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环境下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研
2022-03-16张颖
张 颖
(江苏省通州区实验中学 226300)
泛在学习,具体来说是指通过互动和联系各个时刻的知识点,实现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泛在学习,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得到知识信息的有效学习办法.泛在学习背景下,结合笔者多年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思路,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优化.
1 泛在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路
从泛在学习的角度来看,要想要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找到切实可行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思路,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当前教学整体环境,考虑到教学能够满足未来泛在学习对于化学学科适应与智能、资源进化和生成等多层次的需求.在当前基础学科教育研究中,有研究学者提出增加实验操作活动,借助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发展合作学习、以学习元设计化学教学等办法辅助教学,为初中化学教学创新、优化和提升提供了内在推动力.
2 泛在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2.1 兴趣激发,保障“泛在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工作开发的内在驱动力,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促使学生在更加开放、广阔、自由的空间内进行化学知识信息的重新解读,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为一种随处、时刻、自由学习的先进学习模式,要想要深入贯彻“泛在学习”的内涵和核心,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化学学习方面兴趣爱好的发展,以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立学习、探究积极性为第一借鉴对象,对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专业表达、技术能力进行定向优化.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相关内容时,旨在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碱和酸、浓硫酸的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在实际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热情,如从浓硫酸的性质着手开展“剧变”这一化学实验:准备烧杯、白糖和浓硫酸,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白糖,将预先准备好的浓硫酸慢慢倒进烧杯内,白糖和浓硫酸混合之后,在一定反应时间后,黑色的“不明柱状物体”从烧杯中“溢出”.这种激烈的、显著的、无规律的化学实验会让学生颇为惊讶,并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究化学实验原理的冲动.在学生表达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学科原理着手,深入剖析化学实验现象:浓硫酸具有非常强烈的“脱水性”,将白糖与浓硫酸进行充分融合,能够将白糖中的水分与其他物质进行分离开来,并将其转变为黑色的“不明柱状物体”.在为学生展示这一化学实验之后,学生会对浓硫酸的其他性质产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并尝试将这一些化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酸类物质的认识和理解当中,借助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客观性、近距离展示,学生能够针对“酸”的共性展开学习、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不知不觉爱上化学学习,为深入贯彻落实“泛在学习”理念提供重要支撑.
2.2 微课教学,保障“泛在学习”的持续性
相对于常规的教学理念,“泛在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化学学习的持续性、自发性和长久性,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其将教师作为一个自主、特殊、独立的个体从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取出来,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践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或是对化学知识解读不够深入、全面,或是缺乏持续性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无法适应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育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先进技术进行教学策略创新和优化,从而为学生提供理解核心化学理念、解读专业理论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入门的关键性化学用语之一,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办法和手段,对以后物质的用途、制法、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后续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保障.对此,教师应该高度关心重视学生这一方面知识的学习,借助“微课”这一技术开展化学教学,帮助学生更为深入、扎实、全面地掌握化学概念、理念和知识.在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化学方程式的相关定义、书写原则和组成结构等知识制作成微视频,采用直观、有趣、具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化学知识,有效降低教材知识理解的难度,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的初步印象.随着化学教学的逐渐深入和推进,学生接触到的化学知识愈发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视频、活动、资料等信息及时记录,重新梳理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重、难点,助力化学教学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学习难点突破,教师可以将具体分析思路制作为微课短视频的形式,并将其上传至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在自主化学学习中主动进行化学知识调用提供方便,实现化学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
2.3 合作学习,保障“泛在学习”的交互性
从泛在学习的定义上看,泛在学习保留着极为鲜明、明显、显著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但是要想要达成“任意知识、信息获取”这一严格的要求并不容易.基于此,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化学知识基础、发展潜力和兴趣喜好等内容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构建化学合作学习小组,助推合作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拓展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而去能够充分体现“泛在学习”的交互性.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相关知识时,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宽泛且与学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教材知识解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化学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主题探究,发挥合力作用进行教材知识分析和论证.在这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金属资源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范围及先进保护办法这两个方面.由于不同学生所接触的金属资源具有客观差异,化学学科知识积累方向具有一定差距,对于化学概念的解读也五花八门.基于此,授课教师可以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化学资源的保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开展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化学知识理解和分析.通过合作学习互动,一些小组提出金属资源可以为材料储存、保护、加固、改造提供辅助,一些学生则对金属氧化、锈蚀、中毒等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众说纷纭,在极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不仅充分展示泛在学习的优越性,而且突出了泛在学习“交互性”这一显著性质.
2.4 设学习元,保障“泛在学习”的开放性
学习元是一种适合在非正式学习和泛在学习环境下一种全新的进行资源组织的办法,其中的“元”是指“开始”、“元始”和“元件”等意思,可以将学习元定义为具有可再生式的特性,能够为信息知识共享、学习过程监督、信息采集提供重要支撑,可以实现自主更新、发展和进化的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的学习资源.由于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具有泛在性的显著特征,因而其对应的学习元教学思路也就具备了相应的微型化、内聚性、可进化性、开放性等特征,可以实现学习知识、工具、智慧的共享.基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其实践策略也可以建立在泛在学习这一前提下.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也面临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迫切需求,这一目标与化学教学实践是相互联系、衔接的,从常规的化学教学角度上看,化学教学追求的是创设真实性化学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激活教材发展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结合定量、定性这两个特征进行努力,以学习元促进化学教学的开放性.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氧气 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教师应该注意其中非常关键的小细节“如何控制高锰酸钾的用量?”人教版化学教材对这个化学实验的描述较为模糊,采用“少量的”这一词汇,导致学生对具体用量认识不清,出现用量过多、过少等现象,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可能影响生产氧气的速率,不利于化学实验的有序开展.考虑到化学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潜力、证据推理”等能力基本要求,考虑到提高化学教学开放性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采用“泛在学习”的教学思路,以学习元来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化学实验教学.为了保障化学实验的有序进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氧气制取的具体操作步骤,这一数字化化学学习资源就可以看作是其中的“元”.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上述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探究、讨论“少量的”的实际含义,将学生对实验物品用量的“感性”认知有效转化为“理性”认知.此处围绕着“少量的”开展的学习和探究,也可以看作是其中的“元”.为了加强学生对具体用量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产生氧气的具体过程以及产生“相应的”氧气量,驱动学生结合“元”进行高锰酸钾用量预测,充分体现学生在化学学习、探究过程中的“生成性”,学习元中的“元”就像种子一样,在学生的脑海中生长出了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思考结果,是“泛在学习”开放性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推进和泛在学习普及这一大背景下,充分落实泛在学习理念,能够为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质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师的化学专业化成长.当然,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教育理论结合产生的产物,泛在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提供关键性事实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