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老太爷人物形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2022-03-16魏宁王永宏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3

名作欣赏 2022年8期
关键词:老太爷高家故事情节

⊙魏宁 王永宏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巴金在《家》中对高老太爷的描写内容所占篇幅不算太多,对高老太爷的直接描写大致集中在“斥责觉慧”“喜吃年饭”“临终发善”。但通过间接描写,特别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举止,依然可以大致勾勒出高老太爷的人物形象,以往对高老太爷的形象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专横冷酷的封建家长、虚伪丑陋的伪君子和卫道士、趋炎附势的地主官绅。但是却很少有人对他的好人形象进行分析。这种人物形象定型化、模式化的分析方法对高老太爷的人物形象存在片面的、不深刻的分析,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对高老太爷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高老太爷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对高老太爷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我们固然不否认高老太爷在性格特征、为人处世上存在专断冷酷、虚伪丑陋、趋炎附势的情况,但结合其人生经历、人生信条和所处社会环境,他做出种种不近人情、匪夷所思,甚至丧心病狂的事情,造成一幕幕惨剧,有深刻的原因。

(一)孤家寡人的末代“君主”

高老太爷是孤家寡人式的末代“君主”形象。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时代,君主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既是周围人争宠的对象,也是周围人恐惧的根源。因此很难与周围人交心的君主往往自称孤家寡人。高老太爷虽然不是真正的君主,但在高家这个大家族中是君主一般的存在,在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中就能决定高家主仆们的生死荣辱。儿子被迫当众打自己嘴巴,孙子觉民被迫娶冯乐山的侄孙女,丫头鸣凤被逼投水自尽。“高家的成员们在高老太爷这位喜怒无常的“君主”面前恭恭敬敬、战战兢兢。高老太爷享受到了“君主”般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权威,然而在这个家族中却没有可以说知心话的人了,也没有任何人能真正理解他。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老太爷已然成为大家顶礼膜拜却敬而远之的孤家寡人了。

高老太爷已经找不到一个和自己神似的家族继承人了。儿子们大多都是生于富贵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孙子们则在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下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觉醒,不会再沿着高老太爷“学而优则仕”、官僚地主一体的老路走了,而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封建纲常伦理也在社会新思潮的冲击和高老太爷自己的践踏下失去了权威。

(二)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和家族地位的捍卫者

高老太爷还是一个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和家族地位的捍卫者。马斯洛说过:“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物质需要,失去了物质基础,其余的幸福、爱情无疑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而已。”乱世之中,作为大家庭的家长,要养活一家几十张嘴吃饭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还要巩固家族地位,让整个家族飞黄腾达。和平统一的时代尚且不易,更何况在那个分裂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动荡年代。了解了这些背景,就不难理解高老太爷的一番作为都是为了追逐物质利益和巩固家族地位。高老太爷做官一辈子挣了一大份家业,包括大片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佃户、房产,甚至还有不少商业公司的股票。高老太爷苦心经营挣下了这份家产,自然希望能够在退居官场后保值和升值,为了达到这一点,他做出许多生杀予夺的事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那个没有法律、没有秩序的年代,要达到上述目的,很难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而且也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感受和情绪。”换言之,任何一个人在高老太爷的位置上,要达到维护家族利益和巩固家族地位的目标,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未必比高老太爷做得更好。

(三)社会转型期的悲剧人物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高老太爷是一个肩负家族重任的老人,面对家族内外的诸多事务,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处心积虑、负重前行。

1.身负重任却不被理解的老人

巴金在《家》中描述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成都附近的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圣贤给文人士大夫们制定的标准,但这里所说的“家”并不是我们今天由父母子女几口人构成的小家,而是按照血缘关系由若干个小家庭构成的大家庭甚至大家族,往往由几十口人甚至上百口人构成。正所谓“家有千口,当家一人”,“家长”在这个大家庭内部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拥有支配家族全部财产的大权,是家庭内部绝对的主宰者。在这个大家庭内部,所有成员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的安排,不能拥有个人财产,甚至不允许有个人意见。

巴金的《家》中,高老太爷是毫无疑问的当家人,肩负高家生死荣辱的使命和责任。高老太爷通过一生的苦心经营走上了旧社会框架中的人生巅峰,让家族兴旺发达,让家庭成员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自己是靠读圣贤书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发家致富的,他自然也希望子孙沿着自己的车辙继续前行,让家族的荣光进一步发扬光大。然而遗憾的是,子孙后代和其他家族成员似乎没人能够体会这一点。以克定为代表的儿子们大多是只知道吃喝玩乐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而以觉新、觉民、觉慧为代表的孙子们则接受了新思想,把自己看作老古董、老顽固,媳妇、儿媳妇们更是貌合神离、钩心斗角。所以在这个大家庭中,几乎没人能体会和理解高老太爷的一番苦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老太爷是时代转型时期的一个悲剧人物,虽然这种悲剧不像鸣凤、婉儿那样惨烈,也不像觉新、觉慧、觉民那样直观,但恰恰是这种不被注意又无法言明的悲剧,才更值得我们深思和体会。

2.身处动荡年代没有太多选择的当家人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高老太爷只能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社会逻辑来行事。我们抨击高老太爷专横冷酷、虚伪丑陋、趋炎附势、孤家寡人,这些自然是不错的。但问题出现了,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下,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家产?在人治大过法治的年代如何捍卫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尊严?如果我们坐在高老太爷的位置上,是否一定比他做得更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兵荒马乱的时局中过分苛求一个大家族的当家人在道德人格上至善至美,无疑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精神洁癖。我们不能指望一个道德洁癖、精神洁癖的人在乱世之中成为家族的顶梁柱,正如我们不能指望《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当了老爷之后会做得比高老太爷更好。如果我们否认了这一点,那么专断冷酷、虚伪丑陋、趋炎附势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二、高老太爷人物形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巴金在《家》中塑造的高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虽然所占篇幅和字数不多,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形象,以往只对他的坏人形象进行分析是片面的,新视角下的高老太爷形象分析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塑造反面人物形象上对脸谱化的突破

脸谱化写作无疑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大忌。把正面人物形象刻画得至善至美,没有一丝缺点,把反面人物刻画得一无是处,没有一点优点,都是违背文学创作的现实原则的。在塑造高老太爷这样的反面人物形象时,巴金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真实可信的反面人物形象,而非简单化、脸谱化和妖魔化。

在《家》中高老太爷是一个地道的反面人物形象,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一无是处。虽然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老太爷、冯乐山为代表的土豪劣绅作为反动势力注定要被历史前进的车轮碾碎,被埋在历史的垃圾堆中,但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官僚地主个体时,应立足于实际进行描述。巴金以自己的祖父和亲戚的祖父为原型,刻画了高老太爷,既刻画出他专断冷酷、虚伪丑陋、趋炎附势、孤家寡人的形象特征,但同时没有抹杀这位独断专行、说一不二的封建家长偶尔也有充满人性和温情的片段。斥责觉慧、喜吃年饭和临终发善都能体现这一点,但巴金在描述高老太爷充满人性、人情的片段时,没有改变对这一人物形象性质的判断,从而使高老太爷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满、真实和完整,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封建反面人物的一个典型,更重要的是,巴金在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上实现了对脸谱化的突破。

(二)新旧社会过渡时期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新旧社会过渡阶段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文学创作上应该是一个难点。在塑造新旧交替时期的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新旧时代过渡时期的脉搏,即便旧时代的守旧人物,也不可能不受新时代新思想的一丁点影响。

巴金在《家》中塑造的高老太爷,深深打上了新旧时代过渡的烙印。高老太爷早年通过寒窗苦读和科举考试获得一官半职,靠着做官挣下一大份家业,掌握了大片的土地、房产甚至股票,他已不是单纯的官僚地主,新时代已然在高老太爷身上打下烙印。此外,高老太爷虽然不明白孙子们追求的“平等”“自由”是何物,但长期与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多多少少冲击了高老太爷原有的思想观念。高老太爷的“临终发善”绝不是简单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人性本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孙子们新思潮冲击下的产物,包括临终的幻灭感,尽管高老太爷可能无法理解新时代新思潮,但新时代新思潮的许多东西已在有意无意间对他的生活带来冲击。

(三)反面人物作为背景和矛盾因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正如京剧中有红脸就有白脸一样,文学作品中有正面人物就有反面人物,两者对推进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通常来说,反面人物常常作为背景和矛盾因素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如没有了黄世仁、穆仁智,杨白劳、白毛女的悲剧就会变得黯然失色,甚至故事情节也无法推进。在《家》中,高老太爷不仅仅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充当了《家》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背景和矛盾因素。虽然高老太爷在《家》中正面露脸的机会不多,但在许多故事情节中,他充当了幕布,几乎给每个重要的故事情节都涂上了一个灰色的色调。觉慧的苦闷和叛逆、觉民和梅的爱情悲剧、鸣凤和婉儿的人生悲剧、觉新逃婚等故事情节,高老太爷都是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

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分析高老太爷人物形象产生的原因。高老太爷在高家内部是一个专横冷酷的封建家长,是一个独断专行、说一不二的帝王般的人物,在高家外部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地主官绅形象,为了巩固家族地位和保护庞大的家产不惜血本拉拢冯乐山这样的当地权贵人士。高老太爷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和虚伪狡诈的怀柔“教化”,让家族内部的成员对他是又敬又怕。高家大小事务都需要高老太爷的发号施令作为执行标准,丝毫没有对话的机会和商量的余地。在家族成员的这种氛围下,高老太爷在有意无意中成了孤家寡人。或许在那种文化氛围下,高老太爷十分享受这种发号施令至高无上的地位,满足地接受整个家族成员对自己的顶礼膜拜。但到了临终时高老太爷才发现作为孤家寡人的悲哀,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来看他。或许每个人的死亡都是黑色或灰色的,但高老太爷临死时的境遇,充分表现了他作为高家孤家寡人的“末代君主”的那种难言的孤寂、幻灭和悲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高老太爷感觉到自己似乎错了,对孙子也变得和蔼起来。这个时候的高老太爷可悲、可恨、可怜。

他无法理解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也不被自己的子孙真正理解。但是毫无疑问,他只关心自己的家族和家族成员,为了家族的利益和他们的生活,也算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吧。我们大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高老太爷进行各种指责,批判他的专断冷酷、虚伪丑陋、趋炎附势,指责他一手制造了很多人的悲剧,但是我们能否发自内心地去问自己,如果自己处在高老太爷的位置上,接受的是传统的旧式教育,在社会转型、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或许这才是一个值得永远思考的问题。

高老太爷的人物形象对文学创作的启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学创作中的人物不能简单化和脸谱化,必须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不能说正面人物全部都是优点,反面人物身上一无是处。第二,在塑造新旧交替时期的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新旧时代过渡时期的脉搏,即便旧时代的守旧人物,也不可能不受新时代新思想的一丁点影响。第三,在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定位好这个反面人物形象在整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文章内容的角色,也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角色。

猜你喜欢

老太爷高家故事情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之我见
赌大的
赌大的
三老太爷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左耳
三老太爷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