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资源的策略研究
2022-03-16万应孝
万应孝
(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杜寨柯初级中学 甘肃 靖远 730600)
1.红色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
1.1 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红色资源所包含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品质,都会对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价值起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将红色资源尤其是本地红色资源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为初中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教育材料,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健康而且优秀的个人品格。
1.2 培养初中生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去精心地引导和细心地栽培,而红色资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重要素材,将其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们不断的学习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们形成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念,让初中生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综合全面发展。
1.3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主动融入红色资源,有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因为文化自信是最长久而且也是最核心的力量,红色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更应当要让初中生们从中吸取奋进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加健康以及全面的成长,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自信水平的具体表现。
2.红色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举措
2.1 灵活应用红色资源
2.1.1 构建模块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起多个教学模块,分别从个人、集体、社会、国家等多角度入手,灵活地融入红色资源。以“个人模块”为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将一些红色经典人物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教学的效果以及思想建设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详细介绍拥有74年党龄的白云老党员王瑞典。王瑞典从16岁就选择了参加革命而且又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70多年来他一直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的进步,而源源不断的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优秀个人案例,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表现先进人物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1.2 构建趣味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构筑中国价值》章节知识时就可以结合诗歌《党旗飘飘》而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部诗歌中包含着责任心、奉献心、宽容心以及吃苦心的重要优秀品质,对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内容,增强学生们的思想价值水平,能够起到关键的影响。而在讲解《少儿当自强》章节知识时,就可以选择诗歌《致敬最坚强的人》,让学生们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1.3 打造多样性教学
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丰富教育内容,合理使用教材上以及教材外的红色文化案例,让学生们乐于学习并且善于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感受生命的意义》章节知识时,就可以节选《雷锋日记》,激发起学生们的情感和思想共鸣,融入与雷锋相关的影视作品、文字作品,帮助学生们深刻体会雷锋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不断增强学生对于家乡的亲近感以及热爱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节选《红军会宁会师志》、《西路军组成在景泰》等众多书籍,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观看《大会师》、《血脉》等优秀的红色革命影视作品。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红军会师旧址会宁红色小镇、红军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持续加强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有效丰富教育体系与内容。
2.2 科学开展教学
2.2.1 互动讨论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积极主动互动和不断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综合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优势,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让他们去不断消化吸收所学课堂知识。而为了能够让红色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拥有更好的融入效果,就应当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研究和分析,不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凡与伟大”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课后去搜集浏览观看红色书籍,在课上汇报阅读成果,分组进行讨论。甘肃白银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更是包含着大量的红色文化书籍,比如《红色平川》、《靖远革命史资料选编》等,这些书籍内容丰富,有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他们与当地有着密切的情感链接,是当地老一辈人嘴里鲜活的故事,都可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抓手。而通过让学生们在课后自主浏览观看学习,激发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提高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强大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
2.2.2 情景教学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善于营造情境,引导学生们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们理解并且体会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例如在讲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相关章节知识时,如果只进行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们有着深刻的体会。但是通过带领学生们去参观红色革命纪念旧址,观看红色革命纪录片,读红色革命书籍,那么就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们的体会。而且在开展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思考,你认为哪些事情是爱国的行为,你做过哪些爱国的行为,促进学生们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同时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师也可以组织红色诗歌朗诵等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更有效的丰富教学的内容,也促进学生们在课后不断的去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当地的众多红色资源加深对于长征文化和老区文化等的体会,坚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白银精神的认同感。
2.2.3 组织实践活动
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参观各种当地的红色文化革命场馆或者旧址,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拥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比如教师可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中共靖远县临时工委成立旧址、黄鼎烈士墓等一批红色文化旧址。也可通过组织从“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让学生们去感受革命前辈们的艰难困苦,让他们认识到当前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要坚持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可以在重大的革命纪念日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比如在七一建党节,组织党建红色宣传活动,宣传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比如向学生们详细介绍白银最早的中共党员何其亨、李果,赞扬他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爱心宣传活动,去敬老院、福利院,帮助老人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国庆节组织我爱你我的祖国,演讲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增强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把课上与课下内容相结合,提升教学的实践性。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这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开展教学中,教师要深挖当地的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资源,使其成为教学的好素材。从立德树人角度来看,红色资源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对于提升教育效果、增强教育质量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起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将红色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符合学科教学发展要求,符合培养初中生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未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当要积极融入红色资源,尤其是本地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一些典型故事和事迹,利用数字化产品,将其与教学紧密地融合起来,提升红色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正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