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阶段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
2022-03-16唐治林
唐治林
(环县老城实验幼儿园 甘肃 环县 745700)
1.农村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阶段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区别很大,家庭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规划。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它不再局限于书籍而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的内容虽广泛但一般可分为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两大类。智力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早期智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注重幼儿早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情感教育中既要重视幼儿的智能发展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的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健全的个性得到发展。
2.农村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阶段家庭教育特点
儿童自出生起即进入家庭并接受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而且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家庭教育是学校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一种阶段性的、不连续的特征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持续的、终身的。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不会消失。家庭教育的作用始终贯穿于孩子的一生传统的学校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着时空特征而父母没有时间、空间上的约束。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其覆盖面非常广泛其对孩子的影响要比学校、社会教育更大。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融入到更大的社会中与外界的人和事物产生联系。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常常进入孩子的视线,这些问题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孩子们对是非的感知要高于成人特别是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要充分发挥这个作用培养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偏见和心理承受能力筛选出社交信息以此为基础使儿童的思想达到最佳状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了解他们的日常活动让他们了解和分辨社会的是非曲直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了真善美的美好一面,同时他们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农村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阶段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儿童都希望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决定他们快乐与否的关键在于家庭气氛的和谐父母的爱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儿童只有在充满爱与幸福的家庭中才能体会到幸福与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对家庭失去希望,对未来的生活感到困惑,此外它会使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完善情绪上有缺陷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更不用说让他们对国家的未来抱有希望了。
4.农村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有赖于一代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努力。儿童是祖国之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孩子的世界及人生的远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家庭环境。根据调查发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子女带来很大的影响,家长要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对他们进行品德和品德的培养让儿童要在爱国的熏陶下长大就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农村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5.1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或过于单一
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家长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将各种“遗憾”放在子女的肩头给予子女最大的“希望”,因而对子女成功寄予厚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成绩,如果小孩很少读书这是家长们最大的难题;学生的作业成绩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敏感的。在学习中出类拔萃是很多父母经常使用的奖品来激励他们的孩子。首先父母疼爱子女不会过早地将责任推到子女身上;第二,为避免影响儿童的学业而给儿童完成任务是一种蔑视。第二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很多家长都会请给自己的孩子买参考书或者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辅导。
5.2 父母家庭教育主体地位的缺失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提高父母的素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是改善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家庭教育既与孩子的教育密切相关又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在重视儿童成长的同时家长的认识和心理特点也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成败我们不能将孩子的学业表现作为评判标准。家庭教育观念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时期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父母不但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也要与其他父母交流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强调的不是家长怎样教育子女而是怎样教育子女。孩子的思考能力还比较弱,而且家长的行为在儿童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比在语言教学中更大。在人生中家长们对自己和子女都有双重标准,并且对子女的要求很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这就导致了家庭教育的严重不足。教育的方式与方式都是来自于自己和前辈的教育经验缺少对家庭教育的科学认识和观念。当前我国内对家庭教育的科学观缺乏专门的培训,而且社会大众对科学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而家庭教育又是一门教育科学不能完全依靠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来正确地把握必须进行科学的、系统化的训练。
5.3 家长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父母出于对教育的了解才会采取理性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父母都在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思考或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选择了放弃,就是家庭教育中的超现实与不连贯。他们常常过分地高估自己的子女并以邻居、同事的子女为榜样来评判子女的成功或失败,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1]。
6.农村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阶段家庭教育的措施
6.1 家庭积极配合
家长应该意识到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并且要在适当的时候培养孩子的爱心而不是一味的溺爱最后会断送他们的前程。首先父母要确立幼儿期的早期教育理念使其在幼儿期有很强的可塑性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良好的教育;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榜样对自己的言行要严格特别是有子女在场的时候他们会将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作自己的榜样,最后家长要为子女营造一个既有理想又有实际意义的学习环境既要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更要注重实际的培养。只有如此他们才能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与分析时学校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开展家庭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过与父母的良好的交流能够使家庭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2]。
6.2 提高父母自身素养,以身作则
儿童早期教育是以家长为本的。儿童是家长的一种镜像因为儿童模仿家长的日常行为,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要时时注意他们的言行及时改正他们的坏毛病减少他们的不良习惯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面的榜样。父母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自觉地终生学习与子女一同成长共同提高树立榜样营造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指导。父母的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儿童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而不是粗暴的惩罚要通过劝说、教育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长要正确全面地评价儿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3]。
6.3 培养儿童感恩之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孩子从内在学会反思,比如儿童的行为有问题家长不但要及时阻止还要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犯错以后要怎么处理,所以有时候体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儿童感到恐惧和自相矛盾,通过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健全的发展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形成对纪律和法律的尊敬。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偷盗,不说谎,不打架,不骂人,只有在积极的教育观念下孩子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社会是环境的缔造者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则会给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4]。
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未来的家庭教育必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构建国家、社区、学校三个层面的家庭教育系统通过多方纽带、密切合作共同构建家庭教育的合力为家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今后学校教育、子女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并非临时性的它是孩子一生中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可以与学校合作尽量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长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发展人才。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党和政府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