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模式研究

2022-03-16陈竞博崔议云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课堂

陈竞博 崔议云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办好思政课既是引导学生人格养成、价值确立的重要课程,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要课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新模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时代感,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强调思政课的价值性,不是要忽视知识性,而是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1]知识性强调教育内容,具有客观性,而价值性强调教育效果和价值,具有主观性。缺乏价值性的知识传递使思政课的教育意义表面化,缺乏理论支撑的价值影响和价值说教也会弱化思政课的实效性。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利用新媒体平台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用知识涵养学生价值观的长久稳固,同时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政课作为学校教育体系和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发挥知识普及、传递作用的同时承担着价值培育、道德涵养的重要职能。大中小学一体化线上思政课堂在发挥传统课堂作用的同时,整合线上资源,借助新媒体优势实现价值观引导突破传统课堂知识局限,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微电影、短视频等线上资源中挖掘思政元素,在学理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传递中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和人格的积极塑造,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思政课的教育主体是学生,只有把握学生的主体特征,尊重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才能有效发挥思政课的作用。从群体特征来看,信息化时代使得大多数00后、90后学生形成了以网络为主要新媒体载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大数据时代所呈现的即时性、多元化特征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群体需求[2],以群体特征为依据,以网络为载体,既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同”,又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异”。

大中小学思政课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和相同的教育本质,线上教学强化了以网络为互动载体的“思政课共同体”,以学生个性化需要为基础,针对不同教育主体的群体特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线上思政教学,借助线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对思政课程理论、内涵、手段、载体等各个方面的统一认识,促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网络思政课堂的易受性。

(三)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发挥思政课的育人成效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教师在思政课中的角色定位,将教师看作学生的引路人、领航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推动思政课由小学至大学的纵向发展,实现大中小学线上思政课程的资源整合和交流互鉴,并通过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实现学生平等性参与,促进师生对话互动,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育人格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实质是“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反映了教育主体间互相作用、彼此影响的关系原理。一体化思政课的线上转型,转换了教师角色定位,将说教式课堂转变为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结合各类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网络平台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带动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塑造思政课的生动形象、提升思政课的育人魅力。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突破物理空间搭建线上理论传播路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思政课提供了改革契机,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的交融碰撞促使教育创新发展,形成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模式。这种“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在线平台理论传播路径,实现思政课堂的可视化传播和智能化传播。首先,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教学资料、制订教学计划、进行课堂互动和课后测试等,以直观可视的方式作为师生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取的常态化传播渠道,将图片、视音频等可视化教学资源纳入思政课线上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课程网络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实时交互平台、信息传递平台等互通互联打造线上微课堂,推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空间的深度融合,营造自由、开放、共享的网络教学环境,在情境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交互、教学反馈、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破物理空间实现线上教学知识理论的智能化传播。

(二)融入生活元素强化线上认知认同路径

学生对思政课堂的认知程度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应深刻把握逻辑结构,强化学生的认知认同路径,提升线上思政课堂的体验感与获得感。一是注重学生的教学感受。要寓情于理,寓理于情,注重“情”与“理”相互融合,既要合乎逻辑又要深入人心,结合生活实际将思政课落细落小,实现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整体推进。二是加强学生的分析与理解。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用图像、动画、视音频等不同形式呈现,将零散的感性认识深化为具体的理性认知,重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说理性论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三是促进学生的认可与接受。利用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使大中小学思政线上课堂既共同推进,又各有特色。将碎片化、多元化的生活实际与思政课相连,避免体验式教学流于表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强化学生对一体化线上思政课堂的选择与接受。

(三)多维双向互动打造线上实践运行路径

思政课不能永远停留于理论学习阶段,还要落到实处,通过强化师生的双向互动,加强学科教育的受益感、获得感和参与感。大数据、新媒体、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崛起与发展,多种线上教学APP为师生的对话互动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教学理念由教师中心转向多元教育主体的双向互动。一是课前讨论式微互动。教师提前发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教师通过课前测试检验预习成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误区,为正式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二是课中同步式微互动。借助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教学平台微弹幕的实时作用,实现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使知识真正入脑入心。三是课后层次化微互动。结合线上课堂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制定个性化思政资源学习包,带动师生课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线上教学机制。

三、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的经验启示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从来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4]思政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在客观实际的教育教学规律中,以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方向为主要立足点,从小学延伸至大学,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引导学生坚定信仰、追求理想,塑造美好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法和路径。首先,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它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意志,根本宗旨是为国家和社会积蓄后备力量,从这一点看,思政课的线上教学中要以传递主流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引导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守好道德底线,提高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另外,思政课具有积极的教育属性。立德树人是学校开设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根本目的。教师将内容安排、知识讲解及环节设计与社会热点和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利用网络将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立体化、形象化,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把握问题,把复杂抽象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打破教条式传统思政课堂模式。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要遵循学段衔接规律

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学习阅历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同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主体特征和教育任务,掌握和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段中的教学现状,在一体化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培养,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纵向衔接。

与传统思政课堂相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更注重共性与个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相互统一。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会造成高低学段教学内容错位或应知内容缺位现象[6],所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要遵循学段衔接规律。首先,内容设计上,结合学段情况对思政课内容进行分层划分,逐级递增、由浅入深地开展线上教学;其次,教学形式上,将不同学段学生特有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作为教学依据,形成丰富多样、不同以往线上教学的理论阐释路径和实践应用路径,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线上育人全过程,使学生在各自成长阶段实现充分发展。最后,主体对象上,切实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行为特征作为线上教学落脚点,阶段性、特殊性、层次性地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的建构应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借助网络载体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学生价值认同和理论自觉,外化成学生的实践认同和行为自觉。

不同于其他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学生成长发展轨迹改变和调整内容、形式、方法等适应教育主体的成长节奏。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线上教学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适应、促进学生的成长需要为着眼点,使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群体。在教学内容、教学话语上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可的方式,以学生兴趣点为根本遵循,避免单一空洞的说教灌输,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基础上利用线上教学拓展教学新渠道、创新教学新形式,将学生发展需要与线上教学紧密关联,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