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卷手记——2022年高考作文全国甲卷

2022-03-15杨巧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省亲化用题名

杨巧茹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创设情境,作文材料为《红楼梦》中题写牌匾相关情节:从“翼然”“泻玉”到“沁芳”。贾宝玉题的“沁芳”二字最佳,一因点出了花木佳境,不落俗套,二因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含蓄蕴藉;第二部分是写作任务,命题人概括出了'“众人给匾额题名”的“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三种方式和特点,并定位了各自“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可以说三种方式依次进化,境界层层提升,雅俗立现。引导语中的“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将“启示”的倾向表达得更明确,已经向考生具体指出要将三种题名产生不同艺术效果这个道理,拓展到其他领域去,“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将此理说开去,这是“启示”意义类作文很重要的思路。

审题误区

误区一:抓住独创,不及其余。有比较多的考生可能忽略了“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等关键词,只抓住关键词“根据情境独创”,主要谈创新的重要性,论证如何创新、努力奋斗、勇于担当等。有的考生可能只是论证创新带给中国的成就。

误区二:一部分考生忽略了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晰地表述三者之間的关系。从材料设置的情景看,发展的初期需要移用和化用,这是独创的前提。而只有独创才能行稳致远。

误区三:部分考生忽略了“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要求。

写作指导

从思辨角度:整体上准确把握三种境界,明确其内涵,厘清三者关系,确定主旨。我们需要移用和化用,但是为了独创,创新才是王道。

从更广泛领域角度: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移用、化用或者独创的事例和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文学创作、建筑风格、历史考古、科技发展、商业模式等等。

从结构的角度

发展三境:看山就是山(移用)——看山不是山(借鉴化用)——看山还是山(独创)。

创造之基:移用(雅俗共赏)——借鉴化用(思考锤炼)——独创(超越突破)。

考场优秀范文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河北曲阳永宁中学 刘若佳

品一段红楼,齿颊留香;吟一首诗词,兰芳盈袖。“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此为怡红公子为沁芳园锦上添花而题写的对联。贾政对“沁芳”点头默许,首肯的不仅是匾额合乎花木掩映的美景,更是赞儿子的对联合乎“省亲”情景的独创智慧。门客们的简单移用或思忖化用皆落了下乘。这告诉我们寻径而入固不可少,博采众长基础上推陈出新更难能可贵。

蜿蜒过时代的围城,博采众长在发展初始阶段必不可少,随着事业的发展只有独创才能让我们爬坡过坎,登上巅峰。独创也早已超越了文学范畴,而成为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进步的法宝,在新时代该如何借鉴他人经验?如何走出一条条独创之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必经之路。

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做学问要寻门而入,博采众长,但最终的目的是要破门而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有前车之鉴为镜,亦有邯郸学步贻笑大方的典故。同样是将他人经验为我所用,为何取得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前者是合理借鉴,后者只是盲目移用化用,诸门客移用“翼然”,化用“泻玉”也是如此。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盲目借鉴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历史证明:借鉴固不可少,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建国初期一大批归国科学家殚精竭虑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屠呦呦借古医书中的验方独辟蹊径研制出注射用青蒿素,从此世上再无疟疾肆虐。他们无一不是寻门而入,博采众长,后以破门而出而独领风骚。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结合情境,巧用独创之智,推陈出新,方可于时代的大潮中屹立不倒。

怡红公子呼应倚红叠翠、元妃省亲之情景,收获了“沁芳”的惊艳。正所谓“惟变所出,万变不从”。新时代,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回顾艰难的建设岁月,一批批仁人志士“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用攻坚克难,自力更生力挽狂澜;用自己动手,从无到有搏风浪。一代代中华儿女勇走创新路,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绿皮火车到青藏高铁,从穷乡僻壤到美丽乡村,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固然需要学习借鉴,但我们深知核心技术买不来,中华儿女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创新的道路上愈行愈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光明无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它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把学生们从盲目刷题、盲目借鉴中解放出来,使其开阔眼界,博采众长,独立思考,推陈出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博采众长,掬银河万顷;推陈出新,扛华夏大旗。

评点:整体把握,切合题意。作文材料的提示语部分提出是移用、化用还是创造的问题。有较大的审题难度。考生以“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为题,切合题意。

结构清晰,论证严谨。考生采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首先提出了中心观点——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然后从个人角度论证了博采众长的必要性,接着从国家角度论证创造的重要性,从艺术到人生再到国家,步步深入论证了创造的重要性。

论据丰富、语言流畅。考生以丰富的论据支撑观点,丰富的材料体现了考生对时事的关心,体现了考生扎实的基本功,开头用贴合材料的优美诗句入题,行文中善于引用、化用前人诗句,富有文采的语言为文章增色不少。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省亲化用题名
栖凤阁题名记
重庆图书馆进驻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展览:带当年存托文献回家“省亲”
中国驻印大使夫人“省亲”记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
莆田的女儿带着台湾女婿孩子省亲了
奥巴马7月回肯尼亚“省亲”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