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类热点素材观点碰撞与实战应用

2022-03-15李妍杨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塘村高考作文示例

李妍 杨睿

策划:本刊编辑部

热点速递:全民高考

全民热议“高考作文”

每一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在首场语文考试结束后,高考语文的作文试题也在第一时间被汇总公布,成为许多人热议的话题,《人民日报》等媒体也邀请网友参与到高考作文的写作之中。高考作文,不只局限在个体的考生身上,也是一次集体参与的文学创作,向全民创造了一年一度去回忆过往、体察生活、審视自身、感悟时代的特殊契机,向公众提供了一扇表达情感与价值诉求的窗口。

屏蔽“高考状元”排名

七月,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很多人将目光投向高分考生,尤其是所谓“状元”身上。为响应教育部不准炒作高考状元的号召,北京市教委表示:“今年继续采取暂不公布排名前20名考生成绩的做法,相关考生进行成绩查询时,将提示‘祝贺你高考取得全市前20名的优异成绩’。”云南、广东等地也采用了“高分屏蔽”的做法。

写作思维

从哲学上看,很多事物都包含两层价值: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高考同样如此。首先,高考语文,尤其是作文,每年一上新,就会迅速登上各种头条,全民参与品鉴、评价甚至亲自下场写一写,重拾高考的回忆。通过材料一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对于全社会的人文提升和价值观塑造,居功至伟,称之为“人文春晚”并不为过。所以材料一可以用于讨论如何提升国民素养等一类的文章;另一方面,巨大的社会关注也无疑将高考变成一个名利场,状元热、魁星榜各种因考学崇拜而来的怪现象,大行其道。如何为高考去污提纯,材料二中各地教委“高分屏蔽”的做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此可以用于谈高考初心、反对社会浮躁等主题上。两个材料,一弘扬人文精神,一抑制功利心态,激浊扬清,也可以对比使用。

角度运用

基础角度:“人文春晚”,提升国民素养。

运用示例:高考作文,既是一次时代精神的阅兵,又是一场充满人文气息的“春晚”。说其是“阅兵”,在于高考作文题如一面玻璃镜,折射着时代变迁。从改革开放初追求成功,到今天更加关注历史文化和人的心灵,作文题随着社会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另一个层面上,高考作文又是一场盛会,每个人都有参与权,在题目中见天地、众生和自我,启示作用大于寻常说教,大于娱乐化的社科书籍,以及爆米花式的人文节目。这样的时髦,每年赶上一赶,对于个人社会,都有良多裨益。

升华角度:高考不光是对莘莘学子个体素质的检验,也是对全社会的一场大考。

运用示例:无论我们如何异化高考,它的本质应该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手段,就是督促学生更好完成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在过程中把自我塑造成有人文态度、理性品质、科学精神的“人”。炒作高考高分,背后是短视、功利化的成长观,把分数视作学生成长的全部,视作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实际上,高考成绩仅仅代表一次重大考试的表现,而无法完全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走向。“高分屏蔽”,实际是给功利心的降温。

热点速递:法制与素养

小学生打架找警察评理

近日在湖北丹江口,两个一年级小朋友在学校闹矛盾打架,最后一起到三官殿派出所要求民警评理。民警“接警”后耐心对孩子进行了教育,“打人是不对的,打人是犯法的”。经过民警劝说,两个小朋友握手言和,一起离开了派出所。网友们被两个小朋友的可爱逗笑了。有人调侃说,小小年纪就见识了这样的“大场面”。在遇到小矛盾时,能想到去派出所找警察“评理”,也体现出根植于他们心底的法治意识。

“拍你是看得起你”?

最近,一段关于女子被偷拍后维权反被讥讽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了解,在广州地铁内,李女士发现被陌生男子偷拍,她要求对方删除照片,却遭到旁边陌生人的讥讽:“偷拍是看得起你!”现实生活中,很多被偷拍或性骚扰的女生,害怕进一步受伤,只好选择忍气吞声,而李女士能够公开维护自己的利益,本就勇气可嘉。但她却没能得到旁人的支持,这不禁让人意识到,个别人的法律意识之淡薄令人震惊。

写作思维

两则社会热点事件,如同多棱镜让我们看到了国民素养提升发展过程中的的辩证关系。材料一体现了新生代国民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亲民“执法”的新风尚,材料二则暴露了当代社会个别人的价值观扭曲和法律意识之淡薄。所以,材料一可以用于讨论如何提升国民素养,教育执法方式的亲民化,社会的文明因子正在裂变聚合,逐渐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新文明风范等主题。材料二中体现出丧失同情心与蔑视人类尊严的社会,将是一个冷漠的社会。同时,与之类似的“不敢搀扶摔倒老人”的现象,也在强力地警告我们:一个没有温度,缺乏法律敬畏的社会,是可怕的。两者可以激浊扬清,也可以对比使用。

角度运用

基础角度:国民素质提升,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运用示例:素养提升既要指向“自我”也要指向“他人”,并在具体的社会交往关系中成为仁者。孩子们在遇到小矛盾时,找警察“主持公道”,体现出对警察的信任和根植于他们心底的法治意识。这从侧面说明社会的文明因子正在裂变聚合,逐渐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新文明风范。而街拍、偷拍现象愈演愈烈,旁观的乘客竟冷漠嘲讽“拍你是看得起你”,体现出个别公民素质低,价值观扭曲,缺乏对法律应有的敬畏的现象,仍是社会的痼疾。

升华角度:素养塑造风骨,法制培根固本。

运用示例:福尔格姆描绘了诸多在幼儿园便学过的人生道理与习惯,包括:与人分享;公平游戏;不打人;不拿别人的东西;伤害了别人,要赔礼道歉……但为何这些习惯逐渐丢失了呢?原因在于:教育所生成的习惯是静态的,而日常生活则是动态的。这意味着延续的教育过程必须去充实、巩固、提升这些习惯,使其实践于日常生活中,成为品性。从小学生打架请警察“主持公道”与轻轨被偷拍还遭恶意嘲讽的事件中我们看到,教养深植于一个人的骨子里,付诸于行动中,流露在言语里。素质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化”,更要管。如果说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热点速递:乡村建设

记得住乡愁,还得留住老地名

2022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要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此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这也意味着,“不随意更改老地名”,正在成为一种制度性规范,随着相关政策的“强干预”,一些地方任性改地名的行政行为将有望被纠偏。

艺术赋能文明乡风建设

几年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坡塘村云松自然村是绍兴有名的“上访村”,村民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村容村貌脏乱差,违法建筑随处可见,有人还称呼这里为“破塘村”。在中国人民大學艺术学院“艺乡建”团队的帮助下,坡塘村云松自然村刮起“艺术风”。创作创意作品、建设展示平台、设计微型景观、开发产品……村民共同参与,村庄变得更美,带动增收,真正让艺术改变了乡村。

写作思维

两则材料都在讲述新农村建设与保护的问题。乡村是古老岁月留给今天的一整套自然、人文和情感体系,哪些要与时俱进,破旧立新;哪些要沉淀下来,陪护根系,是摆在时代面前的重大难题。首先,保护的肯定是“特质”,而名字正属于这样的特质。材料一在运用时,可以侧重于从历史文化角度说明名字这一文化符号对于乡村的意义,可以从文化记忆、精神地标、乡愁根系以及“我之为我”的独特标签等角度进行论证;材料二在谈乡村的变化,变化也是一种保护。我们尽量保留乡村的“面子”,保留那种扑面而来的乡土感,那么变化的就应该是“里子”。材料二可以运用在乡村振兴“怎么做”上面,从看不见的地方去改变乡村——科技下乡、文化普及,看不见的努力终会结出看得见的成果。

角度运用

基础角度:给乡村补好“文化课”,它才能交出令人满意的发展答卷。

运用示例: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规划图,更离不开文化的“课程表”。纵观中国不难发现,很多经济强村或古迹星罗,或学堂棋布,更有文化的香火不绝如缕。昆山市千灯镇以延福古刹、少卿寺遗址名誉东南,其诞生的昆曲更令古镇成为了凝固粉黛的曲调,吸引全球的游客打卡参观;绍兴市的坡塘村,也走上“艺术建乡”的道路,如今,失落的传统曲艺“莲花落”在村民间重生,这段有旋律的乡愁,让坡塘村的文化气质得以提升,也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流量红利。

升华角度:保住乡村的“面子”,充实乡村的“里子”。

运用示例:农村作为区别于城市的聚落,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和充满乡土气、历史感的名字是其不应被时代同质化的外在,只有保住这些,才能体现乡村“我之为我”的独特一面。近期国家出台村镇等行政规划更名作立法规定,就是在保护村落的“面子”;光保住“面子”还不够,还要改变其“里子”,这种改变,是因时制宜的经济开发,因地制宜的环境改善以及因村制宜的文化挖掘。绍兴市的坡塘村能从被讥讽的“破塘村”走出,就在于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艺术资源,变成了驰名中外的艺术村。只有改变乡村的“里子”,才能告别那个经济文化贫困、充盈遗风陋俗的旧村落,让遗留于今的村屋古树,一瓦一枝头,跳跃时代的光。

(编辑:王冠婷 关晓星)

猜你喜欢

塘村高考作文示例
大还是小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高考作文两关注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在灯塘村(外一首)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