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差异化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03-16卢喜朋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思政课思政

卢喜朋

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入学学生由于其民族的不同,信仰的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等差异,导致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差异化,思政课教学方法不可避免与学生们之前接受过的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学生们进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后思想道德素养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一、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大多与国外接壤,是我国的门户地区。在近些年来,一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狂热的宗教极端分子在我国民族地区不断活动、渗透,他们尤其针对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将他们作为发展对象,让民族分裂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这部分学生,从而达到挑起民族矛盾,挑拨民族关系的目的,严重威胁着我国民族地区的稳定。因此,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

(二)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需要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的后备人力资源,是我国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坚实力量。因此,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加强民族地区的思政教育,做好学生们的思政工作,让他们从思想上认同党,树立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把他们培养成有素质的有爱国情怀的专业化人才,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育现状

1.大多数学生政治信仰坚定

在我国一直以来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下,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其政治信仰坚定。在我国民族地区,各个高职院校都对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新时代新思想走入课堂,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树立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学校充满归属感,引导学生积极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虽然大部分学生政治信仰坚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我国民族地区仍有一小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信仰缺失、对未来迷茫的情况。

2.大多数学生能够维护民族团结、拥护我党与国家所制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在从小接受的教育影响下,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高度认同,并且能积极主动地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在民族地区的特色教育下,多数学生从小就学习并了解我党与国家所制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能够切实体会其中的良苦用心,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拥护政策的执行,多数学生有着较强的国家荣誉感以及民族团结意识。但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我党与国家所制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生活中就难以做到对民族政策的坚决拥护,更有一小部分学生受到一些民族分裂分子的影响,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在维护民族团结上并不在意,与其他学生格格不入。

3.大多数学生都对科技文化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多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前,都比较崇尚科技文化知识,希望能够在学校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认为自己承担着自己民族未来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有着较为强烈的责任感,在校学习期间,大都比较积极向上,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都比较积极主动。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由于在进入高职院校前,自己民族所在地区教育资源较差,自身的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导致这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时,往往会存在比较吃力的现象,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这样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们的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心理自卑感也会逐渐涌起,这给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施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现存问题

在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政教育环境下,大多数民族地区的高职学生具有较为良好的思想政治文化修养,对我党以及国家都有着高度的认同,但是其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所不能忽视的问题。造成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文化修养有待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存在着时效性不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并且在我党与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宣传上也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事业的全面综合发展,我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维护民族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政策,例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与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风俗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在民族地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思政教育内容、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极少部分的民族地区学生对于这些政策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存在一定认知上的偏差,在对待民族问题上,这部分学生较为敏感,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2]。

二是由于部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学校以后,较难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节奏,适应性不强,“水土不服”的现象较为明显。相较于发达地区来说,我国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资源等较为落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都集中于本民族地区,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们的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进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以后,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很可能跟不上学校的课程教授,学习起来较为吃力。生活的不良习惯以及学业的不顺利等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影响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

三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存在着较强的生源差异化,学校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其思想道德修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给民族地区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生源差异化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努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作用,要想培养出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单纯地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来进行人才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也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在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四有”青年,培养出服务国家与民族地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立志为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有志之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教育学生上面要坚持“六个下功夫”: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个下功夫”,再一次指明了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这也就意味着,在生源差异化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朝着这六个方面努力,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也不能脱离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在生源差异化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将我国的新时代的新思想引入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调统一

生源差异化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政课这一课堂,而是要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调统一,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让思政教育在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不同学生中充分发挥作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可以在一些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构建起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大思政”课堂体系。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过程时,必须不断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励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学习,促进民族地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还应当发挥好其他课程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将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教育、推动学生朝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方向奋斗以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此外,在学生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等环节中,进一步发挥校企社合作的作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职业道德修养等,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得在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关注到生源差异化这一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过程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心理较为自卑、敏感的民族地区同学参与课程思政活动时,必须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必须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实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为学生及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当然,为了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意识,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应当做到重视却不“偏心”,让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也能感到浓浓的温馨,这也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民族地区大都处于边疆地区,与他国接壤,是我国的门户,由于受到一些国外反华势力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一部分学生爱国主义观念不强,在维护我国民族环节上面也不够积极主动,因此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对我党以及国家制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的宣传。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主题讲座、党课学习等方式来加强对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还应当关注到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由于自身民族的影响,一部分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可能会干预他人的宗教信仰选择,法制教育的加强能够进一步引导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自觉去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倡导学生文明上网,不发表过激言论,引导学生自觉远离网络上的民族分裂等言论。

生源差异化给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改革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具体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长的环境、接受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不同,这给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来进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让不同民族学生能够为民族团结、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民族团结之歌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