2.1 相关著作记载
关于太白地区七药的种质资源的分类研究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记述,当时,太白山地区著名的草医李伯生等将常用的“太白七药”根据其功效进行了分成了9类,并将常用的七药编成七药性赋及歌诀,很多的著作中对太白七药也有记载,1971年出版的《陕西中草药》中记载七药82种,其中以正名出现的有48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中收录的七药包括正名与异名有102种,《太白草药志》中收录七药50种 ,《中国中药资源》中收录七药 104 种[6]。《太白本草》记载“太白七药”有158种,涉及50科102属[7]。
2.2 文献记载
也有许多学者对太白七药种质资源的分类进行了调查研究,19世纪80年代,聂伯纯等[8]对“太白七药”名称、植物种类进行了考证,并分析了“七药”的药用功能,认为“太白七药”有176种。九十年代初,程虎印[9]首次提出了“七药群”的概念,并对太白七药的名称、种类、理论体系、分布、功效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太白山“七药”有149种,其中植物种133个,变种16个。张祥[3]对太白七药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太白七药26科56属89种,其中毛茛科5属11种,种类较多,是“太白七药”的主体之一,随后张祥等[10]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用样地调查法对"太白七药"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表明陕西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太白七药"91种,隶属32科64属,其中毛茛科分布最广。
李萍等[11]对陕西省境内“七”字名药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认为陕西境内“七”字名药材86种植物种,属于33科,毛茛科属于其中品种较多的,有10种5属。郭增军等[12]对陕西“七药”名称来源,理论体系,植物资源分布特征,入药部位,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调查,陕西“七药”主要分布于太白山,在民间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并在他的著作《陕西七药》记载的七药137种来源于54科114 属的153种药用植物。王梅[13]对秦岭“七药”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秦岭“七药”植物共有 115 种,隶属于 36科 78 属。张琳等[14]对秦岭七药进行资源学系统性调查研究,结果秦岭七药共约122种,其基源植物分属于46科92属,包含126种、11个变种和1个亚种,以菊科、百合科、蓼科、毛茛科、兰科来源的植物较多。
3 种质资源分布
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主峰,海拔3767.2 m,东部第一高峰。海拔落差巨大,气温也是随海拔增高而垂直递减,自古就有“太白一日四重天”的说法。太白七药种质资源分布也和海拔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太白七药在海拔 400~3500 m 的区域均有分布,其中海拔1600~3000 m处的高山林下,溪边,草丛,岩石上分布的数量最多。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太白七药种类也有所差异,金牛七与黄三七主要分布于海拔300~1600 m的高山草地;在海拔1000~2000 m山坡或林下阴湿处、溪流岸边主要分布有扇子七、麦穗七 、麦子七、毛果七、钻子七 、通天七等;在海拔1600 m以上草丛中主要分布有羊角七、铁牛七、黑毛七、红毛七、九牛七;灯台七、朱砂七等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2000m的低山栋林带;筋骨七、桃儿七、豌豆七、骆驼七、头发七等在海拔2200~2500 m的中山桦木林带多见;人头七、金牛七、辫子七、蝎子七等多分布在海拔2200~2500 m的高山针叶林带,铁牛七、凤尾七主要分布在在海拔3500 m以上的高山草甸[3]。
4 生药鉴定
在太白七药生药鉴定方面,龚宁波等[15]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分析得到荞麦七、桃儿七等12种太白七药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对太白七药的鉴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周莉英[16]采用常规显微制片法,对人头七药材形状、粉末特征开展了研究。龙凤来等[17]利用性状鉴定和数码显微鉴定的方法对对太白七药拐枣七的根茎、茎、叶进行了系统的鉴别研究。太白七药的生药鉴定的研究对太白七药的鉴别鉴定与开发利用有着中药的作用。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太白七药的分类与名称仍需规范
太白地区七药的种质资源的分类研究对象主要有太白山“七药”“太白七药”、陕西“七药”、秦岭“七药”,从研究结果上看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比如太白山作为秦岭主峰,“太白七药”相对于秦岭“七药”种类上应该更少,但是学者的研究中秦岭七药122种少于太白山“七药”有149种。可见太白地区七药的叫法,需要统一的规范进行界定。不同的学者对七药调查的方法、对象范围的界定、统计角度、所处的时期的不同,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的出现导致了他们所统计的七药种类的数量的差异,所以应该对七药的名称进行规范,命名原则:同名异物的,以最常用、最常见、药效最好的基源作正品,余作习用品、代用品;同物异名的,以最常用、流传范围最广的名称作正名,余为异名,最终全部达到一药一名,并在生产、研发和流通领域全面倡导正品正名和一药一名;命名方法:“七药”的名称可按照《中国药典》2020 年版对植物药的命名进行,即中文名为“七药”;汉语拼音为“七药”的汉语拼音;拉丁名为原植物属名或种名加入药部位。针对不同区域、研究范畴、研究目的的“七药”宜直接表述,如中国七药、秦岭七药、太白七药、甘肃七药、土家族七药、抗癌七药等,不必在任何名字位置添加引号[18]。
5.2 建立太白七药种质资源库,防止品种退化和种质流失
目前关于太白七药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本草调查与考证、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并有少许栽培方面的研究。关于收集和保存太白七药(主要为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并对所收集的种子进行活力测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应该有计划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太白七药种质资源库,防止太白七药品种退化和种质流失,为太白七药栽培种植提供物质基础以及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推进陕西省独具特色的“太白七药”的可持续利用。
5.3 加大对太白七药资源的保护
由于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的野生资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甚至有些品种已经出现枯竭的现象,太白七药大多处于高海拔的山地,一旦遭到破坏或是过度采挖,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对太白七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是建立在保护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像尸儿七、金牛七、桃儿七等更是应该建立严格政策加大保护力度。可以对太白七药的名贵珍稀中药材进行就地保护或是通过采挖移栽的方式建立基地进行集中保护。
5.4 积极开展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对有一定研究基础,药效明确,利用价值高的太白七药进行野生变家种的驯化研究,建立太白七药驯化中心,珍稀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逐步增加其种植规模,从而达到保护其野生资源的目的。加大中药材招商工作,积极推进太白中草药产业园、太白药谷、太白野生珍稀中药材繁育种植加工产业化等项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