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护林下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

2022-03-16康红鑫王长富何小虎赵敏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5期
关键词:盖菇大球防护林

康红鑫,王长富,何小虎,赵敏*

(1.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40;2.哈尔滨宾县松林林场,哈尔滨 150400;3.哈尔滨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 150028 )

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arl.ex Murrill)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别称酒红大球盖菇、赤松茸、皱环球盖菇、裴氏球盖菇等,被联合国的粮食及农业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广栽培[1-2]。它不仅风味鲜美,而且营养成分丰富,是各种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良好来源,包括多糖、类固醇、凝集素、神经酰胺和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低内质网应激、血凝素和降血糖的活性[3-4]。

防护林又称绿色万里长城,它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大球盖菇既可在林下空地、田间露地栽培,也可在温室大棚、彩钢冷房等多种场所下栽培[5]。在防护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林下的大片空间,以及田间焚烧或废弃的秸秆副产品,从而减少废物和对空气的污染。此外,在栽培大球盖菇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剩余堆肥废物,能修复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性,维持土壤结构,平衡土壤养分,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6]。综合分析表明,利用防护林对大球盖菇进行仿野生栽培其综合效益更高。现将防护林下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流程总结如下。

1 接种时间的确定

一般认为,大球盖菇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区间为24 ~28 ℃,子实体的最适生长温度区间为15 ~26 ℃[7]。从接种到采收结束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所以接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林地环境决定,尽量选择将整个生长周期安排在在最高温度低于30 ℃的时间段内栽培。

2 林地的选择与处理

2.1 林地的选择

林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之处,地面开阔平整、不易积水,附近无工业污染、无大型禽畜养殖场,且土质肥沃、附近有充足的水源[7]。由于大球盖菇子实体的生长期需要散射光,所以林间的郁闭度程度应达到60%~80%,行距在1.5 m以上[9]。

2.2 处理方法

在接种前要对林地进行除草清理、翻地,随后用杀菌剂和杀虫药,对地面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灭菌杀虫处理,减少病虫危害。同时,林间要架设喷水设备,保证水能均匀地喷洒到培养堆床。

3 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3.1 培养料的选择

大球盖菇的培养原料种类比较多样,可以选择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也可以使用木屑、食用菌菌糠等。国内对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研究报道有很多,一般采用多种原料混合使用,以保证各种营养的充分供应。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选择便宜、易运输、来源充足的原料。要求秸秆、木屑等干净,无霉变,否则很容易染菌[10]。

常用的混合配方有两种:一种是生料栽培,使用50%的玉米秸秆和50%的麦草混合;另一种是熟料栽培使用73%的麦草、20%的木屑、5%的麸皮、1%的石膏、1%的石灰混合,麦草也可用稻草或谷壳代替[9]。配方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3.2 处理方法

首先要将秸秆类原料切成3~5 cm的小段,用2%的石灰水浸泡2天,最后捞出沥水;木屑也要提前用2%的石灰水浸湿。将培养料混匀之后,其含水量应在60%~70%之间,手用力握料,以水在指缝间似滴不滴为标准。

培养料调配好之后要建堆发酵。发酵时地面要铺洒一层石灰,然后根据场地大小建成适合的梯形状的料堆,并在顶部和四周打孔,方便透气。在建堆之后要监测温度,第一次达到最高温度70 ℃后维持3天后进行翻堆,以检测和调节水分和pH。翻堆的方法是将料堆表层 20 cm深处以上没发酵好的料和料堆底层 20 cm以内的料放到第二次建堆的中心区。整个发酵过程一般需经过翻堆3~4 次,即20~25天结束。发酵好的料颜色变为棕褐色,且无刺激性异味,松软不粘滑,pH在7.0~7.5之间[10]。

4 接种与覆盖

4.1 挖畦

接种前首先要建设畦床,畦床的宽度在80~100 cm,长度可根据林地的大小,但也不易过长或过短,否则将不利于出菇期产品的搬运工作。

4.2 接种方法

接种主要采用打孔接种和分层接种两种方法。打孔接种前将培养料堆成龟背形,宽度约50~60 cm、垄面长度约40~50 cm、垄高约20~30 cm。之后按照每10 cm 左右的距离将菌种塞进孔内,畦面放少量的菌种,然后用培养料覆盖,最后拍平。分层接种要分层铺料,先铺料厚约8~10 cm,然后撒第一层菌种,再铺料厚约10 cm,撒第二层菌种,后再铺料厚约5 cm,撒第三层菌种,最终将培养料整理成龟背形。每平方米上铺干料约15 kg,使用菌种约2~4瓶[11]。

4.3 覆盖

接种后要马上进行覆土。可选用林下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一般林地表面20 cm以下的土壤不需要处理便可直接使用,切忌使用沙土或黏重土。覆盖土的颗粒不能大于1.5 cm,厚度约3 cm。最后在土层之上加盖一层湿润的农作物秸秆或晒干的树叶,起保温、保湿、遮光的作用。

5 出菇管理

5.1 发菌期管理

发菌期的管理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温度要控制在24 ~28 ℃之间,成荫林一般不需要搭建遮阴设施,若温度过低可加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发菌的前20天一般不需要喷水,保持环境湿度在70%以上即可。之后要每天喷水,逐步提升湿度,到45天左右时,见白色菌蕾之前湿度应达到95%~98%。喷水时应采取小水勤浇,培养料勿太干或太湿,若发现料下积水,要及时扒开料或打眼透气使底部水分尽快蒸发,避免形成厌氧发酵产物毒害菌丝[5]。

5.2 出菇期管理

菌丝长满覆土层后,可停止喷水,约3~5天之后,菌丝扭结形成原基,随后进入出菇期。此后要注意通风,保持环境空气的清新。喷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之间,覆盖土湿润,培养料湿度在70%~75%之间[12]。此外,要避免被强光直射,否则菇体会发白,还可能造成菌丝受损[13]。

5.3 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的抗杂性较强,受杂菌污染概率较小,出菇过程中若发现杂菌侵染及时清除即可。对于侵害的昆虫,最好采用灯捕或粘板等物理方法处理,不宜喷洒杀虫剂等毒害农药,以免伤害菇体。出菇期要防治鸟类、田鼠等动物的破坏,可多加巡护,及时驱赶。

6 采收

随着菇体逐渐长大,菌盖变成红褐色或酒红色。在菇体菌膜刚刚破裂、菌盖内卷、未开伞、六七分熟时采收最佳,此时菇体的柄粗、菇盖壮实,为优质菇。采摘时,手指握住菌柄,轻轻旋转向上拔出即可[14]。采摘后对菌根部分进行处理,便可分装出售。

在第一次采收之后,要及时清理料面,挖出留下的菌根,并用土填平。一般来说,栽培一次大球盖菇,可出菇3~4次。

7 展望

随着我国防护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下经济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其中栽培食用菌是林下经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经济模式。大球盖菇的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是近年来各地发展经济和扶贫事业的新兴产业。但由于其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产业规模不是很大,在菌种筛选、培养料配制、栽培技术、产品开发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盖菇大球防护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数理:大球和小球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大球泥瓷艺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开怀大猜
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