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16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计算方法计算能力

孙 勇

计算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要摒弃传统计算教学中重复性的训练方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深化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如何提升计算的准确率是其中的重难点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法则及其方法的总结,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探究,掌握计算的技巧,确保学生能够精准计算。本文详细分析了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并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特点

(一) 具有明确的核心标准

在我国的科举制考试中算学就已存在,而近代,计算也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此计算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小学教育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计算能力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计算不仅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素养,更是人们重要的应用工具。“新课标”中强调,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根据教学中的运算法则及正确的规律来促进学生的计算意识,在掌握算理的同时形成计算能力,找出解答数学问题的最佳计算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探索意识与思考意识。当学生明确计算教学的价值所在,自然就会理解其重要性,主动去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二) 具有规定的核心内容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规定的核心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启发思维,更加深入地掌握计算的算理,记忆并熟练运用具体的计算方法,这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近几年的教育标准中明确强调,在教学中运用的基础技能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详细的操作步骤及实施流程,使学生懂得如何操作。因此,数学计算教学需要秉承由理论到实践的形成规律,使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达到理与法的深度融合。

(三) 具有既定的核心方法

既定的核心方法是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的内容及运算步骤,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当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实践、查漏补缺后,总结出更多的经验,从而熟能生巧,快速作答。因此,教师应将各类运算公式加以总结,便于学生记忆,并运用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处理,形成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作用

(一)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更偏重于具象思维,抽象性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而计算教学是基础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学习比重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把握解题脉络,从而准确地计算出结果,提升计算能力。

(二)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定律、公式等内容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中只能依赖于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十分被动,知识应用实践也仅限于课后作业、练习册等,这样导致高分低能的问题频繁出现,造成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的固化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通过创新帮助学生重启思维,突出学生本身,通过实践使其在掌握计算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本质,进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一种思想性引导,而计算教学需要这种引导,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思路,提升计算的准确率。而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继而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有所启迪,并通过积极的思考提升知识能力。因此,从能力价值角度出发,数学计算教学能够将学生引入实践探究中,促进其良好思维的形成。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一) 教师对培养核心素养缺乏重视

虽然新课改后,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逐步转变,但还是有一些教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计算教学中仍然采用题海战等传统教学方法,尤其是计算概念教学完成后,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计算习题,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履行新课改的实际要求,还从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外,由于很多教师过于偏重应试教育,导致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认为小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最为重要,因此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在实际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综合能力受到了抑制,核心素养无法提升。

(二) 学生缺乏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计算学习也需要兴趣的依托,当学生产生兴趣时势必会主动参与计算活动,形成学科素养。而想要提升学生兴趣,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产生计算热情。通过探究,学生会对计算题积极思考,快速找到解答思路,分析出有效的解答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计算经验,同时也提升了思考能力、计算能力,加深了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实现教学目标。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作业练习,虽然能够提升计算效率,积累计算经验,但是会降低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甚至会固化思维,影响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因此,教师要做到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计算学习的探究,继而满足其好奇心,培养计算能力。数学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应用性等特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开展计算教学,鼓励学生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引发其思考,使其学会运用正确的计算技巧,提升计算能力。通过这样的形式搭建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奥秘,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加减混合” 的运算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薇薇去文具用品店买了1 个笔记本和1 把尺子,总共花费5 元,其中笔记本3 元,那么尺子的价格比笔记本贵还是便宜呢? 贵(便宜) 多少?” 这时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的画面,继而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得出计算结果。结合生活中的已知经验,学生会在瞬间领会知识的运用价值及乐趣,并结合自身所学主动探索计算问题,通过感知生活,使学生领悟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微妙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小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正确的思想方式,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素质。而数学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中计算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数学能力的关键,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启迪,从而找到计算的“钥匙”,形成计算思路,提升分析能力。此外,计算教学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很多事物都离不开计算,所以找到与计算相关联的具体事物,挖掘出二者的契合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例如,在“小数加减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件进行提问: “明明妈妈去超市购买物品,买了2 斤橘子花费了13.5 元,买了1斤西红柿花费3.4 元,请问,这次购物明明妈妈一共花费了多少钱?”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家长去超市购物,所以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因此,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迅速激发兴趣,并积极思考。这时他们会根据自己已知的购物经验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知识,注意小数点对齐方式。通过这样与生活实际案例相联系的方式,学生会积极地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提升计算水平。

(三)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计算教学的开展。在小组中,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需要教师做好小组计划,每组必须有两个能够带动小组活跃氛围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小组内部成员的深度讨论,充分理解知识内容,提升各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应注意了解各个小组间的差异性,结合不同小组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因材施教。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问题展开教学: “我这里有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为5 份,一份该怎样表示?” 然后,教师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由此引出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讨论,并为学生详细讲解分数的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豆子来进行教学,首先将20 颗红豆和20 颗黑豆混放在一起,并将其平均分为4 份放置盘中,每个盘子里有10颗,然后让学生再次讨论、分析,在混合豆子中该如何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值,和之前的4 份又有哪些不同。这时教师应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找到讨论的正确思路,继而得出最后的结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衍生体,比传统的概念式教学更具影响力,所以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更利于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四) 着力优化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优化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及时解决,这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帮助。计算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基于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视频作业的方式来进行课下作业的布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帮助教师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传授计算方法,促进学生思考,继而理解知识、掌握计算方法,增强计算能力。

例如,在“比例” 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做好视频作业课件,下课时布置下去,让学生按时完成,并在之后的课堂中对其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讨论,完成部分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比例计算方法的熟识程度,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计算格式、书写步骤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计算方法、选取计算方法,这样更利于提升计算效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将其充分应用到以后的数学计算练习中,学会化繁为简,提升计算效率。

(五) 注重计算技能训练

计算是一种基础技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小学数学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是一项艰巨且漫长的过程。对学生实施多种计算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计算经验,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掌握最快捷的计算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的熟练度,以便于灵活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首先,加强口算技能的训练。口算是所有计算方法的根本,尤其是笔算教学,二者之间又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口算是计算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十分重要,须运用适宜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如计时口算法,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算,通过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计算20 道口算题,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其次,注重笔算技能的训练。面对复杂的计算题,口算是难以解决的,此时就需要运用笔算。在笔算时,要指导学生注意看清题目,避免看错、算错,同时也要注意在笔算完成后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最后,注重估算技能训练。估算能够更好地检验及更正计算结果,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当学生完成计算后还需要运用估算进行检验、验算,以此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六)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性是数学教学的最大特点,而计算教学也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利用具体的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计算水平,还可以获得思维训练。但小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利用具体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乘法运算” 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班里要重新购置打扫卫生用的毛巾,要求班长去超市购买,超市里1 条毛巾的价格为8 元钱,需要购买5 条毛巾,班主任给了班长50 元,问买毛巾共计花费多少元? 可有剩余?” 通过所学,学生很快计算出了具体结果: 8×5=40(元),随后,学生会根据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出剩余的钱数: 50-40=10 (元)。最后班长购买完毛巾将剩余的10 元钱还给了老师。结合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思考该如何计算,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从而提升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基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主体化的同时,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因此,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须注重开展计算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计算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形成计算思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理想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计算方法计算能力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浮力计算方法汇集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随机振动试验包络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