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铜矿山尾水综合利用实验研究
2022-03-16赵丽琼玉溪飛亚矿业开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文_赵丽琼 玉溪飛亚矿业开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某铜矿山属于多金属矿属火山喷流沉积矿床,该矿床属于铜、铅、锌、金、银、硫铁多金属复杂硫化矿床。矿山现有三选厂、四选厂、硫铁浮选厂等三座浮选厂,选矿主体流程为优先浮选铜、选铜尾矿浮选锌、选锌尾矿浮选流铁,原矿通过三选厂和四选厂选别提出铜精矿、锌精矿产品后,尾矿由硫铁浮选厂浮选出硫铁。
1 矿山尾水综合利用现状
1.1 给水系统情况
矿山给水系统为循环给水,由外部给水系统和矿山内部循环给水系统组成,外部给水系统为小黑江水取水,矿山每天取水量为3370m3;矿山内部循环给水系统由生产回水系统和生活污水系统组成。
矿山生产回水系统分为厂前回水和尾矿回水。厂前回水由φ55m浓密池溢流水、φ60m浓密池溢流水、精矿脱水三股水组成。φ55m浓密池溢流水为碱性水(pH=10.5),φ60m浓密池溢流水为碱性水(pH=8.5);精矿脱水为碱性水(pH=10)。尾矿回水:由尾矿库渗透水、排土场渗透水、采场渗透水三股水组成。尾矿库渗透水,pH值约7.5,氨氮含量较高;排土场渗透水,为酸性水(pH值约4),重金属含量高,该水已进入给水管网,并通过回水系统进行利用;采场渗透水:为酸性水(pH值约4),重金属含量高,该水未进入给水系统,直接外排到自然水体。
1.2 回水利用情况
矿山现有回水点为:①Φ55m浓密机溢流水(未选硫铁);②Φ60m浓密机溢流水(已选硫铁);③尾矿库库内回水及库外渗水,可用总回水量:Φ55m浓密机溢流水+Φ60m浓密机溢流水+铜、锌、硫精矿溢流水+尾矿库库外回水+排土场渗水=24543m3/d。如果采坑底部渗水和北部排洪沟水全部回收使用,可用总回水量为25790m3/d,回水全部用于生产后还剩余水量为2384m3/d。现有回水点水质不同,对选矿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三选厂使用的回水主要有Φ60m浓密机溢流水、尾矿库库内回水及库外渗水;四选厂目前使用的回水主要有Φ55m浓密机溢流水、尾矿库库外渗水;硫铁浮选厂目前使用的回水主要有Φ60m浓密机溢流水、硫精矿浓密机溢流水;开展项目研究前回水利用率约为72%,各回水点使用不能严格分开。
2 尾水水质对生产指标影响的分析研究
2.1 尾水对铜锌分离指标的影响
2.1.1 尾水中铜等重金属离子对锌矿物的影响
某铜矿V1矿体为铜锌硫矿,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占比达到95%以上,属于较易分选的原矿,但指标波动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尾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闪锌矿活化作用很强,锌被活化后难以抑制,导致锌的抑制剂增大,捕收剂用量增大,使铜锌分离的条件变得复杂。
2.1.2 尾水中铜等重金属离子、pH值等对硫铁矿物的影响
某铜矿矿山的硫化铁主要以黄铁矿的形式存在,由于其可浮性较好,在浮选分离中会直接影响精矿的质量,同时黄铁矿属于低价矿物,浮选分离中必须要抑制。
黄铁矿在磨矿中很容易氧化并生成部分可溶性盐,它在碱性环境中氧化速度较快,氧化的结果是在其表面生成一层氢氧化铁Fe(OH)3薄膜,阻碍捕收剂的吸附而受到抑制,当矿浆pH值较低时,在黄铁矿的表面生成元素硫。黄铁矿的表面有元素硫存在增强了其可浮性,因此生产实践中常用硫酸调整矿浆呈弱酸性进行浮选黄铁矿。
四选厂铜锌分离的生产用水水质波动较大,主要体现在石灰的用量上,尾水中铜等重金属离子除了对锌活化外,对硫铁矿物也有活化作用,且pH值经常在5~6,呈弱酸性,而黄铁矿的表面生成的硫降低了石灰对硫铁矿物的抑制作用,造成石灰的用量增大。在双重或多重作用下,硫铁矿物难被抑制,变成恶性循环,引起铜、锌精矿的互含高,精矿品位差,回收率下降。
2.2 尾水对三选厂单铜指标的影响
某铜矿V2矿体为铜硫矿,硫化铁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铁矿在磨矿中很容易氧化并生成部分可溶性盐,尤其是在较低的pH值下,易产生Cu2+、Fe2+、Fe3+、Ca2+、SO42-等离子,铁离子对硫化铜有抑制作用,铜离子对黄铁矿有活化作用。生产中尾水含铜等重金属离子,较低的pH值(pH=5~6)进一步增加了铜硫分离的难度。为了抑制硫铁,提高矿浆的pH值,石灰的用量较大(有时高达10kg以上),大量的石灰进入选别系统,导致选别操作很难平稳,对选矿指标造成较大影响。
2.3 尾水对尾矿除硫铁选别指标影响
尾水使用对三选厂单铜选别和四选厂铜锌选别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石灰的用量大,不可控,导致尾矿的pH值高(三选厂pH=9~10,四选厂pH值11~12),大量的氢氧根离子、钙离子随尾矿进入硫铁选别流程,使硫铁矿物受到深度抑制,可浮性变得极差,需要大量的活化剂(碳酸氢胺)才能对其有活化作用。选别作业后,硫铁尾矿中的氨氮离子残余离子浓度高,影响尾矿的沉降速度,经常出现溢流水跑浑等现象。特别是三选厂尾矿没有进行浓缩,浓度波动较大,直接进入硫铁车间选别,进一步加剧了硫铁车间的药剂制度波动,同时溢流水循环使用进入三选厂单铜选别和四选厂铜锌分离的选别,造成恶性循环,难以调控。
2.4 尾水对水平衡的影响
由于尾水成分复杂,影响生产指标,故四选厂铜锌分离使用大量新鲜水,导致小黑江取水量大,造成生产尾水不能完全回用而排放,引起水量利用不平衡的恶性局面。
3 尾水综合利用实验研究
通过对矿山原矿性质、选矿厂生产工艺、矿山水质情况、工艺流程水平衡等情况调研,找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1 三选厂铜尾矿浓缩试验研究
3.1.1 三选厂选铜尾矿自然沉降试验
样品取自三厂选铜尾矿浆样,取样时间为2019年6月16日中班、6月17日夜班,浓度为26.41%,以及硫铁车间尾矿综合样(用于粒度分级)。试验采用2.5m的斜板单元格进行,沉降曲线和压缩曲线见图1。
图1 沉降曲线和压缩曲线图
3.1.2 脱泥浓缩的试验研究
对三选厂选铜尾矿和选硫后的总尾矿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粒度分析表
从总尾矿和三选厂选铜尾矿各粒级的硫品位来看,硫主要从-74+19粒级中回收。从三选厂选铜尾矿的硫分布率来看,-19µm粒级的产率为22.6%,硫分布率总共只占10.55%,考虑脱除,这样可以极大地避免微细粒级进入生产系统,消耗大量的选矿药剂,恶化水质,造成恶性循环。
为了达到提高三选厂铜尾矿浓度至45%,同时又能脱出小于19µm的微细粒级,生产中采用二段旋流脱水。
3.2 酸水浮选硫铁试验研究
本次试验根据尾矿在不同pH值情况下的结果,在日消耗5494m3酸水的条件下,矿浆浓度调整至45%加入酸水1100mL后,入选矿浓度为30%。试验结果如表2。
表2 硫铁选矿试验加酸水和不加酸水碳酸氢胺消耗对比
从试验结果看,硫铁选别过程中pH值是影响硫铁回收的关键因素,不考虑添加活化剂的情况下,矿浆pH值为13~10,碳酸氢胺的用量由8kg/t降至2.5kg/t,下降幅度为68.75%。在添加酸水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不添加活化剂,利用酸水及酸水所含的重金属离子实现对硫铁的双重活化作用,对铜锌尾矿pH值≥12时,酸水和碳酸氢钠共同添加,强化对硫铁的活化。
4 工艺设计及配套工程
4.1 工艺设计
为了消除氨氮离子对尾水综合利用的影响,把采场渗透酸水、排土场渗透酸水输送至新建800m3水池后,自流至硫铁车间作调浆选别使用。在硫铁选别工艺中确保进入搅拌桶的矿浆浓度在45%以上,通过酸水添加调节入选浓度到30%。调浆需要酸水量为5494m3,余下的506m3经结合池后自流至尾矿库,对尾矿库的酸碱平衡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最后达到不用氨氮类浮选药剂作为硫铁活化剂,消除硫铁尾矿溢流水的氨氮含量,提升工艺用水的水质。渗透酸水中的铜等重金属离子是硫铁矿的优良活化剂,对被石灰深度抑制的黄铁矿有很好的活化作用,酸水在硫铁车间运用,既能消除重金属离子又能消除氨氮离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尾水离子超标的问题。
4.2 工艺建设配套工程
排土场渗透水取水工程:渗水泵站至新建800m3高位水池,含新建800m3高位水池、管道、管件。
采坑底部渗透水取水工程:由露天采场底部取水至新建800m3高位水池。中途在1249m标高建结合池,由结合池自流到新建800m3高位水池。含泵站建设、泵站集水池、1249m标高结合池,管道、管件等。
10kV输电线工程:线路长约1400m,由岩心库附近T接10kV高压电到采场底部泵站,设计容量400kVA变压器1台。
三选厂尾矿浓缩脱泥工程:为解决水质问题,该部分矿泥的处理工程为:直接排至尾矿库(新建矿泥输送系统工程),二段脱水后矿泥不进入系统流程,通过浓缩脱出后直接排放至尾矿库,利用尾矿库库容和长时间的沉淀来优化用水水质,增加矿泥从硫铁车间至新建结合池的矿泥输送工程。
5 项目实施后效果
渗透酸水中的铜等重金属离子是硫铁矿的优良活化剂,对被石灰深度抑制的黄铁矿有很好的活化作用,酸水在硫铁车间运用,既能消除重金属离子又能消除氨氮离子,从根本上解决尾水离子超标的问题。
硫铁选别过程中pH值是影响硫铁回收的关键因素,在不考虑添加活化剂的情况下,矿浆pH值从13降至10,碳酸氢胺的用量由8kg/t降至2.5kg/t,下降幅度为68.75%;在添加酸水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不添加活化剂,利用酸水及所含的重金属离子实现对硫铁的双重活化作用,提高尾水综合利用率的同时减少碳酸氢胺的用量。
尾水项目实施前,生产、生活取鲜水约3370m3/d,尾水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后,生产、生活取鲜水约2150m3/d,减少取新水量1220m3/d,减少新鲜取水量及取水成本。
尾水项目改造完成后,整个系统最后进入尾矿库的水量为27054m3/d,总回水27126m3/d,系统水平衡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可以消耗尾矿库前期系统积水-72m3/d,实现废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