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3-16张少华

今天 2022年8期
关键词:辩论语言表达思维

张少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在当前的外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是英语教师重点开展的教学工作。然而纵观高校英语教学,我们却发现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问题,即思想深度与广度不够、思辨能力比较薄弱。这反映了教师在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教育中,没能有效达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提高自身对思辨性教学活动的重视度,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任务,充分激活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活力。

1.高校英语课堂中思辨性教学面临的困境

思辨能力一般是指一个人客观分析问题、准确推断问题、对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与创造性解决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直都是每位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的重要教学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展开客观分析,学会理性推断问题,根据客观的逻辑关系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价与解决。而学生经历这一思维活动之后,能够深化自己的认知能力,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1]。

在高校英语课堂中,思辨性教学处于缺位的状态。而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会遇到相应的教学困境。一方面,在长久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发挥英语学科的语言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对思辨能力的关注度不高。而且在教师的认知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比思辨能力更重要,忽略了思辨能力的教育。

另一方面,在高校教育改革推进以来,学业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依旧是每位大学生的关注对象,使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有针对性地加大习题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普遍将大多数的学习精力都放在学业考试和四六级英语考试上,同样忽略了思辨能力的训练。

因此,教师要达成培养学生良好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认知都是影响思辨性教学健康开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学生对思辨能力的认知不到位,也影响了他们思辨能力的发展。

2.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语言与思维的密切联系

语言可以说是思维的重要载体之一,每个人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定的思维活动。在英语学习中,若大学生缺乏较强的思辨能力,则会导致其语言表达内容空洞无味,让人难以找准其语言表达内容的核心,也难以理清其语言表达内容的内在逻辑。

教师应转变英语课程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加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以“Secrets of success at an interview”这篇课文为例,文题中提到了“secrets of success”,教师以往一般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keywords,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和归纳面试之成功秘诀的。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找到了keywords之后,只是简单地理解了interview的成功秘诀,但是却没能深入思考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秘诀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只是从文章中提取了重要的信息,机械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进自身的教育指导方式,让学生学会深刻解读和阐述文章中的核心词,学会提出假设,使其根据假设的前提条件展开思考,在反向思维活动中,提高其思维能力的深度与广度[2]。

比如,教师可先为学生布置这一学习任务:“在interview的语境下,自主阐释‘preparation’、‘confidence’的深刻含义,谈一谈它们在interview中起到的作用。”此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积累的语言知识,对preparation、confidence这两个核心词进行深刻解读与精准概括。同时,学生可以区分两者在interview中各自发挥的作用。

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这一假设:“在不具备preparation、confidence这两大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取得interview的成功?”学生可根据这一假设展开联想,然后通过推论、反向验证的方式,得出结果:若不具备preparation、confidence这两大条件,则难以取得interview的成功。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将自己提出假设、联想、推论和验证的过程精准地表达出来。这一教学活动能够实现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融合,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

2.2 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思辨能力

“条理清楚、有根据”是评判一个人思辨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师可根据这一标准来开展逻辑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逻辑来梳理知识点[3]。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这一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即学生可理清文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可了解到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高校英语课程蕴含了大量的长篇文章,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会直接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The new music”这篇课文中,作者着重阐述了the new music的演变过程,文章中蕴含了比较明显的时间线索,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圈出文章中关于“时间”的词汇,建立一个时间轴,将the new music的演变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有的学生圈出了“took place in 1966-1967”、“even as late as 1965”、“In 1966-1967 there was”、“a new listener in 1967”等蕴含了时间信息的词汇。于是学生可联系上下文,解读the new music在这些时间点发生的变化。

教师也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序数词,归纳每个序数词所在段落的大意,然后梳理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例如,学生在第二段落中找出了“First”这个序数词,在第三段落中找到了“The second thing”这一蕴含序数词的短语,在最后的段落中找到了“Third”这一序数词。于是学生可根据“第一,第二,第三……”这种逻辑顺序关系,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学生可自主建立简洁明了的表格,将自己梳理好的知识点填入表格中,使其能够通过浏览表格里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掌握。学生可通过这种阅读学习方式,有效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梳理文本知识。在教师不断加强这些逻辑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

2.3 组织辩论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灵活转变思维

辩论是一个人锻炼自身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教师倾向于通过以辩论为主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校英语教师可合理设计辩论类的语言表达训练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或者某个问题展开辩论,使其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阐述自己的个性化观点[4]。

以“What is a decision”一课为例,这篇课文的第二段落末尾处有这样的一段话:“Sometimes the consequences of a poor decision are slight.”教师可让一部分学生形成一个小组,围绕这句话展开讨论和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一种不当的决策带来的后果是比较轻的?”

在课文中,这段话还有下半句,即:“at other times they are serious.”教师可让另一部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围绕这段话展开深入交流:“在什么情况下,一种不当的决策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两个小组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来思考“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并提炼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辩论过程中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都应在辩论的过程中,试图论证自己的观点,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教师可在这一轮辩论结束后,让学生转换角色,使其快速变换视角,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思辨技能来深化思考、提炼个性化的观点、论证观点,最后得出不同的结论[5]。

教师要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还可从课文中寻找其他的切入点,让学生参与到新一轮的辩论活动中。比如教师可围绕“the correctness of decisions”这个中心词来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讨论一下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人们对决策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各不相同。在这一辩论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来展开独立思考,并在辩论过程中各自表达每个人不同的观点。这一思辨活动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不同思辨技能,提升其思辨能力。

结语

总之,高校英语教师要注重加强不同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应有的思辨能力。这是教师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目前思辨性教学活动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占比不大,意味着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空间还比较大。教师可抓住这一教学特点,推进英语课堂中思维训练的创新变革。

猜你喜欢

辩论语言表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