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探李银桥

2022-03-15秦绪生

金秋 2022年23期
关键词:泡馍羊肉汤李老

※文/秦绪生

作者与李银桥

第一次进馆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帮父母干些农活和家务外,还会想方设法做一些事来补贴家用。我和一帮小伙伴整整一个暑假在捉蝎子、捡蝉蜕、挖远志(药材)、捋槐籽。临开学时,我们就把收获的这些药材拿到王寮镇药材公司去卖。

记得那一次卖了三块六毛钱,是当时一笔很大的钱。我在镇上街道转来转去,总想为自己花一次钱,最后下决心走进了街道南边的羊肉泡馍馆。因为每次走到街道,飘香的羊肉味总是直窜鼻孔,撩拨起我吃一次羊肉泡馍的欲望。最后我掏出两毛五分钱,买了一份羊肉泡馍。卖票的是一位漂亮的阿姨,她问我要不要泡馍饼子。因为一个泡馍饼还要另交二两粮票,那时是计划经济,我一个农村小学生,哪有粮票,只好说不要了。服务员很快就端上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汤。第一次进馆子,就吃上羊肉汤,心里的那个美,真是无法形容。回家后,把剩下的三块钱交给了母亲,母亲很高兴,说要攒起来给我交下学期的学费。

高中毕业后,我参军入伍、提干,走上社会,半个世纪游览了祖国大地,品尝了各地风味小吃,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人生在王寮镇第一次下馆子喝的羊肉汤。对个人来说,因饿肚子而形成难忘的第一次,是人生难得的历练。回味这些往事,也常常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富裕不糜费,艰苦不失志,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这幅照片拍摄于近三十年前。1993年3月22日,我刚踏进办公室,有战友告诉我,公安部安排李银桥来一八二医院进行脑梗后遗症康复治疗。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可以借此机会拜访这位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卫士长;担忧的是,他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李银桥这个名字太熟悉了。每当阅读有关毛主席的文章报道,总能时不时看见他的大名和身影,在他的身上似乎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今天,能够近距离接触李银桥,当然不能放过。于是,我立马叫上韩卫民等几位战友,请工作关系在一八二医院的孔学军协调安排拜访李银桥事宜。

车到医院大门口,孔学军拿着相机已等候多时,我们随即前往住院部。刚上四楼,就见一位老者在一名战士的帮助下正做着康复锻炼。孔学军忙上前搀扶,并介绍道:“这就是李老,因脑梗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接下来,我们几个人小心翼翼把李老搀扶到病床前坐下。李老的夫人韩桂馨正在收拾病房卫生。寒暄后说明来意,两位老人表示欢迎。我说:“我们在部队接受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培养教育多年,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有着无限深厚的特殊感情,同时对李老长期保卫毛主席充满敬佩之情。”韩桂馨听后十分高兴,李老在一旁也面含笑意。韩桂馨老人回忆了她与李银桥相识一直到毛主席为他们牵线结婚的前后过程,并讲述了她在主席身边照顾和辅导李讷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韩老讲的仔细生动,我们听的津津有味。在韩老回忆往事时,我注意到李银桥老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如炬,异常犀利,好像要把人看透一样。由于病情折磨,他说话嗫嚅,有点含混不清,全靠老伴儿翻译。

我和战友都建议两位老人把老一辈革命家的辉煌历程和传奇故事整理成书公开发行。说到这里,韩老的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她说:“是写了一部分,有的正在构思和准备。只是不少珍贵的文物级资料,被一位知名作家借走,一去不复返,催要了多次都没有消息。”从语气中,明显感觉到两位老人内心对此事的无奈和愤怒。

为了打破几近凝固的气氛,我提议同二老合影留念。孔学军按着快门“咔嚓”不停,将这具有非凡意义的瞬间定格下来。

猜你喜欢

泡馍羊肉汤李老
一碗羊肉汤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天下第一碗”——羊肉汤
“天下第一碗”
——羊肉汤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奶白色羊肉汤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贾平凹吃泡馍
做个“养心家”
陕西泡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