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家小店坚持公益超10年,他们到底图什么?
2022-03-15林峭
林峭
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40个城市都有公益小店,他们请陌生人免费吃饭、理发,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专设岗位,给癌症病人和家属提供异地的家和厨房。他们过得并不容易,却守护在灯火阑珊处,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他们之中有96家小店,坚持做好事超过了10年,而坚持最久的小店,甚至超过了90年。他们到底图什么?
“坚持做好事,这是我的承诺”
合肥双岗老街有一家樊燕仓爱心小吃,开业20年,70平米的小店挂满了锦旗,墙面上的公益海报也格外醒目。免费的愛心小吃,关爱流浪人士、残疾人士,救助脑瘫儿童……老板樊燕仓说:“只要店开着就要坚持做好事,这是我的承诺。”
20年坚守的背后是一个善意传递的故事。1987年,25岁的樊燕仓和爱人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到了合肥,“当时,我们口袋里只有50块钱,可以说是流浪,还好遇到了刘大妈,她把我们带回了家。”樊燕仓决定守护这份善意。后来,他像刘大妈一样,收留了流浪男孩赵林林,赵林林的人生也从此改写。现在的赵林林,已经成为城市的上班族。“看着孩子能在社会上立足,我做的一切都值得。”樊燕仓说。
这份爱心也在他的小吃店延续了下来,“我知道吃不饱的滋味,所以只要有人需要,我绝对不会让他挨饿受冻。我少赚一点没关系,能帮一个是一个。”
运用示例:樊燕仓的小店卖的不只是小吃,是“只因饿过,所以更懂”的感同身受,更是他们夫妇心底最为纯洁无瑕的善良与真诚。感受到过他人的关怀,他们投桃报李,将温暖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将陌生人之间的萍水相逢变成一次次暖心的遇见,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人把这温暖的炬火带到更远的地方。——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段璟晖/指导教师:史晓婷
“祖祖辈辈都是摆渡的,到我这不能丢了”
安徽马鞍山的一个村庄,村民们赶集、上街、打工都必须先去河对岸,这段路程看似只有短短几十米,却因为隔着一条河,绕到对岸至少需要1小时。
乘坐渡口的摆渡船,这段距离就可以缩短至3分钟。刘庆一家,从外公、到舅舅,再到刘庆,就是坚守渡口的三代摆渡人。上世纪30年代,刘庆的外公手摇着小木船,成为了第一代摆渡人。后来,刘庆的舅舅从外公手里接过了摇橹,一守就是40多年。“祖祖辈辈都是摆渡的,到我这不能丢了。”说起近百年的坚守,刘庆很感慨。
百年时光,小木船变成了柴油船,渡口坡道从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河两岸的民居从土房成了小洋房,但1元渡船的价格却维持了20多年。
刘庆说:“开渡船呢,辛苦是辛苦,但总归要有人去干,能为大家出一点力,我感觉没什么。”
运用示例:百年之间,渡河的船变了,河边的路变了,河两岸的房子变了……时代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刘庆祖辈三代为村民们求便利的真心。在他眼里,开渡船不为了赚钱,只为给村民行便利,为保护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家业,为守候一方故土。当渡船从河的一岸,慢慢摇向另一岸,它缩短了此岸到彼岸的距离,也拉近了善良与真诚的距离。——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段璟晖/指导教师:史晓婷
“我必须这么做,心里才踏实”
鲍明文在南京开着一家烧饼店,老人、孩子进店有优惠,身障人士可以免费吃。每天,他都送出超70个烧饼,一做就是10年。
15岁,鲍明文背井离乡,来到南京做烧饼铺学徒。“我是靠街坊邻居的百家菜,穿好心人送的旧衣服,扛过来的。”在鲍明文心里,这些如同亲人般温暖的陌生人,帮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他想把这份善意延续下去。“我不抽烟不喝酒,一年不买一身新衣服,就想把这些钱都用到公益里去。”
“我必须这么做,心里才踏实。”鲍明文说。
运用示例:也许他现在的收入刚好维持家人的生计,也许他的烧饼店本可以获利更多,但是鲍明文毅然选择了投身公益事业。你问他图什么,我想他图每个路过他的小店的人都不会饿着肚子,他图素未谋面的人们能感受到善良和城市的温度,他图自己的内心永远感恩。他相信就算是小小的善举也能演化出巨大的力量,甚至扭转一个人的命运,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当他将一个个烧饼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时,他口袋里装的钱不多,但他的心是满的。——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段璟晖/指导教师:史晓婷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