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2-03-16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侧卧位胸腔镜体温

徐 煜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浙江衢州 324000

肺癌属于高发性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加上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患病率和致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1-2]。临床上治疗肺癌以手术为主,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侧卧位胸腔镜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创伤性小等优势[3-4]。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患者体腔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加上麻醉药物应用、冲洗液、手术患者和患者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容易造成患者低体温等不良事件发生,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5-6]。为了更好地提高手术治疗效率,降低术中低体温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采取有效的保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7-8]。笔者拟探讨充气式保温毯加温在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 年2 月至2021 年1 月行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25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原发性肺癌;②术前患者体温正常;③具有明确性的手术指征;④可以正常的语言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视力、听力功能障碍;②有其他类型的手术禁忌证;③并发精神类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8 例。对照组男68 例,女60 例;年龄26~78 岁,平均(55.62±10.42)岁;病灶位置:左侧肺78 例,右侧肺50 例;病灶直径1.31~5.12 cm,平均(3.10±0.78)cm;心功能分级:Ⅱ级58 例,Ⅲ级70 例。观察组男72 例,女56 例;年龄27~79 岁,平均(54.73±11.52)岁;病灶位置:左侧肺75 例,右侧肺53 例;病灶直径1.33~5.18 cm,平均(3.09±0.75)cm;心功能分级:Ⅱ级57 例,Ⅲ级7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开展,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到手术室之前,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将手术室室内温度进行设定,保持恒定温度25℃左右,如果手术过程中需要调整温度,保持误差在±2℃,湿度为40%~60%。进入手术室之后,将原来病床服装脱去,通过医用升温毯逐步预热床垫,保证手术过程中床垫在40℃左右,采用棉被进行遮盖,降低身体暴露的部位,输液前的1 h,对其输液的液体进行预设,预热温度保持在36~38℃,对腹腔内冲洗液加热,保持温度在36~38℃。

对照组: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对充气加温仪的温度进行设定,保持41℃,保温毯覆盖在患者的下半身,手术结束后停止覆盖。观察组: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对充气加温仪的温度进行设定,保持温度范围在36~40℃,保温毯在患者的颈部后方、背部和双臂进行覆盖,注意不能遮挡手术区域,麻醉之前,对保温毯升温,保持温度恒定,手术结束之后,停止对保温毯进行加温。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果体温>37℃,调整升温方式,保持体温恒定。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情况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手术60 min、手术结束时和麻醉苏醒时,对患者核心体温进行测定,每例患者测量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患者的体温值。

1.3.2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机体应激反应情况 在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术后72 h 机体应激反应指标情况,患者在采集静脉血之前2 d 禁止食用西红柿、香蕉、橘子、咖啡、茶、巧克力等食物,禁止吸烟和服用精神类药物。晨起采集空腹静脉血液,3000 r/min,离心20 min,放置在-20℃冰箱保存备查。依照说明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

1.3.3 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情况 护理人员记录患者气管拔管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

1.3.4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观察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开始30、60 min及结束前3 个时间段的体温值,取平均值,术后寒战指手术结束到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段内患者发生寒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情况比较

两组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60 min、手术结束时和麻醉苏醒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情况(℃,±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情况(℃,±s)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Cor水平比较

两组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Co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30 min、术后72 h Cor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Cor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Cor 水平比较(±s)

注 与本组手术开始时比较,aP <0.05;与本组手术30 min 比较,bP <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P <0.05。Cor:血清皮质醇

2.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情况比较(h,±s)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情况比较(h,±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体温是人体的五大生命体征中的一项,人体有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一般情况下,人体将体温维持在37℃左右,手术患者机体处于麻醉状态,体温的自身调节系统很难在手术过程中维持于正常水平[9-10]。围手术期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影响因素比较多:①首先是手术室的温度,随着精准舒适化医疗服务不断发展,手术室内温度可以控制在22~24℃,人体的体温则是处于37℃左右,这样手术室温度和人体温度有一定的温差值存在,但是手术室温度不能过高,如果过高会诱发细菌的繁殖[11-12]。资料显示[13-14],22~24℃的手术室温度是细菌繁殖速度最慢的温度,在此温度条件下,手术室内的细菌可以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这样就可以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切口过长时间暴露于外环境中,患者体温和手术室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差值,机体温度的热量会不断的丢失,体温也会随之降低[15-16]。有研究表明[17-18],从切口开始,患者的体温会以0.5~1.0℃/h 的速度不断降低,手术器械进入到体腔内,中心体温和外周体温的差值,会通过器械热传导和切口热量蒸发的方式快速散失,诱发患者低体温的发生。②术前为了保证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性,皮肤表面大面积的消毒,会伴随着酒精的蒸发,带走身体很多的热量,虽然目前消毒液种类明显增多,但是仍然存在消毒液蒸发带走热量[19-20]。同时术中各类冲洗液也会造成体温和冲洗液的温度差值,带走一定的热量[21-22]。③麻醉药物的影响,主要是患者麻醉后骨骼肌松弛,外周血管的代偿收缩受到了抑制,机体的热量会随着血液循环逐步向外周分布,同时麻醉药物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增宽了机体体温调节阈值,阈值内体温降低还会促进体温调节反射,影响术中体温的自我调节能力[23-24]。④患者心理因素作用,出现一些紧张、焦虑的情绪,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影响机体的回心血量,进而影响到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降低体温。低体温会造成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流量、凝血物质活性降低和组织供氧水平下降等,血管异常收缩,出现心血管功能异常性改变,同时低体温还会造成肝肾血流量的降低,药物代谢速度减缓,影响了术后苏醒时间,加重寒战、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

研究显示[25],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肢体暴露面积较大,加上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循环系统稳定性差,术中有效的维持体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研究中,分别对患者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肢体分开做充气式保温毯升温,观察组患者手术60 min、手术结束时和麻醉苏醒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上半身肢体加温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侧卧位患者进行体表热量传递,提高了身体保温效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充气式保温毯是一种主动加温方法,其以加热对流空气作为基本原理,最大限度地促使热量在体表发生热传递,进而完成患者机体的升温,其可以覆盖患者身体不同部位,完成上肢或者下肢的体温维持。通过上半身肢体加温降低了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同时降低了机体的低体温、术后寒战的发生比例。

综上所述,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在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恢复效率,降低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

猜你喜欢

侧卧位胸腔镜体温
使用手持式眼压计评价侧卧位时不同头位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