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应用研究
2022-03-16杨兵
杨兵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中心小学,山东日照 27680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各行各业均发生了一定的变革。以教育行业为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为全面,这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此,本文将重点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应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
(一)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结果,其不仅能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让语文教学体系得以优化,还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融合应用中,不只是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予以改变,还要将二者予以融合,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语文课堂可以属于学生,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如果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就要学会应用多媒体,学会制作课件,这样就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
(三)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差,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低,教师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学生对课本知识很难理解的。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教师应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事物,通过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因为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他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又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予以应用,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根据现阶段的应用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过度依赖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减轻教师职业倦怠感,所以大多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会比较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教学视频等。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较为单一,并且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只是增加一些图片、视频,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并不能维持很久。真正能让学生保持长久学习热情的是对于知识的渴望,而这取决于学生的求知欲是否得到发掘,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
(二)学生主体地位未能体现
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中,只是一味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并未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其实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仅会影响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还会造成学生语文素养无法提高。
(三)融合点把握不准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重要特征,但在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中,许多教师并未关注到语文学科的特征,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予以展示,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此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缺乏创新性,导致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并未得到体现,非但没有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还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新课改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对二者融合的策略予以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需要先认识到二者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能够结合当前的融合应用现状,积极探索可行的融合策略,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对待语文学习更为主动与积极。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风光,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入领略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为了能强化其作用,教师还可以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和娓娓动听的解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西沙群岛的情境再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例如,进行“火烧云”的学习时,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火烧云的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述,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缩短距离,降低难度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知识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既有寓言、童话,也有自然、科技等,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抽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学生不仅不会感到学习抽象、枯燥,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认知难度,使阅读与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得到了缩短,提升了学习质量。例如,在“观潮”这一课的学习中,若是让学生仅靠文字去理解、去想象大潮的声音和画面是不太现实的,这样既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进程,也会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事先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视频进行剪辑加工,如振聋发聩的声响、万马奔腾的画面等,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沉醉其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教得轻松,学生的学习也更为容易,兴趣也更高。
(三)直观展示,突出重点
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例如,在“翠鸟”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句的理解会存在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这些重点词句,以更好地理解其意思。以“难以逃脱”为例,很多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弱,对难以逃脱并不理解,只理解逃脱不了,而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翠鸟在鱼吐泡泡的一瞬间叼起了鱼的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难以逃脱。
(四)对比呈现,发展思维
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小学生是以感性思维、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影响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予以刺激引导,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目的。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翠鸟行动敏捷这一描写无法准确理解,这时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翠鸟行动敏捷是从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来的?”学生基于对文本内容的掌握,说出了“叼起”“难以逃脱”等词语,但很少有学生可以发现部分关键句子同样也是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只不过相对学生所提到的词语,并不是那么直观。此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翠鸟叼鱼的场景,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翠鸟的行动敏捷,接着教师提问学生:“水波的荡漾和摇晃的苇秆持续了多久?”学生瞬间就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并在反复品味作者用词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
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效果回测
(一)时间把控,劳逸结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程变得生动形象,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单位时间包含的内容更多。小学年龄的学生相比成人学习知识的速度会慢很多,这时候一定要控制内容的时长,做好让学生感兴趣的前提,又不会因为内容过多不易消化。当一个内容教学完毕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比传统教学节省很多时间,要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积极讨论,不断总结找到适合学生的内容时长。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纵向对比,进步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例如,用录像设备记录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信息技术的可存储性,还可定期对比学生的进步程度。这样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给学生的成长建立自信。和传统教学只能通过考试成绩相比,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进步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成长,这正是新教改的重要方向。学生的自信一旦建立,又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学生的学习动态,只有通过纵向的对比,才能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横向对比,因材施教
小学生之间因为发育的程度不同,学习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对比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态管理,可以找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样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优点,还可以帮学生解决遇到的不足。学生之间横向的对比,可以快速找到他们的切入点。因材施教正是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节省老师的时间,更好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对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可以提问思维发散的问题,学习能力慢的学生提问一些基本的知识,这就是信息技术融合小学语文的效果回测。
(四)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通过学生的纵向和横向对比之后,找到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信息技术的生动性和便利性可以更好地在教学当中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改变传统的用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式。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教学上的问题,一定要不断总结每个时期的问题,评判信息技术在教学融合上的效果。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扩展性、交互性与超文本性,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良好发展。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应用现状来看,语文教师仍需在融合策略上予以探究,以确保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