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赵海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

2022-03-16唐卓然贾子昊赵海滨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心海滨活血

刘 祥 唐卓然 齐 鑫 贾子昊 周 悦 赵海滨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71

“双心医学”是研究心血管病和心理情绪障碍之间内在关联、病理演变和转归的一门学科[1]。心理疾病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演变息息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障碍的共病率日趋升高,高达40%~50%[2]。目前,抗焦虑抑郁药物副作用突出,患者接受度低、依从性差。赵海滨教授是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陈镜合及邵念方教授,致力于双心疾病的研究,重视活血安神法,提倡“祛瘀法”治“血脉之心”,“调神法”治“神明之心”以实现“双心同治”。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和挖掘未知的、有价值的模式或规律等知识的复杂过程[3]。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等领域[4]。本研究以前期成果为基础[5-8],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赵海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选取赵海滨教授2018 年1 月至2021 年4 月治疗双心疾病的病历资料,处方均由赵海滨教授亲笔书写,共计194 首。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双心疾病的诊断标准[9];②同意口服中药汤剂或颗粒剂治疗;③病历经复诊或随诊证实中药处方疗效显著。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并发症以致使用其他药物;②药物组成及剂量笔记不清。

1.4 药名规范

在赵海滨教授处方用药习惯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一部及《中药大辞典》[11]规范中药名称,如将“乌贼骨”统一为“海螵蛸”,“草决明”统一为“决明子”等。

1.5 数据录入与分析

经过规范的数据遴选,病历资料均经双人审核,由专业人员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将194 首中药处方准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平台管理”中的“方剂管理”栏目,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分析”及“方剂分析”进行数据挖掘。进入平台“组方规律”板块,设定“支持度个数”为62,“置信度”为0.8,分析药物关联规则。运用功能面板下的“新方分析”,设定“相关系数”为5,“惩罚系数”为2,“Result”数值为3,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应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在核心组合的基础上,选择“聚类-提取组合”,分析潜在新方,总结赵海滨教授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194 首处方共包含148 味中药,总频次2911。使用频次≥25 的中药有36 味,其中理气、清热、安神、补血活血、化痰及利水渗湿药较为常用。见表1。

表1 用药频次分析(频次≥25)

2.2 药物四气频次分析

对涉及药物的四气进行统计,其频次最高为温性,寒性和平性次之,凉性和热性最少。见图1。

图1 药物四气频次分布

2.3 药物五味频次分析

对涉及药物的五味进行统计,辛、苦及甘味药使用较多。见图2。

图2 药物五味频次分布

2.4 药物归经频次分析

对涉及药物的归经进行统计,归经以脾、肺、胃、肝及心经较为常见,可连及肾、胆及大肠经。见图3。

图3 药物归经频次分布

2.5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共导出22 种常见药物组合,包含12 味中药。使用频次≥62 的药物组合见表2,网络展示见图4。其中,白术和茯苓的关联度最高,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0.87)结果见表3。

表2 药物组合频次分析(频次≥62)

表3 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强度>0.87)

图4 药物关联规则的网络展示

2.6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导出22 组由3 味中药组成的核心组合,见表4。

表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

2.7 基于无监督的层次聚类的新方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共提取出两组核心组合,各包含4 首核心药物组合,见表5。进一步提取出4 首潜在的新方见表6,网络展示见图5。

图5 潜在新处方的网络展示

表5 层次聚类的核心组合

表6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3 讨论

追根溯源,《黄帝内经》“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等论述中已蕴含双心思想[13]。赵海滨教授认为双心之病,生理相依,病理互损,故提倡“祛瘀法”治“血脉之心”,“调神法”治“神明之心”以实现“双心同治”。基于数据挖掘结果,将赵海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归纳如下:

3.1 多脏同调,重视气机

《素问·举痛论篇》中有:“百病生于气也。”《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调畅,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14]。

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需要五脏六腑的共同参与,主要与脾、胃、肝、肺有关。脾主升,胃主降,是气机调节的枢纽[15]。肝、肺可协调脾胃气机升降。《血证论》云:“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肝郁乘脾,脾失运化,水精不布而中壅。故气机不畅,百病由生。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据四气五味和归经结果,辛温及苦寒药物使用频次较多,其“辛开苦降”的用药思路便是为通畅气机而设。另外,所用中药虽涉及于心,但归属脾胃肺肝四脏者最多,印证了调气为先的理念。

3.2 湿邪为患,化痰、活血、行气多方加持

《温热论》曰:“湿邪害人最广。”湿邪聚而为水,积水成饮,水饮凌心扰神,发为双心疾病。据用药频次结果,参考《中药学》教材[16],赵海滨教授除使用理气清热、补血活血药外,十分重视化痰祛湿之品,体现了双心疾病湿邪为患的特点。

《血证论》云:“水病不离乎血,血病不离乎水。”瘀血留滞,津行不利,水湿则生,交织缠绵,互为因果。《灵枢·平人绝谷》中有“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神得血濡养,则血脉利,心神安;瘀血不去,新血难生,心神失养。赵海滨教授提倡“双心同治”,尤重驱瘀调神法[6]。“祛瘀养心”法可通过抑制心肌梗死后的炎症状态,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抑郁程度[17-18]。常用药物组合中,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核心药对薤白、瓜蒌以祛痰宽胸,配伍桃仁、牡丹皮,共奏活血利水之功。另外,熵层次聚类结果示,白芍属核心药组1,与桃仁、柴胡同用,除补血养阴外,更有活血利水之效[19]。与《名医别录·卷二》中“芍药主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相符。

《景岳全书》曰:“治水者,必先治气。气不能化,则水必不利。”故赵海滨教授常将祛湿利水药与理气药配伍使用,使气行则水利[20]。核心药组中,取四逆散中的核心药物枳实、柴胡以理气解郁,与瓜蒌、薤白同用,则痰可化,湿可除。

3.3 标本兼顾,通补兼施

《灵枢·邪客》曰:“心者,精神之所舍也。”《景岳全书》中有“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心生血,血化神,血虚则心神失养而神乱,因此应重视标本兼顾,安神治病之标,补气养血、清热化痰、活血通脉治病之本。在层次聚类法导出的核心组合及新方中,茯神与白术、泽泻共用,祛邪利水之余兼顾安神养心[21]。叶天士言:“大凡经脉六腑之病,总以宣通为是。”祛邪除痹,调畅气血,恢复脏腑功能之法都属于广义“通法”[22-23],蕴含“凡病宜通”的理念。活血温通法治疗冠心病,祛邪、疏肝、理气、活血等具体治法均可称为“通法”[24-26]。根据新方结果,新方2 为薤白、石菖蒲、瓜蒌、牡丹皮,石菖蒲开窍化湿、醒神明目,与瓜蒌、丹皮、薤白相配,增强了活血通窍之力[27]。现代药理学证实,石菖蒲有益智、镇静、抗抑郁、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28]。新方4 为大枣、炙甘草、浮小麦、紫苏梗、生姜、厚朴,该方将甘麦大枣汤与半夏厚朴汤的核心药相配,一方面养血安神,另一方面行气化痰,令其补而不滞,气血流通。

综上,本研究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为依托,对赵海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有效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归纳赵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以期裨益于双心疾病的临床诊疗。但本研究重点收录的为近三年的处方,时间较局限,故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双心海滨活血
夏日海滨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海滨1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