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2022-03-16倪晶晶
倪晶晶
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手术室,湖北武汉 430079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受限是导致静脉血流瘀滞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突发性单侧肢体肿胀为典型急性期表现[1]。DVT一旦形成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骨科术后积极预防DVT显得尤为重要[2]。低分子肝素是临床预防DVT的首选药物,但其作为抗凝药可能会导致围手术期出血、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等,具有一定局限性[3]。近年来,物理防治手段逐渐成研究热点,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因可使腓肠肌进行规律的收缩运动,对提高腓肠肌中静脉的血流速度有益,因而可能减少DVT的发生[4]。既往已有研究将足踝主动屈伸运动用于术后DVT预防中,具一定效果[5]。但此方法依赖于患者对时间、频率的把握及动作的标准性,基于此,本研究以深呼吸作节拍引导患者进行足踝主动屈伸运动,探究其对骨科术后发生DVT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79岁;②具基本语言沟通、理解能力;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与研究,且配合度好。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DVT、髂静脉综合征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一般健康状况不佳无法配合者;③合并严重高血脂、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血栓类疾病者;④因膝关节化脓性感染未愈合或骨折等导致功能严重丧失者。共入组10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临床基础护理、遵医嘱用药、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尽早开展主动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运动护理干预,即采取足踝主动屈伸运动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在护士指导下展开训练,以深呼吸作节拍引导,深吸气时足踝背伸30°,深呼气时足踝趾屈45°,随后放松10 s,重复足踝屈伸动作,4 min为1组训练,完成1组后休息10 min,每次训练3组,每天早、中、晚训练3次。
1.3 观察指标
①DVT发生率。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内DVT发生情况,②下肢周径。于术前1 d、术后7 d使用软皮尺(无弹性)测量两组大腿周径(髌骨上缘15 cm)、小腿周径(髌骨下缘15 cm)。③股静脉血流动力学。于术前1 d、术后7 d使用S EQUOIA512型彩色超声仪(SIEMENS)检测大隐静脉向股静脉汇口下方1 cm处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Vmax)、血流量(Q)、血流速增大时维持时间(T),检测均由同一检验科医师完成,检测时使超声探头、股静脉间的夹角维持在45°~60°,股静脉波幅、波形稳定后开始测量、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7.69%;对照组1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30)。
2.2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比较
术前,两组下肢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 0.05);且观察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比较(cm,x ± s)
2.3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术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 Vmax、Q、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Vmax、Q、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x ± s)
3 讨论
DVT在大手术、长期卧床、肢体制动等患者中较易发生,骨科手术患者是高危人群,若未及时干预,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残疾、死亡[6]。因此,采取一定手段预防骨科手术后DVT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DVT的发生以血液高凝、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壁损伤为主要因素。既往研究发现,踝关节运动可通过下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来提高纤溶活性,还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因而有利于术后DVT预防[7]。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增加足踝主动屈伸训练,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股静脉Vmax、Q、T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足踝主动屈伸训练可有效降低骨科术后DVT发生率,改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与库洪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足踝主动屈伸训练还可直接引起下肢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收缩,规律的肌肉舒缩可引起下肢静脉瓣出现规律开放,可作为“肌肉泵”来帮助血液充盈静脉、回流至心脏[9]。另外,深呼吸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也有一定改善作用,吸气时胸腔产生的负压与心脏舒张时产生的负压可形成虹吸作用,导致周围静脉的压力较心房压力相对更高,由此产生的压力差也有助于静脉向心回流[10]。也有研究显示,深呼吸运动和足踝主动屈伸训练同步进行时还具有协同作用,胸腔负压产生的虹吸作用和下肢“肌肉泵”作用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延长其持续时间,并增大血流量,对机体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更显著[11-12]。
肢体肿胀大多是由外伤或血液循环不良等原因导致,因此下肢肿胀程度也是骨科术后患者必须监测的指标[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表明足踝主动屈伸训练可有效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有利于康复进展。这可能得益于足踝主动屈伸训练可有效加速血液的释放和充盈,促进下肢血液、淋巴液的循环,避免血液瘀滞,减轻肢体肿胀[14]。另外,以深呼吸作节拍的足踝主动屈伸训练还可减少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需计算频率和时间的困扰,使患者自然沉浸于训练中,将足踝主动屈伸形成固定频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掌握程度,动作完成更为标准,因而对下肢水肿的消除效果更好[15]。
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增加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其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