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静”下来,让孩子“慢”下来

2022-03-16杨雄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3期
关键词:律动养育手指

杨雄

当老师静下来,孩子静下来,父母静下来,教育自然就会变得更美好。

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大中城市过于喧嚣,大家心静不下来,每个人都变得浮躁不安。而教育恰恰需要专注,宛如春播秋收,静待花开,既不能心急火燎,又不能放任不管。

养育孩子同理,父母不能太着急、太多动作,需要放慢脚步,如同倾听庄稼抽穗、拔节声,聆听孩子成长律动和内心需求。教育是有规律的,“快”与“慢”是相对的,父母若心太急,往往事与愿违。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写字姿势应该是三根手指握笔,但现在有不少孩子是“一把抓”,这与幼儿园小学化、过早开发有关。握笔需要调动手指、手腕肌肉的运动和力量,还需要大肌肉协调。有些幼儿园提前让幼儿学写字,但此时孩子的手指肌肉发育还不成熟,三根手指无法协同用力,因而养成不正确的书写习惯,甚至有可能对孩子的手掌造成伤害。所以,养育孩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心太急,更不能拔苗助长,要让教育回归本位。

让教育回归本位,学校办学必须静下心来。中小学原本是“常人教育”,并非“英才教育”。学校的重要使命是以德为先、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培养其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正常人。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不能办得像企业,设定过高过急的KPI考核目标,今天考这儿、明天考那儿,还暗中排名不停折腾,让学生、父母乃至老师、校长都处于焦虑不安、身心疲惫之中。如此这般教育,既不符合规律,也会扰乱儿童的心智健康与发展。

另外,家庭教育也必须放慢节奏,让生命回归本真。

现在,父母往往过于关注孩子,其实可以从容一些。父母不淡定,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有人曾将教育比作钻石加工过程,有可能将它切成36切面,甚至更多切面。每个孩子都拥有其个性、特质,父母要慢下来好好观察,看看应从哪个切面去“ 打磨”。

教育是需要走心的,孩子内心的种子,在静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生根、发芽、成长。

建议父母放缓节奏,给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与空间。首先,明白孩子的成长教育没有固定模式。不同孩子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接受新知较快,有的则相对较慢。加上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相同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孩子身上,效果肯定不同。这时候,父母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看到别人有好方法、好经验,就不假思索地盲从。孩子可塑性很大,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找准符合其自身定位的养育方法,一定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其次,不疾不徐,水滴石穿。有不少父母,一旦发现自家孩子在某方面落后于人,就容易产生恐慌,甚至会有挫败感和危机感。于是便开始盲目“折腾”孩子,着手制定各种成长攻略,一个又一个“特训”计划接踵而至,让孩子无所适从。其实,大人越心急,效果越适得其反,最后父母蒙了,孩子也蒙了。教育,应遵循每个孩子抽穗、拔节的律动,很多事在默默无闻的过程中变得自然与正常。

最后,讓教育安静下来,变得纯粹。必须修剪掉枝蔓、杂草,过滤掉不必要的杂事、杂音。“双减”政策出台后,有些省市教委专门下发文件,不允许与学校教育不相干的事务进入学校、对老师进行摊派,让老师能专心致志从教,这个做法值得倡导、示范与推广。当老师静下来,孩子静下来,父母静下来,教育自然就会变得更美好。

1723500511336

猜你喜欢

律动养育手指
和谐律动
一根手指点点点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手指被“卡”住了
笔穿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