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诊断意义

2022-03-16张银环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例数阴性

张银环

(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徐州 2217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其病理基础是滑膜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腕、近端指间关节等小关节晨僵、肿胀、疼痛,晚期可导致患者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早期预测并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评估患者病情进展、预防并控制患者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一种抗体,其水平升高多提示患者发病过程中伴有骨质破坏[2];类风湿因子(RF)是临床上用来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指标,用以区别其他类型的关节炎及可引起关节疼痛、关节炎和四肢僵硬等类似症状的疾病[3];类风湿性关节炎处于急性期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组织损伤程度正相关,当机体病理状态恢复时其水平也随之下降[4]。本研究旨在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CCP、RF、CRP水平变化,及三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4、31例;年龄19~80岁,平均(49.53±15.05)岁;病程1~10年,平均(5.45±1.95)年。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45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23例;年龄19~81岁,平均(50.08±15.13)岁;病程1~11年,平均(5.68±2.33)年;强直性脊柱炎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痛风9例,硬皮症5例。并回顾性分析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女分别为14、26例;年龄20~80岁,平均(49.93±14.85)岁。纳入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晨僵、近段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为主,晨僵时间至少持续1 h,且病情持续6周以上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晨僵时间 < 1 h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者;由于其他原因所致免疫功能下降或关节畸形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害者;凝血功能异常者等。本研究经丰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研究方法 采集3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CC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F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阳性判断标准:A-CCP>35 U/mL;RF>18 IU/mL;CRP>6 mg/L[7]。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A-CCP、RF、CRP水平。②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A-CCP、RF、CRP阳性检出率。③比较血清A-CCP、RF、CRP水平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效能,其中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阴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例(%)]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A-CCP、RF、CRP水平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血清A-CCP、RF、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且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血清A-CCP、RF、CRP水平比较( ±s)

表1 3组研究对象血清A-CCP、RF、CRP水平比较( ±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P < 0.05;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比,#P < 0.05。A-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F:类风湿因子;CRP: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A-CCP(U/mL) RF(U/mL) CRP(mg/L)健康对照组 40 15.38±0.67 5.47±1.10 2.18±0.98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 45 533.18±143.98* 26.83±10.12* 15.78±6.54*类风湿性关节炎组 45 7 635.78±2 684.33*# 321.45±122.03*# 34.15±16.08*#F值 318.254 263.795 104.921 P值 <0.05 <0.05 <0.05

2.2 血清A-CCP、RF、CRP阳性检出率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血清A-CCP、RF、CR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且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血清RF、CR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研究对象在血清A-CCP、RF、CRP中的阳性率比较[例(%)]

2.3 诊断效能 血清A-CCP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特异度均显著高于血清RF、CRP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A-CCP、RF、CRP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A-CCP、RF、CR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起病缓慢且隐匿的疾病,在潜伏期可出现持续数周的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乏力、全身不适及体质量下降等,临床早期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晨僵,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只能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且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病变关节活动障碍。因此,选取一种积极有效的诊断手段,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并有效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对后续临床上采取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尤为关键。

血清A-CCP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阶段就可出现阳性,同时可用来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而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体内B淋巴细胞并不会自发分泌A-CCP,故A-CCP水平可反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8]。RF属于一种以变性免疫球蛋白G(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且无种属特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体内均有可产生血清RF的B细胞克隆,可在变性IgG或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EB)刺激下,合成大量血清RF,从而与免疫复合物中IgG结合产生反应[9];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RP可以直接反映滑膜炎症的强度及波动,是可以作为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评价治疗稳定性的指标;相关研究显示,非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是由于免疫损伤导致血管壁、间质的纤维素样坏死性炎症及随后产生多器官的胶原纤维增生所致,而CRP水平升高多在患者具有感染、外科手术、炎症、创伤、急性心肌梗塞等情况下出现[10]。本研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血清A-CCP、RF、CRP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且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血清A-CCP、RF、CRP水平及血清RF、CR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血清A-CCP、RF、CRP水平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

血清A-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度特异性指标[11];相关研究指出,血清A-CCP用于鉴别非侵袭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侵袭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血清A-CCP阳性患者更易发生关节骨质破坏,造成患者骨质疏松、关节活动受限及畸形,加重患者病情[12]。RF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感染、创伤等因素的诱导下体内IgG分子发生变性,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其是临床应用于诊断RA的常见血清学指标;但相关研究显示,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关节功能受限时,或者其他慢性感染及健康的老年人群体内也可呈现血清RF阳性,因此血清RF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特异度并不高[13-14]。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清CRP水平急剧升高,同时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激活补体,从而清除机体内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其水平升高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损伤,提示患者疾病处于急性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CRP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低特异度,用来判断炎症程度高低和初步判断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的炎症指标[15]。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CCP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RF、CRP,而A-CCP、RF、CRP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相比血清RF、CRP,血清A-CCP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血清A-CCP、RF、CRP水平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呈高表达,且血清A-CCP检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临床上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及时加以干预,控制病情进展,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单中心研究等不足,易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故临床可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例数阴性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