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语义学研究方法的百色市民族体育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研究

2022-03-16刘海仁张家英

旅游纵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百色市

刘海仁 张家英

摘 要:本文以广西百色市靖西为例,使用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情境使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对“绣球之乡”旧州村及其周边居民的地方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彰显独特性,增强家和地方的情感连接;提升归属感,增强地方依恋;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建议。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民族体育旅游;居民地方感;百色市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时代兴边富民背景下百色地区民族体育旅游提振策略研究”(2IFTY016);2021年度广西社科界智库重点课题“百色市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对策略研究”(Zkzdkt10);广西文化和旅游基地2021年度课题立项“百色市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2021c004)。

地方是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创造出的意义,不仅具有地理上的含义,还有人文、社会心理的内涵[1]。与之相应的是地方感的称呼。地方感是人对某个特定地方的体验与情感联结关系,包括地方认同、地方依恋、地方意象和机构忠实等,是近年來旅游界研究人-地关系的热点之一[2]。其中,深入理解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关系,可在相当程度上描述人们在特定的地方所感受到的体验、意义和价值[1]。学者常以旅游地居民为对象研究地方感,居民地方感所呈现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质量。

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利用体育资源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总和[3]。它具有产品符合旅游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特点,普及性强、吸引力大、可操作性强。民族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部分,是基于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具有体育特质的各种观赏娱乐竞赛基础上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兼具观赏性强、参与人数多、娱乐与健身功能显性、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一)研究区域概况

靖西地处中越边境,是壮族世代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是壮乡绣球的发源地。每年的壮族传统节假日,都会举行一系列大型壮族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为游客呈现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旧州一条条承载着壮族文化发展历程的石板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民族体育文化表演,加上家家户户参与绣球制作、销售活动,都为八方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体验。

抛绣球竞技和表演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壮族民族体育旅游活动。旧州及周边居民一直为民族体育旅游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实践,包括传统节假日表演民族传统体育、担任绣球等产品制作与销售等。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控制

1.研究方法

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方式,需要经过人的思维与认知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交互信息的目的[4]。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依靠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符号表征和完形感知获取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对某一事物特定的概念。

本文使用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情境使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对访谈过程及结果进行语义分析。一是关注体育旅游地的位移事件,从多种分类角度展开研究,如从主要参与者主体、文化背景、空间位移等方面展开;二是使用整合位移事件的整合化理论,关注复合事件并用单句表达出来,如就访谈主要内容中体育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展开关联性思考,归化为某一类词义或者某一句话;三是聚焦于结构内嵌度与事件独立度关系,关注受访者的语气和表情,如抓住访谈对象一个眼神、一句较强语气的话语、一个痛苦或者愉悦的表情,用特定语言、句子表达出来,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2.过程控制

目前,学者们对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研究成果较多,体系已经较为丰富。但已有研究所关注的人的因素,受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影响,不能真实地呈现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性别、年龄的影响等。本文关注的是旧州村及周边居民如何基于地方环境发挥其主动、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其地方感的形成。

本文依据仇立平、陈向明关于质性研究方法中访谈提纲的制定方法,结合余志远等文献中关于地方感的相关资料,制定了如下提纲:A.居民参与民族体育旅游活动的经历;B.民族体育旅游参与给自己家庭、本地区带来的影响;C.居民对民族体育等旅游吸引物的认识;D.民族体育旅游参与后,居民对本地区的感情变化[5-7]。

访谈对象共计28人,其中18~22周岁的5人(高中在校学生2人,公职人员1人、店员2人)、23~40周岁的8人(商人6人、自由职业者2人)、41~60周岁的6人(商人3人、自由职业者2人、村级管理人员1人)、60周岁以上的9人(商人3人、居住地及周边住户6人)。

访谈之前,笔者以一位在本地生活多年的退休教师为向导。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当地壮族语言理解深刻,也对本地及周边居民较为熟悉。他曾经为相关研究机构研究本地语言的项目做过几次翻译和向导。在访谈中,他能够抓住受访者的语气和表情,及时记录下来,并在访谈结束后第一时间反馈给调查组成员。调查组成员根据现场记录进行寓意、表情判断并归类分析。

以上提纲在访谈中不是绝对按照提纲所列原句开展提问,是按照向导的意见采用渐进性语言提问。向导先是和居民互相问候,接着用本地的语言围绕提纲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聊天。整个过程向导会介绍课题组成员一行的目的,部分受访者会直接要求向导直奔主题。

本文用于分析研究的材料来源于2021年8月课题组赴靖西市调研获得。通过访谈,根据扎根理论,使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对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同时,根据访谈向导对受访者关键词语气、流露出的表情等级进行*标注,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一)地方感

地方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的是个体和地方之间的情感连接[8],在于对地方性的感知,而地方性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特质。靖西旧州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周边浓郁的人文气息对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富有浓郁西南边境地区民族气息的自然景观、反映壮族丰富文化传承的社区建筑、承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社区,对游客的地方感起到极大的吸引物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旧州村及其周边居民热爱家乡,对本地感情深厚。作为体育旅游社区,独特的壮乡文化、让人无限回味的壮乡美食、传承悠远的壮乡婚恋、独具一格的壮乡客栈,把这个具有独特体育旅游风情的壮乡风情村的地方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居民的自豪语气表达了对壮族文化的自豪感。八方来宾体验、欣赏多彩有趣的壮族体育文化,是居民地方感最具显性的表现。

(二)地方依恋

地方依恋是居民对于地方的居住环境、文化、生活方式、交通便利、人际关系的依恋。在旧州村及其周边地区,地方政府负责维护其日常管理、体育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文化宣传和产品推介等活动,千方百计解决产品研发、推广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保障了旧州村民族体育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

研究结果也表明居民对本地区较为依恋。居民在感受到发展体育旅游利益后,对本地区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故而主动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工作,确保整个社区以良好的形象迎接各方游客。

(三)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统计结果来看,旧州村及其周边居民对当地传统体育文化充满认同感与自豪感。据居民和商家介绍,绣球是靖西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作为壮族青年男女独特的定情信物,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未婚青年男女聚集一起,以对歌和抛绣球方式定下美好姻缘。因此,绣球集社交娱乐、强身健体于一体,培养了壮族儿女坚毅自信和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

在走访中,关于绣球,有不少居民告诉调查组一行,哪些是当地人手工制作的,哪些是机械加工的。在整个过程中,调查组一行还收到几位居民自家制作的手工绣球,并以大致市场价格相等的物品进行了回赠。由此可见,当地居民为民族体育旅游营造了热情、好客、友好、融洽的氛围。

(一)彰显独特性,增强家和地方的情感连接

增强居民地方感能够促进体育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基于独特地理和民族文化,旧州村及其周边居民对其居住周边环境有极深的感情。通过走访了解到,这里是他们的家园,更是他们通过发展体育旅游增加收入的地方。他们看到慕名而来的游客对他们世居家园的热爱,感到更加自豪。因此,可以通过发展兼具真实性与互动性的民族体育旅游,进一步增强家和社区的情感连接。

(二)提升归属感,增强地方依恋

在旧州村及其周边不少居民的眼里,自己家园的景观美丽、特色鲜明、极具魅力,有着生活环境独特情感和极强的归属感。因此,本地區应充分发展绣球文化和独特的靖西壮族文化,让居民在增强游客与旅游产品的互动、增强游客对本地人文环境的感性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豪感,并在对本地体育旅游文化的厚重历史感中不断升华对家乡的情感依恋。

(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社区居民在和游客接触的过程中,通过与外来文化的对比,对本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9]。厚重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靖西旧州村独特的魅力。这种特色的文化通过传播,将吸引更多潜在游客来到本地。靖西旧州村及其周边部分居民应利用自己语言上的优势,在节假日做起导游。当地居民热情、细致的解说将加深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记忆,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1] 戴旭俊,刘爱利.地方认同的内涵维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9(5):662-674.

[2] 唐文跃.地方感: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旅游学刊,2008(8):11-12.

[3] 戴光全,杨丽娟.体育旅游及其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8-74.

[4] 杨俊霞.基于认知语义学的词汇表征与语篇研究[J].语文建设,2015(26):4-5.

[5] 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122.

[6]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4.

[7] 余志远,赵星会,梁春媚.社区旅游参与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生成研究[J].旅游导刊,2021(1): 23-42.

[8] WOOSNAM K M , ALESHINLOYE K D , RIBEIRO M A, et al. Social determinants of place attachment at a world heritage site[J]. Tourism management,2018(8):139-146.

[9] 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5-39.

1119501186265

猜你喜欢

百色市
我画我心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墨韵书香
百色:评选2019年“我最喜爱的老师”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百色市 举办2017年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
百色市地产山茶油中43种元素含量研究
2011-2014年百色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
我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