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三角洲商业航天进展与浅析

2022-03-16陈飚王海旭杭雨欣

卫星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长三角航天商业

文|陈飚 王海旭 杭雨欣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一、前言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2.3%,拥有2.25亿人口,却贡献了全国1/4左右的GDP,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商业航天成为助推航天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从近期长三角商业航天发展进展入手,浅析长三角缘何吸引商业航天项目扎堆驻足。

二、长三角商业航天进展

近期,长三角商业航天发展迎来诸多进展,多个商业航天项目汇聚长三角,各地政府加快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以期形成区域效应,加速实现各地经济跨越式发展。

1.“G60星链”计划推出,合力打造卫星互联网集群

2021年11月8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式发布卫星互联网建设计划——“G60星链”计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包括G60国家高速公路和沪苏湖、商合杭高速铁路沿线的上海松江区,江苏省的苏州,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嘉兴、金华,安徽省的合肥、芜湖、宣城九个市(区),总面积7.62万平方千米。

九城市(区)将积极推动技术联合攻关,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市场与应用开发创新协同,合力打造以“G60星链”为龙头的卫星互联网集群,下好“数字经济”领域先手棋,做优做强做大数字经济。作为“松江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工程,卫星互联网产业已获批科技部申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立项。2021年8月4日,“G60号”“松江号”卫星成功发射。2021年11月26日,“G60星链”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将建设数字化卫星制造工厂、卫星在轨测运控中心、卫星互联网运营中心,预计于2023年投入使用。其中,卫星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达到300颗/年,单星成本将下降35%。

2.平湖产业基地落户嘉兴,集中布局商业航天

2021年11月10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平湖产业基地落户浙江嘉兴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平湖产业基地项目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平湖市政府共建,总投资150亿元,集中布局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卫星应用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地企合作创新平台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转型集聚区;同时设立“东湖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将其打造成为商业火箭、商业卫星、高端装备等产业的国家级创新研发机构。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

3.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落户苏州,探索商业航天发展新路径

2021年11月21日,长三角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落户苏州相城经开区。该中心由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与相城经开区共同建设,围绕筹划一个“卫星星座”、建设一座“指挥控制中心”、启动一个“商业航天产业规划”的“三个一”目标,探索“行业+航天”的商业航天发展新路径。该中心作为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商业航天产业项目,将有助于加快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新集群,打造苏州数字经济新名片。

4.卫星工厂首星下线,跨界融合加速产业化进程

2021年9月27日,台州星空智联卫星工厂首星下线,标志着吉利商业卫星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台州星空智联卫星工厂拥有国内首个商业化卫星集成总装测试(AIT)中心,是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汽车制造能力的脉动式卫星量产工厂。

2021年2月,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浙江首家、全国第二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核签的商业卫星制造项目许可批复的民营企业。星空智联卫星工厂涵盖卫星研发、核心部组件制造、测运控、航天材料、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采取柔性化生产方式,可灵活满足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集成与测试。未来,工厂具备年产卫星500颗的生产能力。随着首星下线,星空智联将具备承接市场卫星AIT制造能力,加快商业卫星产业化进程,助力中国卫星产业链快速发展。

5.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落地宁波,加速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2021年发布的《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建设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项目。该项目位于宁波市象山县沿海,规划面积约67平方千米,包括航天发射场35平方千米、产业配套区32平方千米,将建设年发射规模100发的商业航天发射基地和千亿元级的商业航天配套产业基地。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被视为浙江打造火箭卫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更为融入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圈、构建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三、长三角商业航天进展浅析

从国内外商业航天发展趋势、国内商业航天政策支撑、长三角自身区域优势、产业结构产生的聚集效应等多角度,浅析长三角商业航天进展原因。

1.商业航天是各航天大国的必争之地

自从2019年5月首批60颗星链卫星上天以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累计将1950颗卫星送入轨道;在星链之前,全球在轨卫星也只有2300多颗,由此可见商业航天的速度与力量。

疫情影响之下,政府对航天投入的规模下降,但商业航天投入大幅增加,整个航天经济规模不降反升。根据太空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的《空间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政府在航天的总投入仅为903.3亿美元。但是得益于商业航天收入的加速提升,2020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增长了4.4%。因此,商业航天成为各航天大国的必争之地,也成为各国提升先进制造业与新兴产业能力的重要推动力。

2.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大势所趋

根据欧洲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太空经济报告2021》,2021年全球太空经济总额为37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75%。按照SIA的业务比例数据测算,2025年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卫星制造市场规模将达880亿元,地面设备制造市场规模将达5655亿元,卫星服务市场规模将达578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商业航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未来宇航发布的《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已注册的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达313家,其中近三年设立的创企数量占到了近50%。2020年商业航天领域融资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2019年增长61.21%。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预测,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规模将以年均40%的复合增长率不断扩大。根据国家航天局预测数据,中国卫星互联网中游产业(地面设备及终端、运营及服务)市场规模将迎来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政府和企业瞄准商业航天投资建设是大势所趋。

3.国内商业航天政策加大支撑力度

中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2014年之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逐步发展。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星研制、发射和运营的全过程,并向全社会主体开放商业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应用领域。201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指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和系统建设;鼓励并支持有资质的企业投资建设规划内的卫星。由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家队加码布局商业航天,又有蓝箭航天、银河航天等民间力量纷纷加入。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指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进一步促进商业航天的发展。

浙江、江苏等省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商业航天发展,《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苏州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为长三角商业航天集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支撑了区域商业航天发展。

4.长三角自身制造业与区位优势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制造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最大、最好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现阶段有着非常多的新兴航天企业和配套产业链,仅整个浙江省现阶段就有各类航空航天企业100家左右,涉及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材料、设备等多个领域,航天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同时,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联系最便捷的地区之一,拥有非常发达和健全的对外交流联系渠道和交通运输网络。在此建设商业航天项目除了利用长三角的金融业和制造业优势外,还能充分利用对外交流的优势,进一步助推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发展。

5.产业结构产生聚集效应

2021年发布的《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浙江将建设杭州、宁波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区,布局航空运营服务网和空天数字服务网。重点领域方面,该规划提出重点布局大飞机关键环节、做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培育发展商业航天,推动航空航天研发设计、高端制造、运营服务融合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圈。特别是其中提出“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项目”。该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也成为近期商业航天项目扎堆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预见,后续还将会有更多的商业航天项目落地长三角。

四、结语

如今,商业航天在中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结合国内外商业航天发展大势,利用长三角自身制造业与区位优势,以及产业结构产生的聚集效应,商业航天在长三角取得了重要进展。而从长远来说,更多的商业航天项目将落地长三角地区。近期的发展态势只是吹响了后续大量商业航天项目聚集长三角的号角,长三角也有望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一极”。

猜你喜欢

长三角航天商业
我的航天梦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逐梦航天日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