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务探讨

2022-03-16李丽

兰台内外 2022年6期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实务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采供血过程中各种信息控制及集成化管理,便于血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若干历史阶段,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成为指导和推动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根据血站档案业务特点,实务中已设计出专门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血站业务的不断拓展,需要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内容和措施,保障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现实需要。

关键词:血站档案;档案信息化;实务

血站是专门的采供血机构,即,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血站根据行政区域医疗、临床用血及区域人口等,一般设立为血液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血站(市及所辖县、区)。随着中心血站业务的开展,血站档案数量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血站档案是指血站在其日常采供血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真实记录。根据《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血站应建立、实施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记录并保存采供血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满足血站质量标准。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采供血过程中各种信息控制及集成化管理,便于血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1 ]。

1 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历程

综合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以及档案信息化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可清晰梳理出我国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简要历程。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来看,相继出台或修订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为血站档案信息化提供有力保证。从相关文件的出台以及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来看,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1 第一阶段:血站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上世纪80年代)

从计算机发展历史看,1983年1月,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和第一台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计算机研发成功。1985年11月,联想式汉字微型机LX-PC系统由中科院计算所成功研制。在1987年前,我国血站采供血信息登记主要由人工完成。在此之后,发达省市陆续引入计算机,用以辅助登记录入采供血信息。这一阶段,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先进地区血站引入档案管理软件,尝试建立血站档案目录数据库,血站档案信息化由人工登记逐步朝着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输入、存储、处理等编目、检索自动化[2-4 ]。

1.2 第二阶段:双轨制下血站档案信息管理(上世纪90年代)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办公自动化现实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日常办公,血站采供血及日常信息管理业务由传统的局部网络链接迈向了全面网络互联互通,一些大型血站或与院校合作,或自行开发,初步从血源信息登记、采供血日常管理、血液质量检验信息登记等,实现血站档案管理微机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办公系统中的深入应用,血站办公自动化水平取得显著成就,Microsoft Office、WPS等文档软件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电子文档信息。但此时,电子文档信息与存储载体档案之间还存在割裂,电子文档信息易丢失、易受到篡改和非法访问。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给予电子文档信息以法律上的认可,血站办公软件与自身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不兼容,未实现互联互通,电子文档尚未能直接归入文档管理系统,初步建立起血站档案信息“双轨制”管理模式雏形,为后期的单轨制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

1.3 第三阶段:血站电子文件管理系统(2000—2006年)

进入21世纪,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档案管理迈入了网络化管理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血站及其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广域网时代。血站与血站、血站与用血单位、血站与采供血分站之间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了血站档案网络管理集群。在经济发达城市,实现了跨区域血源信息管理,采供血及其血站实验室步入标准化及全面质量管理时代,ISBT128编码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突出血站档案信息采集、鉴定、编目、整理、归档、利用等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借助C/S(客户/服务器)系统,实现在血站部门内部数据信息共享及血站档案查询、利用的权限分类控制。借助B/S(浏览器/服务器)系统,基于网络数据库技术突破了血站部门档案信息资源部门、区域限制。但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

1.4 第四阶段:云计算平台下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2007年至今)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可在几秒钟内处理数以万计的数据信息。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云计算”的提出在互联网技术和IT服务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云计算具有高灵活性、可扩展性、性价比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融合的产物,云计算通过数据存储平台实现了海量数据信息存储、维护和管理。利用云计算平台等虚拟现实技术,有效解决了血站电子档案信息孤岛问题,从而实现了血站档案信息资源跨部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血站档案建设及运维管理成本。作为新生技术,其在血站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对血站档案管理人员及档案利用者的职业、道德操守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进一步确保血站档案信息的安全。

2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

血站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复印、传真、摄影等技术,不断改革传统血站档案管理模式,提高血站档案信息資源收集、管理和提供服务水平的过程[5 ]。

2.1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

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信息化已经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效、便捷的信息化代表着时代发展、行业进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法规及纲要,实现血站档案信息采集、检索、利用等环节及时、高效、全面、准确的信息化管理,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无论是血液中心、中心血站,还是单采血浆站等信息管理系统在采供血业务及档案管理中深入应用,这些都显示了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成熟期。

2.2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功能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功能既包括血站档案内容信息化,也包括血站档案管理方式信息化。从内容信息化来看,涉及血液制品标识、质控、监测、制备、发放及运输,以及血液制品召回等,每一个环节都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档案信息化。从管理信息化来看,涉及血站档案收集、传递、共享、检索等功能信息化、现代化。

2.3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用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血站档案信息的生成、检索、查询、利用等,从血站档案生成及归档、利用统计的全过程信息化。以某血站为例,有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固定献血点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献血者个人信息、血液信息、血液样本质检信息等与血站档案管理系统互联,相关采血信息一经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便可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化传输、共享,减少中间人为因素干扰。血站档案信息化进一步简化了血站档案管理过程,充分发挥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应有功能,为后期档案查询、检索和利用提供便利。

2.4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趋势

随着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大量自动化、数字化采供血仪器设备纷纷应用到血站日常业务中。互联网、物联网、局域网打通了血站业务部门及地域流通限制,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作为29个章节中的重要一章,提出“规划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作为各级血站机构而言,就要积极构建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功能齐全,并与卫生信息化发展相匹配的檔案信息化体系,与医疗健康业务之间互联互通。

3 血站档案信息化模块设计

血站档案信息化涵盖了血站档案从其电子信息生成到收集和利用全过程、各环节。具体到血站业务系统而言,又可以细化为若干模块。

3.1 个人信息模块

主要记录献血者个人身份信息,如姓名、年龄、血型、学历、职业、健康状况、献血量、以及新献血者身份证件的录入、登记等。因此,个人信息模块主要用于献血者个人身份信息及献血信息录入。

3.2 血液制备模块

随着血细胞分离机、滤白监测仪的应用,血液制备已经实现了全自动、标准化、信息全流程溯源质控体系。通过血液离心、分离、分装等将采集的血液制成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辐照血液、冷沉淀、冰冻病毒灭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等,并将血液制备分离、加工、分袋等信息登记录入该模块。

3.3 血站实验室模块

按照《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将血液实验室管理中的相关原始信息数据录入该模块,记录血站实验室检验样本接收、检测、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等环节相关信息,对血液标本实验室报告及结果录入系统,减少后期手工操作量,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减少因人工审核可能产生的误差概率。

3.4 质量控制模块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血站管理办法》等规定,血站血液质量管理进入了体系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在日常血液质量控制模块记录了血液成分质量检查、关键物料质量检查、血液设备质量检查及环境卫生质量检查的实时记录和统计包括血站质量控制计划、年度血液质量控制报告、血液质量控制记录,以及各种质量报告生成的信息,等等。质控模块详细记录血液制品从采集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内容,具有可追溯性。

3.5 血库管理模块

血库管理模块主要是记录血站各种血液制品存储情况,血液制品发放时间、医院等相关重要信息。根据血站血液制品类别不同,血库管理模块中的档案信息又可细分为血液待检库、血液成品库和血液制品发放库等子栏目。按照“一法两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规定,需要逐一验证每一份血库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利用血库管理模块中的相关信息收集,及时传输至档案管理端口,实现同步信息资源共享。

4 血站档案信息化优化建议

随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颁布,逐步形成了以政务网、局域网为平台,以档案信息管理为支撑,以档案目录为中心,以基础数据库、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基础的新时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也为新时期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提供了发展重点和方向。

4.1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

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际,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血站信息化管理模式,协调中心血站及医院血库之间关系,保障临床安全用血。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推动血站档案互联互通,做好血站档案平台建设,为市民健康提供安全血液制品。

4.2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长效机制

以保障血站档案信息化高效优质管理为目标,从血站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协调、开放、共享、激励和约束等方面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长效机制。血站要注重利用机制协调供血者、管血者和用血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保障血站档案科学管理。

4.3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体系内容

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及新修订的《档案法》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既要持续优化血站档案内容,也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化规章制度、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厚植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根基。

4.4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服务内涵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要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服务内涵,通过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血站档案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如,利用时间戳技术,保障血站档案安全;利用云共享技术,实现跨区域血站档案实时共享,提高不同档案用户服务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赵勇.对加强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黑龙江档案,2012(6):18.

[2]王婷瑶.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16(9):25.

[3]李鹏,闻武,张军.新时期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4]王守斌.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2):80—81.

[5]朱红娟.浅析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档案管理,2010(5):70—71.

作者简介:李丽(1982— ),专科学历,延安市中心血站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研究。

3738501908268

猜你喜欢

档案信息化实务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民法典》规范不动产登记实务的 自洽性研究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档案信息化的思考
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