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17例临床诊治体会
2022-03-15谢天皓李晓龙牛征孙新利刘立涛王强张景任项项孙谦靳小石
谢天皓,李晓龙,牛征,孙新利,刘立涛,王强,张景,任项项,孙谦,靳小石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创伤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白线疝是发生于腹壁正中线(腹白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上,故也称上腹壁疝[1]。白线疝在临床中相对少见,占所有腹壁疝的0.35%~1.5%[2]。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为腹壁良性肿瘤。病人可出现腹部牵涉痛,甚至出现疝嵌顿。往往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腹壁肿物与腹腔相通,而确诊为白线疝。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7例白线疝病例,探讨白线疝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治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因发现腹壁正中包块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后经手术证实为白线疝的17例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时间、伴随症状、是否嵌顿、有无疝囊、疝环直径、疝内容物、手术方式、随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本研究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件号:20210055)。
17例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56.8±8.4)岁,年龄范围为37~68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8.5~32.7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1例。17例病人中合并有肝硬化1例,高血压4例,2型糖尿病1例,有吸烟史8例。包块位于上腹部13例,下腹部4例。病史时间2 d~20年,中位数2年。17例中无明显症状者4例,进食后出现腹胀3例,1例外伤出现包块,9例因腹痛就诊。腹痛病例中有3例因包块突出,不能还纳于腹腔就诊。
二、术前检查
所有病人均行彩超及CT检查。彩超检查:(1)14例行彩超检查可探及腹壁连续性中断,考虑白线疝,其中10例提示疝内容物为空腔脏器,2例提示腹壁脂肪样包块,2例未探及疝内容物;(2)2例仅提示腹壁脂肪样包块;(3)1例结果阴性。CT检查:1例结果阴性;余16例提示腹壁连续性中断,考虑白线疝,其中8例显示小肠疝入,2例显示胃疝入,5例显示腹腔内脂肪组织疝入,1例未见明显疝内容物。体格检查时3例包块不能还纳,伴有触痛;9例可触及疝环;5例未触及疝环。
三、手术方式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经手术证实为白线疝。具体为:(1)8例行开放手术,其中3例因疝内容物无法还纳,考虑嵌顿疝,行急诊开放手术探查,均为小肠嵌顿。3例嵌顿疝中2例切除坏死小肠后切除远端疝囊,其中1例仅使用可吸收线行疝环关闭,1例疝环关闭后使用生物补片(Biodesign/surgisis,库克)进行腹直肌后置补片修补(Sublay法);另1例经观察小肠无坏死后,去除远端疝囊,并疝环关闭后使用聚偏氟乙烯补片(CICAT,德迈)进行腹直肌前置补片修补(Onlay法)。余5例切除远端疝囊后使用聚偏氟乙烯补片(CICAT,德迈)进行修补,其中4例行疝环关闭+Sublay修补,1例行Onlay修补,未行疝环关闭。(2)9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仅使用复合补片(善释·祥,北京天助)行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余7例行缝合疝环关闭+复合补片IPOM,补片固定采用可吸收钉固定器(善释·祺,北京天助)。开放和腔镜手术时,补片覆盖范围均超过疝环缺损边缘4 cm。
结 果
疝环位于上腹部13例,下腹部4例;疝环直径为(2.4±1.2)cm(0.8~4.7 cm);疝内容物为小肠8例、胃2例、肝圆韧带5例、脐正中韧带2例;5例未见疝囊,为韧带嵌入。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5 min(95~175 min);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0 min(78~124 min)。
术后随访(11.2±4.5)个月(6~18个月)。开放手术中,1例行疝环关闭+Sublay修补术后出现慢性疼痛,在随访1年时疼痛消失;1例行Onlay修补,未行疝环关闭,术后8个月时疝复发;余6例(包括3例嵌顿疝)在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出现。腔镜手术中,1例使用复合补片行IPOM术后1周即出现假性复发,随访15个月,包块明显缩小,复查彩超未见补片明显移位;余8例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讨 论
根据欧洲疝学会和美国疝学会指南中的描述,缺损中心位于脐部以上至剑突的原发性腹白线疝称为上腹壁疝,男性好发于50~70岁,女性好发于41~50岁[3]。但该指南并未对脐部至耻骨联合的白线疝进行描述,且国内外文献对该类型的白线疝报道较少,文献中统计显示,下腹部白线疝占白线疝的3.8%~8.3%[4-6],但文献均为病例报道,偏移较大。本组病例中4例位于下腹部,占总数的23.5%。
白线疝形成早期,镰状韧带、肝圆韧带或脐正中韧带可通过白线裂隙突出,并与其周围的腹膜外脂肪形成疝内容物。此时没有腹膜突出,未形成真正的疝囊,即形成了无囊型白线疝[4]。因疝内容物体积小,多数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或误诊为脂肪瘤、纤维瘤等[3]。少数病人因疝内容物牵拉,尤其是用力时腹壁张力升高,造成腹壁疼痛而就诊。随着白线的裂隙逐渐扩张,腹膜外脂肪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将覆盖韧带的腹膜拉出,最终形成疝囊。本组病例中2例彩超仅提示腹壁脂肪样包块,如不结合病史及CT检查,易误诊为腹壁脂肪瘤。5例术中未发现疝囊,仅为肝圆韧带或脐正中韧带嵌入,虽然体格检查可能触及不到疝环或腹壁包块,但病人因出现了因韧带牵拉所造成的腹壁疼痛而就诊。因此,对于发现腹壁正中肿物,尤其是伴有疼痛的病例,需完善彩超、CT等检查,以鉴别白线疝。怀疑白线疝者,可行腹腔镜探查。如术中证实为无囊型白线疝,还纳、切除嵌入的肝圆韧带或脐正中韧带后,疼痛症状即可缓解。
对于无症状的白线疝观察随访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手术治疗是其唯一治愈方法[3]。目前治疗白线疝的首选方法是应用补片进行修补[7]。无论是永久性的合成补片、生物补片,还是合成可吸收补片,均有助于抵消筋膜闭合时的张力,并为原生组织提供生物力学力量[8]。本组病例中1例病人因小肠绞窄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后,使用生物补片进行了Sublay修补,并未出现并发症。生物补片最大优势在于可耐受周围感染的同时,能在纤维瘢痕降解和胶原蛋白三维支架形成之间取得平衡,有效地整合组织对抗腹壁张力,即使伤口感染也不需要去除补片。文献[9]报道在污染手术环境下应用生物补片仍获得良好的效果。当腹壁缺损并存严重感染,无法一期缝合关闭时,可先采用生物补片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暂时性关闭腹腔,待感染控制后进行腹壁缺损修复重建[10]。因此,我们认为开放手术时关闭疝环是必要的。当考虑到疝环关闭后组织间张力过大时,可以选择生物补片进行修补。
经典的IPOM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发率低以及学习曲线短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白线疝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11]。文献报道行IPOM时不关闭疝环,仅用补片进行腹腔内修补,术后可能会再次形成腹壁膨出的假性复发现象,发生率高达31.5%,而且术后有着较高的血清肿、感染发生率以及病人不满率[12-13]。本组9例行IPOM,8例未出现并发症,1例未关闭疝环,因其疝环及疝囊较大,术后1周即出现假性复发,随访15个月,疝囊逐渐粘连,包块明显缩小,复查彩超未见补片明显移位。由此可见,在没有腹腔镜手术禁忌的情况下,IPOM仍为治疗白线疝的有效手术方式。尤其联合关闭疝环行强化修补时,可以达到重建一个正常的、具有功能的解剖结构,有效恢复白线功能,防止假性复发。
目前,疝修补术后康复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白线和骨骼肌肌腱在解剖学和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物理治疗是肌腱修复术后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腹外疝治疗中并不常见。有学者指出,针对腹外疝的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疝的复发[14]。
白线疝病人常因发现腹壁正中肿物,伴或不伴有疼痛而就诊,发生嵌顿后易造成内容物的坏死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有症状的、难复性或嵌顿性白线疝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术中还纳、切除嵌入的肝圆韧带或脐正中韧带以及关闭疝环行强化修补,是缓解腹壁牵涉痛和降低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