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汤子涵
2022-03-16朱廷梅
朱廷梅
我在给刚升入四年级的孩子们上课。
一个胖乎乎的小孩儿蹑手蹑脚地走进教室。他向左右看了看,又看向我,笑了一笑。因為已经到上课时间,我放下疑惑,开始上课。
课堂上,他倒是蛮积极的,没有举手就抢着发言。我让他举手,他却一边举手一边瞄着其他同学,站起来却又并不着急说话。他说话节奏缓慢,“嗯……啊……”半天说不明白。
让他坐下,回答下一个问题时还是这样。
下课了,还没等我问他是谁,他已经离开教室。看他的讲义,写了一个小片段,基本能表达清楚,字还算认真。
我回到休息室,他竟然也在,旁边还有他妈妈。另一名老师告诉我:他的基础比较差,想看看是否能跟上四年级的教学进度。
我转头问他:“你听得懂吗?”
他抿着嘴点头,还憋着笑。
他妈妈说:“他说喜欢听您的课。”
“我今天听懂了,还会写了。朱老师有神奇的力量。”这句话说得倒干脆、果断、流畅。
他表现得一点也不自卑,要发言,又说得慢,还会扯到别的内容上。他常常说:老师,我想到了一件事;老师,这个例子我也经历过。说话的时候,照例会看看周围同学的反应。
我心里暗暗想:这孩子是受了多少冷落啊!
五年级上“尊严”这个主题时,我认真地和他谈了一次,希望他言行举止、学习状态都要有所改变,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他在控制自己,发现自己说话离题时会捂住嘴巴,作文也能在规定时间里写四五百字。成绩虽然还是处于“落后”状态,但他妈妈说:“我们和自己比是进步了。”
六年级的寒假,我问他妈妈:“期末考试考得怎样?”
“八十几分,还可以。”他妈妈接着又说,“我们已经经历过最坏的了,现在比以前好很多了。”
我的心被触动了一下,如果一个人最坏的都经历过了,还怕什么?
学校和家庭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如果遇到了不好的事,我们的孩子往往就承受不了。我们在对待某些事情时,如果和孩子一起设想最坏的结果,也许就不会有真正最坏的结果。
(作者系原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35595019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