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自媒体直播人媒融合的镜像景观构建

2022-03-16张子龙

新闻潮 2022年1期

张子龙

【摘 要】自媒体直播以身体实践要素构成镜像叙事与个性感知的媒介镜像景观,直播具身化过程产生意义符号、媒介感知和审美认同,媒介物质功能与具身参与生产创造意义符号,人媒融合创造身体实践和个性感知,自媒体直播通过身体外部特征与内在感知的具象符号,塑造自媒体直播景观维度。媒介景观表现为心灵景观、人设景观和想象景观。意义符号与媒介感知保持叙事镜像与直播主体之间的逻辑对话,渗透出碎片化时间下人媒互构的审美认同。

【关键词】审美具身;自媒体直播;媒介镜像景观;人媒融合

当下智媒体发展与数字化媒介衍生多元化的传播形态,以抖音、西瓜小视频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直播,融合个体叙事与身体表达的审美感知,受技术逻辑、符号逻辑与审美逻辑三者的交互共生,围绕审美具身实践成为当下网络直播传播的核心建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身体延伸,自媒体直播是延伸个体超越时空的景观链接。当下社交类短视频媒体平台,既满足个体媒介表达的生存需求,同时创造了标签化身份的直播审美,衍生出具身实践的镜像传播生态。作为个人审美传递与叙事表意的传播形态,网络直播围绕个人生活情感、户外旅行、城市审美的媒介镜像,创造身份感的叙事背景和意境传递。流行感、生活化、个性化标签的媒介情景写实与独白式叙事,凸显小众化的个性审美与价值立场。跨时空、超链接、社交化平台链接社交需求和审美传递,自我标签式的个体传播与社交媒体重叠交叉,主体具身存在个体化主观表现与社会化客观交往间的冲突与错位,媒介环境的主体审美需要媒介具身性感知,主体参与媒介时空的身份建构与审美感知扩展了媒介具身实践的传播空间。自媒体直播兼具跨时空叙事与具身实践体验的传播生态,因此更容易通过具身化审美实践路径增加粉丝互动与直播流量,探索人媒相生的镜像景观。

一、媒介具身实践:网络直播的镜像景观维度

(一)具身实践建构媒介景观

媒介即是景观,媒介主体参与建构环境景观、心理景观和审美观念。自媒体直播作为主体审美感知的物理介质,具有天然多中心、自由化、低门槛的组织特性,兼具媒体叙事身份化、个性符号化、后现代化的文化语境[1]。直播短视频延伸主体身体实践的时空维度,情景化媒介场域构建了超越时空的具身感知体验。自媒体进入社交时代,网络交互、智能匹配为主导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直播跨界融合提供多元化媒介空间审美。沉浸式、参与式网络直播推动自媒体平台与社交媒体进入多维一体的社交融媒体2.0时代。融媒体时代下媒介跨屏互动、界面切换、情境共浸成为移动时代网络直播媒介的新生态。借助智能媒体发力,社交媒体延伸出沉浸直播的新景观,交互与共享、沉浸与具身成为自媒体具身实践的新特征。西瓜小视频、抖音短视频等直播社交平台与短视频深度融合,真人秀直播越来越成为一种镜像叙事与个性感知的镜像景观生产过程,媒介符号依赖具身参与建构声像介质的物质功能与个体感知体验,以媒介融合的高级形态展示身体实践和审美感知的时空延伸,直播过程中话语、表演(口技、歌唱、脱口秀)、背景(制服、装饰)、个性化人设、集体人设背景作为具身符号产生审美触觉延伸社交互动形式,具身实践成为人媒交互的景观符号。比如,抖音小视频系列的沉浸式直播、穿越式直播、虚拟式直播形态,参与建构了媒介具身实践的镜像景观。

(二)身体符号建构叙事景观

身体建构媒介空间的镜像叙事,身体外部特征与内在感知成为媒介叙事的意义符号,自媒体直播从抽象的视听符号向身体化的具身符号转变,具身符号生存的情感表达赋予直播场域内主体间丰富具象的审美感知体验。具身符号通常意义上由身体感官的符号表达,包括声音模仿、肢体触觉、表情特征。外部具身的动作、肢体、表情通过实体背景、虚拟布景、视听情景的交融形成具身叙事符号;心灵的内部具身通过话语、情感、审美交互建构离身化的叙事符号。身体符号构成直播镜像的叙事方式,具身实践参与真人秀直播镜像叙事内容生产分为三类:一是心灵景观,直播场景即参与主体对自身感受的心灵映射;二是人设景观,个性化人设符号凸显人格化魅力与标签式角色;三是想象景观,通过心灵映射和个性人设产生的审美幻想与情景沉浸。三者通过身体符号转换构建直播景观内容叙事,调和审美效果,丰富了身体与感觉的具身认识。自媒体直播通过再现身体符号带来具身时空感知和身体的潜意识能量交互,营造可视化的效果,在流动穿越的直播场景中营造身心转换的叙事过程,产生了身体—符号—景观—叙事的传递交互模式,直播平台的物理介质融合身体和意识心理重构叙事工具,营造影像表达中的叙事镜像,产生独特的直播叙事体系,身体景观重构个体审美与环境审美的知觉交融,产生媒介空间的结构意义,建构自我情感释放与狂欢叙事方式,营造出多元化、可视化、仿真化的镜像景观世界,完成了媒介空间内自我身份认同与群体身份认同的共生。身体、景观与审美是自媒体直播视频的三大叙事符号,叙事符号受到媒介表现形式的影响,在碎片直播的媒介形式转化媒介时空思维,创造出新的审美感知。比如,VR技术的直播运用,营造出情境化时空效果,呈现技术发挥媒介物质的中介效应,情节与人物、环境与主播的话语融合,让身体与个体知觉成为建构多元影像的叙事手段。智能化的媒介延伸为身体实践提供了可视化、沉浸式的具身效果。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欢与喧腾为具身化叙事媒介创作提供创作土壤,非主流主义、网络文学、游戏IP成為直播视频身体符号创作的艺术素材,智能化直播创作空间中需要身体符号的镜像审美,网络直播传播手段的发展进一步需要身体符号提供新的传播策略和媒介叙事生产机制。

二、人媒融合的镜像景观构建:意义符号、媒介感知、审美认同

(一)情感与话语融合:身体与文本的符号意义外化

媒介话语既要考虑叙事与审美的表意空间,也需要参考社会价值、群体信仰和大众审美的规范秩序。文本、身体、感官构成自媒体直播的“结构—符号”话语体系。直播是感官的叙事艺术,也是符号化表征的视觉镜像,视频出现的肢体、表情、装饰、面具及场景环境构成直播话语与审美表征的知觉意义,并在特定的叙事镜像中产生象征的审美意蕴。比如,复古穿越的古风、卡通夸张的动态表情、影视角色再现等不同的叙事镜像赋予不同的话语策略和审美表现。夸张的身体造型、感官情感和叙事文本构成的话语策略形成符号化的叙事力量,叙事镜像与媒介景观、审美知觉与身体表现等秩序结构表现出符号化和抽象化的景观特征。

客体符号是直观镜像本身生产出感官审美化与叙事意义的符码结构。直播的叙事镜像属于话语策略与审美范畴的意义符码。主体符号是感知体验与镜像生态交织的媒介工具,通过直播者身体展演营造叙事镜像和传播链接。直播镜像产生意义符号包括两个维度:文本符号和身体符号。自媒体直播不是单向传播,文本符号是意义化的物质符码,由话语、心灵、情感三要素在叙事体系与审美语境下的传播介质。身体符号是具象化的实践符号,由表情、表演、情景三要素在个性感知和情感渲染作用下的物质再现。身体符号与文本符号相辅相成,两者并非存在清晰、显著的区分界限。身体符号是文本符号的主观外化,来自身体副语言的表情、动作、装饰的演绎手法受主播的情感基因与心理结构的影响,文本符码表现出的话语风格、游戏形式、情感基调等视听语言需要主播手势、表情、演艺、互动等主观的身体实践,受身体实践形态类型影响,文本符号的演绎方法和传播效果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和可选择性,两者的匹配和互动效果决定了叙事镜像的情感格和话语传播。

(二)技术与环境融合:直播主、粉丝与媒介景观互动

数字技术变革塑造媒介传播的具象形态,改变了媒介镜像结构和传播方式。自媒体直播技术不仅成为身体感知的时空延伸,而且创造了人媒互动传播的结构关系,媒介与人的互动结构在直播环境中的核心构造,表明了技术并非虚拟环境下的传播载体,技术创造直播环境,也被环境与人的互动所解构。直播场景选择是理解人媒共生傳播的逻辑起点,媒介技术在直播主和直播场景中的互动关系是被媒介形态本身所“遮蔽”的,技术不仅成为直播场景的存在方式,也成为主体对媒介环境有意识地指向和塑造,潜移默化地改变直播主、粉丝与媒介景观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媒介场景的自我认知和环境选择,增强主客体与媒介物质的互动频率,从而粉丝对直播媒体的使用满足黏性增强,表明了人对媒介物质的依赖性转向对媒介场景选择和环境使用的满足程度。媒介环境表征媒介场景结构,也表征直播叙事结构,网络直播对粉丝的传播深度受直播主与具象场景的交互感知效果所影响,直播经历的环境穿越形成不同意味的媒介景观。比如,户外直播的民族风、时空的地域感、景观的年代感等具有强烈的时空意义偏向,符合媒介环境学派认为不同场景下环境与人的互动印证不同传播方式带来的时空偏向,环境时空影响人对媒介的不同感知。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对人的延伸”的思考,指向媒介环境与技术交互效果影响人对媒介环境感知的深度,数字技术背后的智能算法与数据生成机制,直接影响用户感知的范式和尺度边界,不同的场景选择下形成类型化的人媒交互关系。后现象学派学者唐·伊德在综合诸多媒介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界定“媒介—技术—人”三者关系为具身关系、诠释关系和他异关系[2]。自媒体直播用户在场景选择和虚实感知下与环境形成三大关系,即具身融入、环境阐释和交互融合,环境介质在媒介与直播主客融为一体的进程中,成为人融入媒介环境世界的感知工具,成为身体的某一部分延伸,环境对人感知的延伸构成用户具身环境的融入关系。用户的场景选择决定了不同的时空感知,不同偏向的环境景观阐释不同的叙事结构,用户对叙事环境的解读与感知构成环境对人的阐释关系。自媒体成为环境与人感知经验间的交互器,链接场景与用户间的选择接触,作用于构造用户感知与时空环境间动态的信息生产机制,营造出场景化和智能化的融合场景与匹配需求,构建人与环境融合的环境感知。

(三)角色与审美融合:碎片时间下拟态真实的人媒互构

受客观因素影响,身体和文本具有同质化符号,文本符号将直播叙事与审美感知在特定情景风格的话语结构中赋予特定意义。符号作为意义的形象单元,直播话语具有文本符号和身体符号的形象集合体。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的文本符号生产,包含复杂的媒介技术形态和具身感知活动。直播的话语内容、故事风格、视听镜像由抽象化的符号揭示具身感知的审美想象,决定了叙事整体的镜像类型。传者和受者的审美距离亦受到直播话语适用度和同理性影响。从生产机制看,镜像是物质和意义生产感知共存体;从审美机制看,具身时空赋予新的叙事意义和感知尺度,经过编码—传递—交互—解码的交互产生具身性的审美感知与意义满足[3],从感知机制看,符号的意义化是感知编码的前提,技术使得人的身体与媒介符号发生互动,在身体介入后的感知重构叙事策略,审美经验译码后获得的信息输出产生具身性的感知效果,对直播手、粉丝主观感受施加影响,起到自我情感发泄、释放的消费体验,影像符号产生复杂多元的感性形态上的后果[4]。从叙事机制看,网络直播主体审美在媒介化的镜像空间中创造了大量生动、活泼、现代性的情景符号,各类社交情景下产生的诸如打赏、逗乐、爱慕等具身符号构成主体审美和空间叙事的互动,职业主播通过对具身性符号进行审美化的编码与具身化的编译,将技术演化的身体感知符号支配植入到直播空间,对叙事策略主导再现与再定义。

在网络直播的三维交互式传播中,环境建构媒介空间身体感知的外部景观,通过具身实践满足粉丝审美需求,带动人媒互动性的提升,推动审美感知打造拟态环境的塑造,具身化的社交符号也在通过不同角色定位,重构话语意义和时空联想、感官体验与直播全面交互,实现沉浸交互、拟态真实的人媒互构,解读影像中的深层语义代码与自我身份交互过程中的具身符号代码。正如美国学者莫尔斯(Margaret Morse)所说:“在虚拟现实中,‘主体身份’不是被‘停放’和‘固化’,而是被‘映射’于一个或更多的虚拟主体上”[5],实现了在主体转场中创造不同的审美对象[6]。受自我认同与角色认同的心理影响,达到具身化的角色融合与碎片化媒介世界自我情感的发泄,实现直播的角色感知附加具身化的意义内容和审美特性的镜像景观。自媒体直播的融合媒介景观既体现镜像符号意义生产的过程,又是审美需求与媒介感知交织共生的业态。

三、结语

自媒体直播建构新的媒介生态景观,以具身实践为依托的身体符号生产和文本符号构成自媒体视频直播镜像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播镜像的意义符号由文本符号和身体符号构成,身体景观重构个体传播与环境传播的机制共生,建构自我情感释放与狂欢的叙事形态,营造出碎片化媒介时间下多元化、可视化、拟态化的镜像景观世界,完成了自媒体网络直播时空中自我角色认同与审美需求认同交织共生的人媒互动机制。在媒介空间实体背景、虚拟化碎片布景、媒介叙事情景下的身体实践成为自媒体直播镜像的重要景观形态,具身实践参与直播场景的媒介叙事镜像,构建出身体景观、人设景观、幻想景观的镜像景观,体现出身体—符号—景观—叙事的媒介镜像生产与审美认同过程,呈现了具身审美实践下的人媒合一、虚实共生的自媒体直播融合镜像景观。

参考文献

[1]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8.

[2]林慧岳,夏凡,陈万求.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多重关系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 (9):11.

[3]张海燕,高靖生.论技术美学的三重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6):8.

[4]朱春艳.马尔库塞晚年回归美学的缘由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2):16.

[5]伊德.技术与生活世界: 从伊甸园到尘世[M].韩连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2.

[6]杨庆峰.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4):12.

(责任编辑:黄康温)

28285005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