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胡杨精神背景下兵团文旅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2-03-16徐榕阳刘惠芝马琼

旅游纵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兵团

徐榕阳 刘惠芝 马琼

摘 要:兵团独特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在新常态下走向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道路,但在兵团十四个师的团场、连队发展中却存在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品开发力度不足等弊端,导致在弘扬胡杨精神的背景下兵团文旅产业的发展受限。本文从胡杨资源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兵团文旅产业发展现状,探究兵团文旅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加快兵团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胡杨精神;兵团;文旅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兵团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课题“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十二师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21BDKT39)。

胡杨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胡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疆内红色旅游的主要游客群体已从“60后”“70后”“80后”向“90后”“00后”的年龄层转移。但“90后”“00后”的价值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对于老一辈的红色文化、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等缺乏感知和深切的认识。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胡杨精神、红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旅游产品的创意化设计等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兵团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供给侧改革的挑战。要持续推进兵团文旅产业升级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将文旅产业培养成为壮大兵团综合实力的新兴引擎和展现兵团形象的重要名片[1]。

(一)兵团旅游开发概况

兵团旅游业起步较晚,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兵团共有450家旅游企业,其中162家旅行社,6家旅游集团公司,61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7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注册导游6 712人,64家旅游星级饭店,157个星级农家乐。兵团还有第二师乌鲁克镇、第七师共青城镇等9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52团等40个兵团特色景观旅游名团(镇);第十师185团等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第十二师五一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1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第十师北屯市185团1连、2连,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3连,第一师阿拉尔市10团5连,第十三师红星二场3连等2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第八师石河子市。

由图1可知,除2020年兵团旅游产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2015—2019年兵团旅游年接待游客量保持较高增长率,旅游收入持续增加。與同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据相比,兵团旅游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但增长速度较快,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由图2可知,兵团党委在经济新常态下,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按照“一心一圈两带多点”的总体布局,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在2019年兵团旅游产业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实现旅游总收入207.04亿元,同比增长40.84%。2020年,兵团通过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文旅+”战略,以屯垦文化为核心,将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融入绿洲生态旅游、大农业观光旅游等,深化旅游产业兵地融合的有力举措,稳住了兵团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盘[2]。

(二)兵团文旅资源概况

兵团文化和旅游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资源普查报告(2020年)》统计,共收录资源单体3 498个,其中自然资源单体869个,人文资源单体2 629个,资源品质优良。但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来看,兵团大部分文化和旅游资源依托各师、团场分布“偏、小、余、碎”。整体上,兵团各师、各团场主要分布在新疆“风头水尾”的地区,同时旅游资源呈现“三带两环”状分布格局,即沿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脉的带状区,沿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的边缘环状区,这种分布特征使兵团旅游产生北疆、南疆和天山三条主要环线,融入新疆旅游大格局,形成兵地嵌入式发展,开发价值深厚。同时,兵团文旅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屯垦文化、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历史遗迹、边境风情等人文底蕴厚重绵长,整合形成的优质资源组合具有较大吸引力,开发潜力巨大。

(三)兵团胡杨资源概况

兵团积极主动对接自治区旅游发展大格局,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要求,按照“线路共建、景区联创、节庆联办、品牌共享”的联动经营思路,共同建设国家沙漠公园精品景区与旅游线路,实现兵团与自治区旅游产品互补、交通互联、客源互送、资源互享的旅游联盟大格局(见表1)。

北疆地区沙漠胡杨资源分布较多,包括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师拥有9个国家沙漠公园,再加上第十三师共拥有2 478个资源单体,同时这些师市的人口集聚度较高,旅游开发步伐相对较快,多以自然景观类资源为主,大山大水大峡谷、边境风情与现代农业资源突出,这不仅与北疆区域丰富的山脉、草原、河流等资源息息相关,也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融合度和北疆旅游大环线有关。南疆地区资源分布相对较少,第一师、第二师拥有6个国家沙漠公园,包括第三师、第十一师、第十四师,拥有1 020个资源单体,多以人文景观类资源为主,兵团屯垦文化、丝路风情文化、民族风情文化、历史遗址遗迹、戈壁沙漠风情等资源突出,但由于经济、交通、人口、政策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师市旅游开发相对滞后,旅游资源呈点状分布,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兵团正创建和已批的国家沙漠公园共15个,包含着或多或少的胡杨林景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在苍茫的沙海中形成了壮丽的胡杨森林景观,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胡杨不羁、沧桑的美及胡杨精神(见表2)。虽然景区分布的植被以胡杨为主,但还有很多其他待开发的旅游点,胡杨顽强扎根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将绿色留在沙漠,依靠风传播种子,主根穿破沙丘延伸几十米远,供给养分。对于吸收盐碱、防风固沙起到重要作用。倒而千年不朽躯干,体现了死亡与顽强求生协调美,更能体现扎根新疆大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3]。新时代也赋予了“胡杨精神”新的时代特征,而如何用“不服输”的胡杨精神攻坚克难,用“不放弃”的胡杨精神强基固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产品结构不优化

以胡杨为主题的景区,绝大多数旅游资源停留在原始状态,彰显胡杨精神的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不高,一般以观赏性和讲解性为主,缺乏体验式景区构造,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同时,胡杨品牌的亮点和产品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较多景区产品雷同,没有明显的特色,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支撑的旅游功能区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现今研学的重要性,但对于此年龄段的游客来说景区的周边基础服务设施尤为重要,该文件同时对与周边连队、区县的红色资源的竞合发展和弘扬胡杨精神文化体验提供了指导。

(二)胡杨文化特征不明显,产业融合不深入

兵团核心优质资源多为跨地域、跨师域的资源集合区,但红色旅游发展偏弱,文旅龙头项目的深度、广度远远不够。胡杨文化旅游与农业、体育、医疗、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不足。兵团文旅产品未兼顾对胡杨文化传承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景区纪念品缺乏独特性、唯一性,同质化严重,没有以游客的购买需求为第一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的纪念品大多同类不同种,主要为钥匙扣、相框、帽子、扇子等,没有特殊的文化传承使命感,缺乏胡杨精神内涵,无法激起游客的常看常忆常新的记忆点。

(三)交通基础设施不便利,公共服务不完善

在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广袤空间,兵团文旅资源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資源特征,同时又融自然景观于一体,依托山川峡谷、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以及沙漠戈壁等资源,存在道路交通不便利问题。而兵团现有的胡杨景区还是各自经营,缺乏统一管理,未能规划相应的旅游专线,道路以石子路、沙漠路段居多,对于自驾游的游客的驾驶技术要求较高,旅游旺季常出现道路拥堵、车胎下陷、爆胎等现象。但因“三难一不畅”的问题,常会因通信不畅,相关职能部门未能第一时间介入,影响游客观感。且由于沙漠旅游中民宿、农家乐等从业人员大多为团场连队的职工群众,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不到位,旅游标准化建设急需进一步完善。

(四)胡杨精神宣传创新不充分,兵地融合不到位

兵团文旅产业在胡杨精神的服务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各师市举办的节庆活动相似、品牌知名度较低,营销定位缺乏精准性,同时兵团大部分地区还未充分融入自治区大旅游圈和精品旅游线路,在沙漠胡杨旅游景区建设、旅游线路规划上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尤其在旅游旺季,分流量、做增量及错位、补位意识不足[4]。

(一)深挖周边资源,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兵团应全面贯彻“富民兴疆”这一重要方略,主动融入“旅游兴疆”发展战略,将同一区域、同一主题联合发展,形成优质资源集合区,以胡杨精神为引领,团企合作打造丰富、生动、体验性及参与性强的红色探险之旅,使各年龄段游客在享受旅游休闲乐趣的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胡杨精神的激励。要利用各师市、团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点串成线,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充分发挥“胡杨精神”在教育、培训等领域的社会作用和政治作用,提炼其精神内涵,开发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学基地,分层次做深做精研学产品[5]。

(二)提炼旅游产品元素,加快产业融合

兵团文化旅游纪念品与一般商品存在较大区别,要凸显胡杨精神的文化情感与纪念意义,保留胡杨独有的形态特色,同时突出差异性。许多文化旅游景点会选用印有当地景色的明信片、书签、剪纸等一些平面类的纪念品,旅游产品要具有创意与特色。当地可以研发树皮、胡杨叶片、朽木等与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相结合的兵团屯垦文创产品,使材料多变并且增加趣味性,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喜好。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兵团文旅名片

兵团文旅资源开发进程逐步加快,同时纳入全疆旅游一体化开发、建设、推广、运营产业链条中,进一步发挥文化润疆作用。而兵团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景区建设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服务质量等软实力。在弘扬胡杨精神时代背景下,兵团需抓住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升级,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文旅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但多数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为当地居民,专业素质偏低,需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升现有团场、连队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深入挖掘各师市红色旅游资源,胡杨资源将其纳入兵团和自治区精品旅游线路,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形成覆盖兵团、师市、团场(镇)、连队(社区)的军垦体验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等,打造各师市的旅游演艺精品,使旅游演艺成为宣传兵团、传播胡杨精神的重要媒介,打造成展示兵团师市形象的亮丽名片。

(四)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创新传承胡杨精神

在“互联网+”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导下,兵团文旅也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开发胡杨智慧旅游景区样板,借助科技力量,打破行业壁垒,引进科学技术,缩短游客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距离。同时,景区推出小程序、公众号等,实时转播交通路况,推荐最优旅游观光路线,对全域范围内景点进行讲解;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设计模拟体验型活动,寓教于游;统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打造集写生、探险、摄影、科普等于一体的胡杨旅游基地[6]。

在弘扬新一代“胡杨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同时,兵团各师市的部分景点、景区、团场的客流量明显增加,但文旅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交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推动胡杨文旅产品的创新设计,能有效促进兵团文旅产品的迭代更新,筑牢自身旅游产业基础,提升兵团文旅的知名度,传播积极思想,把“胡杨精神”转化为兵团全域旅游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兵团文旅名片。

[1] 兵团日报评论员.让旅游业成为壮大综合实力的新引擎[N].兵团日报(汉),2019-05-06(1).

[2] 王峥,程锦红,程占红.中国旅游业碳均衡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20):8063-8075.

[3] 胡杨精神薪火相传[J].当代兵团,2021(11):12.

[4] 樊文斌.“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5(2):107-113.

[5] 王凯,张盈,余芳芳,等.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及障碍因素研究[J].商学研究,2021(5):111-119.

[6] 杨琴,冯群超,彭晓果.基于游客体验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析:以中原军区旧址景区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2):50-53.

2945501186254

猜你喜欢

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脑洞兵团!
脑洞兵团!
脑洞兵团!
脑洞兵团!
兵团春天的原野
兵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