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2-03-16张晓华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群体教学活动思政

张晓华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是指由于生理、经济或其他客观原因而在享有和行使受教育权利时处于不利境地、需要特别保护的那些学生。特殊群体在中小学、高校都普遍存在,尤其在高校,这一群体尤为突出。教育教学无论对普通学生来说还是特殊群体的学生来说,都同等重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对特殊群体的平等性、普遍性教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构建与改革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我们要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开展工作,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把握住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基,坚守最初办学的宗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与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及考核标准有关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最佳效果。但是特殊群体与普通人群生理、心理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在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也表现得与众不同,倘若没有构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那么就没有办法确保特殊群体接受公平的教育。

一、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一)经济紧张,生活拮据

这类学生在高校特殊群体中所占比重较大,他们的经济困难程度通常分为一般贫困与特殊贫困。因为家中经济有限,在校的日常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同时,学费来源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学生的身心压力逐渐增大,在同学面前缺乏自信,并且因为贫困导致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在班级集体活动中,他们因为生活费不多,通常选择推辞,逐渐与同学之间交往不多。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学生会主动做兼职等挣学费和生活费,学习之余还要外出打工,精力有限,身心俱惫,状态较差。

(二)学习困难生

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大,对学校专业课学习与作业方面,因为能力不够等,而无法及时完成。这类学生并不是在智力上与其他同学差距大,而是因为个人学习习惯、不自律、学习缺乏内驱力等,导致自身学习成绩止步不前。这类学生在高校中更是屡见不鲜,因为从管理严格的高中进入了管理相对轻松但十分考验个人自控能力的大学之后,他们认为自己终于挣脱了父母的管束,整日沉迷游戏。家长离得远,辅导员管不到,他们在这个“温床”上,逃课、网吧玩通宵、上课玩手机、发呆,几乎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专业课,付出与收获都是可以反映在卷面上的,在这种松散的学习状态下,他们成为了期末的“挂科王”,每学期都是如此,临近毕业,其他同学忙着找工作、考研,而他们却忙着补考,延期毕业。除了学习基础差之外,这类学生成为学习困难生的大部分原因是由自己松散、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造成的。

(三)心理障碍生

心理障碍生是指那些因为受到挫折或者突然变故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笔者接触过的这类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亲人突然离世、学校与家乡气候、饮食环境差距太大、与室友处不好关系等。这些学生在父母身边生活时,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就不佳,而上大学之后,需要自己完全地独立生活,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寝室与高校日常。

(四)行为障碍生

行为障碍生是指行为自由散漫、无视校规班规的学生。这类学生基本就是老师眼中的“最难工作对象”,他们通常呈现出一副“油米不进”的样子,缺乏纪律观念,性格过于孤僻或者极其偏激,一言不合就动手。这类学生演变成今日的样子,与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笔者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亲从他记事以来,就用暴力解决问题。考试考不好,回家就是一顿“教育”;摔碎一只碗,父亲随手就是一巴掌。在这种环境下,这个学生的性格逐渐暴戾,情绪波动极大。他们也是笔者最为忧心的一类学生。

二、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一)课程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

从目前高校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状况来看,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针对性,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没有区别对待和针对性。对特殊学生来说,全面了解并接受新时代教育思想的指导,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更多的形象化思政教育,更需要有专业性、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毕竟该群体在思想上要承受更多的因素。思政教育是必要的,同时也是难度最巨大的。特殊学生不仅要得到重视,更应该在课程安排上具有合理性。

(二)教学方法无差别

特殊群体学生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虽然是受到了一定的关注,或者说是在语言上和行为上得到了一定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因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学生性格特征方面的考虑有所欠缺,或者老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高校等,所以造成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一些特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心理障碍或者理解障碍,无法认同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这就意味着教学方法和特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匹配度不高,所以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资源分配不科学

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师资力量和物力水平。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特殊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倘若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特殊学生思政教学活动,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但是实践中很多高校,尤其表现在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薄弱,这对特殊群体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物力水平则主要指的是和特殊学生思政教育有关的教学设施和工具,如课堂助听器、课堂视力仪、轮椅等。

(四)教学模式不完善

特殊学生的思政教学与普通学生不分开教学是现阶段教育模式。但特殊群体往往因为存在诸多因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又有差别。所以,开发特殊群体的思政特色教学,是亟待实施的。

三、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构建特殊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前提,只有教学内容的设置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特殊群体学生各方面的特征,其中包括学生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以及特殊群体学生在教学活动时的表现,只有以这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才能发觉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然后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具备和特殊群体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如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语和手语技巧,特殊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教师掌握激发特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因为这也是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三)实践应用在教学理论体系中的规划安排

不管是从思政课程本身来看,还是从特殊学生群体特征的角度考量,都必须落实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特殊群体思政教学应当综合考虑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针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制订不同的考核机制,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所涉及内容根据我国新的教育制度改革要求及教学大纲为参考依据,从而增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四、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

(一)加大对特殊思政教育的政策扶持

政策扶持是促进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的发展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把大部分的教育经费都投入普通教育资源的购置上,用于特殊群体教育设施配备方面的资金明显较少。解决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难题可以从国家加大对特殊思政教育的政策扶持角度出发,为购进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置专项经费。与此同时在教育资金分配方面,虽然教育经费仍然不充足但是对经费的使用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有效政策进行干预能够提升经费的利用率,调高特殊群体境遇经费的占比,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对特殊思政教学的重视

特殊思政教学是特殊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重点,所以在实践中要提升对特殊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为了让特殊思政教育理体系充分发挥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学校层面应当不断加强对特殊市政教学的关注,不仅要全力支持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要组织更多思想政治事件活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重点关注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普通高校对特殊群体教育方面的重视力度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未来教育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落实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水平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保证,就普通群体思政教学而言,对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方面的培训以及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让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上两种方法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要想加强高校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的专业化师资建设,就要充分了解特殊群体身心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把这些了解到的与信息相关的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理论体系的最大价值,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仍然存在很大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特殊群体教育的发展。所以,高校应当强化教师对特殊群体的重视和研究,鼓励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情况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确保这些学生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四)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高校学生而言,学校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社会和家庭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说明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肩负着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一方面,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看待特殊群体,给予特殊群体学生更多关心和关爱,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刻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另一方面,因为高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靠教师的力量很难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此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汇报。最后,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校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合力。除此之外,家长还要重视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

(五)提高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度

在普通高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和普通学生群体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学生可能因为这些差异产生自卑心理,为了解决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并达到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就需要提高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度,这种关注不仅是语言或者生活方面,而且要全方位,纵横层面都给予关注。此外,可以有所侧重,比如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侧重点,因为如果高校中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学生就无法把更多精力集中到学习上,自然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创新特殊思政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因为受到特殊群体学生和普通群体学生存在差异的影响,很多高校会更加倾向把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分开进行教学,尽管这样方便安排教学课程,但这样却容易让特殊群体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很难融入集体,要想真正提升教育的效果,对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才是关键。首先,高校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国教育的国情和本校特殊群体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全面提升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教育的水平;其次,教师可以在充分考虑特殊群体学生特殊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特殊群体在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和普通学生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交流中难免会因为自身原因而产生异于常人的特殊情况,更为甚者是在心理上产生连续性的消极意识和思想。如今,对该群体的教育已经是我们每个教育单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主题。

所以高校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提下,要加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积极创新,探索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只有在这些特殊群体中建立专门的思政教学理论体系,才能让这些特殊学生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才能让他们形成正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从思想意识上解决根本问题,才能让他们融合到集体生活环境中,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群体教学活动思政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