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排短剧,让乡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走得更远

2022-03-16王聿龙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短剧鲁滨逊课外阅读

王聿龙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外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乡村小学生普遍不愿读、不会读、没法读的问题,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短剧的方式,让学生研读文本、小组讨论、合作编排,通过演绎文本中的角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关键词】短剧 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部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笔者所任职的乡村小学,高年级总计132名学生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家里有超过20本的名著或知识类书籍。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有效积累,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不了书中优美的语言,从而影响了他们整体阅读感知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该如何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呢?笔者通过思考和实践探索,认为引导学生立足于优质文本内容,编排、演出自制的短剧,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以《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短剧编排为例,谈一谈个人的总结与反思。

一、精选文本,深入研读

1.文本选择

《魯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小学六年级必读书目之一。书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探险家鲁滨逊的形象,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本书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因此较为适合编排短剧,作为学生表演的材料。

2.充分阅读

对于大部分乡村小学的师生来说,较为常见的短剧是课本剧。由于课本已经给定了情节、人物和背景,甚至划分好了台词,只需适当改编,学生表演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与之相比,课外阅读改编的短剧面对的文本容量要大得多。《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起伏,文本容量较大。学生在面对这样一本厚厚的著作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合适的情节。因此,充分阅读是编排短剧的基础,也是首要环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厘清情节脉络,才能从中感悟人物形象,为表演打下基础。

在此之前,教师自己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对于文中情节、人物了然于心,最好用图解的方式概括大致的故事脉络,特别是比较适合作为短剧背景的情节,应当重点予以关注。

3.共同研读

完成了自身的充分阅读后,在进行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本着精读、研读的精神,边读边铺设情节线,引导学生弄懂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最后读完了文本,学生脑海里自然也就有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答疑解惑,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品读文章。师生共同阅读,既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进度,从而挑选出有价值的,适合编排短剧的素材,还能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后,为后来的深入阅读做好准备。

二、选取片段,编排剧本

1. 师生结合,选取片段

在学生基本掌握全书情节后,教师应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适合排练的片段来做准备。这一阶段,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出发,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最终小组内形成一致的想法,为下面的编排奠定基础。

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笔者和学生一共选取了六个片段:“父母劝阻,毅然远航”“遭遇风暴,流落孤岛”“冷静面对,贮存物品”“发现野人,解救星期五”“发现船只、逃离孤岛”“丛林回家,遭遇狼袭”,然后根据学生语文阅读和表演能力的不同,把全班分为六个小组。

2.小组合作,编写剧本

编写剧本是短剧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但编写剧本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在有给定情节的基础上,它也对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因此,在学生第一次编写剧本时,教师不能听之任之,不作要求。剧本要有人物的对话、语气、动作等方面的要求,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先教学生该如何将文本上的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再转化为规范的剧本语言。这样学生在编写过程中理解了文本内容,在进一步阅读思考中不知不觉就受到了语言熏陶。

在选择了有价值的情节后,教师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满怀激情地进入剧本编写之中。

(1)尊重文本,鼓励创造

在编写《鲁滨逊漂流记》短剧剧本时,笔者发现:学生缺乏编写经验和创新意识,常常生搬硬套地把文章中的对话描写照抄过来,有时连不符合短剧表演的文字也一个不落。

短剧的表演不仅仅是将文本简单地复述出来,而是应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感受表现出来。而且由于受到舞台的限制,有许多文本中的情景无法或很难真实再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创新,适当地删减或添加内容。无论是人物对话、人物心理的表现还是旁白,只要能服务于主题,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都可以加以改编。

例如在表演第一幕《父母劝阻,毅然远航》时,文本中父母的劝阻只是寥寥几笔,而在实际编排过程中,为了突出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和父母对他的关心,学生们加入了父母苦口婆心劝阻的对话,加入了两个哥哥冒险的后果和自己孤苦无依的描写,丰满了人物,渲染了气氛,也推动了情节发展,在表演时果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分工合作,全员参与

短剧的编写不仅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还要有舞台经验或编写经验,这就很容易成为尖子生的“独秀剧”。少部分学生干得热火朝天,而大部分人则等着教师和组长的安排,甚至只是机械地应付差事。如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呢?——分工合作。

在分配好的六个小组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角色。每个人在情节线的展开下,自己选择能驾驭的角色。教师要求每个角色都必须要有台词和动作,不能扮演“大树”或“木桩”。这样每个学生都要对文本的细节进行品味琢磨,既能设计出体现角色特点的语言、动作,又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编写过程中,第六组表演的是《丛林回家,遭遇狼袭》,这里面有五个人物和两只狼,都是由学生扮演。两个扮演狼的学生特意去搜集资料,观看狼是如何跟踪猎物和扑倒猎物的。反复练习后,他们把这两个动作做得惟妙惟肖,还学会了狼的嚎叫和哀鸣,在表演时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笔者还利用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了小组竞赛活动。比如每天都在全班通报各组的进展情况,表扬进展较快的小组,提醒进展略慢的小组加紧训练。

三、对比训练,提升感悟

乡村小学的学生接触舞台表演的机会不多,光靠学生自己去琢磨角色的表演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训练学生的表演水平。

1.教师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设身处地地思考每一句台词后的人物情绪,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气、声调、动作等把人物情绪表现出来。

比如,在表现鲁滨逊出发前与父母发生了矛盾时,鲁滨逊的父亲执拗、严厉,表演者要表演出愤怒;母亲亲切、温柔,表演者要表现出关切,但是都要从亲情关怀的角度,愤怒的争吵中要表现父亲的无奈和难过,而不仅仅只是生气、吵闹。

2.小组启发

在排練的过程中,六个小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每隔几天各小组都会在教室内进行“彩排”,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羞涩,增加舞台经验。学生能通过排练完善自己的表演,同时也能够让在旁观摩的其他组的成员进行学习和反思。

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学生一起来评价。评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还能加深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让表演组的组长和组员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明确得失,共同提高。

四、总结反思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短剧表演这种方法对于名著阅读的深入研读较为有效,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好办法。不过要注意的是,名著的阅读、短剧的编演都是耗时费力的事。因此,教师在实际运用时一定要发挥其真正作用,实现文本和工具的巧妙结合,不喧宾夺主,让课外阅读短剧的编排促使小学阅读教学更加高效、深入地进行,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中心小学)

3765501908299

猜你喜欢

短剧鲁滨逊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短视频正在“变长”快手发布《2021快手内容生态半年报》
日活跃用户2.3亿 创作者总收入超10亿元 快手短剧:后短视频时代的财富密码?
微短剧的“前”与“钱”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