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体育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研究
——以社会体育导论为例
2022-03-16路金豫
路金豫
(商丘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抓紧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题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而社会体育导论是体育院校理论课程基础,因此,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体育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理念
1.1 课程理念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学生参与讨论社会体育导论的案例,建构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平台。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话语体系,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设计,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使社会体育导论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社会体育导论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非常多,主要发展了两条思政线:以体育市场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个人品格和科学观;以社会体育的典型案例影响学生国家情怀的“责任与担当”。
1.2 密切结合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特点
社会体育导论是一门建立在体育学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社会体育导论是以为社会群众服务为中心的操作实践过程及不断发展的科学。
1.3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思政“模式”
1.3.1 两个思政模块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公正、法治);(2)社会道德、个人道德(诚信、求真务实、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1.3.2 五个教学环节
(1)基础环节:课堂教学(教学设计);(2)重点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3)关键环节:教师引导(引导方式和引导类型);(4)难点环节:课程评价(评价方法);(5)核心环节:思政与课程融合。
1.3.3 三个结合
(1)课堂内外结合;(2)线上线下结合;(3)理论与实践结合。
2 整体课程设计:教案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学生特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2.1 教学目的
2.1.1 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导论的目的、任务,掌握社会体育导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内容,理解社会体育导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社会体育导论的各种策略,为今后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储备。
2.1.2 能力与思政目标
努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学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思考与协作攻关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社会体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自学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能力基础。同时,培养管理学哲学思想,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价值观念以及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的道德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遵守规矩,最终成为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
2.2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社会体育导论。
教学重点: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实践。
教学难点:社会体育导论课程内容的实践。
2.3 学生特点分析
2.3.1 知识特点
学生可能通过体育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很难有深入的把握。对深层次的剖析还不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
2.3.2 学习特点
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应试性目的较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深入。
2.4 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讲:教师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课堂、演讲、编剧、演出。论:论文、讨论、辩论、论坛。
2.5 教学模式:实施“导”“学”“做”循环的教学模式
第一,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体育市场营销管理综合应用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第二,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查找最新体育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最新体育市场营销咨询等。
3 教学过程、方法及成效(以“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这一章节为例)
3.1 教学过程
问题1: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营销→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思政主题(工匠精神)。
问题2: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亚健康与社会体育→思政主题(以人为本)。
问题3: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社会体育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大众文化建设→思政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教学方法
讲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布置此次课程学生要完成的项目,接着讲授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例:全民健身成热点、马拉松热,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何进行科学指导与部署)。
演示:学生开始完成某些任务之前,教师向学生提供调查参考范例,以多媒体、录像形式演示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泛体育”融合发展、扩展公共社会体育市场)。
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扮演调查员和被调查者,进行情景模拟。
任务训练:教师安排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堂讨论:课程教学结束后,多到与台下师生互动、交流,并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讨论典型案例。
3.3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社会体育导论内容进行思政元素的思考和理解,从思政主题和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融合
3.4 教学成效与考核方式
掌握社会体育导论基本知识,具备课程设计要求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课堂表现,随堂打分。
具体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的考核成绩由网课自主学习、平时表现、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按比例构成。其中,平时表现包括思政成绩,具体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中思政内涵的掌握程度进行打分。
4 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是一项长期且持久的教育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体育强国之路需要长期努力。目前,我国体育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内容也要因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疫情时期,在网络课程已成主流的教学中,课程思政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更加坚定学生学习信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符合体育强国建设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