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君教授基于络病理论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经验*
2022-03-15李舒钰赵明君
李舒钰 赵明君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咸阳 7120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而引起血管畸形、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指出在当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中,冠心病仍占据了不可小觑的地位;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中的危急重症,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需要紧急、迫切的医学手段干预[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公认且广泛应用的治疗冠心病的强有力手段,但术后相关问题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等依然常有发生,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气短等表现[3]。临床中发现PCI术虽可恢复许多患者的心外膜冠脉循环,但有11%~30%的患者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4],即再灌注治疗后出现向前血流减慢或完全没有血流的现象。这种“无复流”现象是PC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使心肌梗死面积进一步增加,左心室舒缩功能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亦是PCI术后发生心绞痛的主要原因[5]。目前,针对PCI术后心绞痛的治疗药物多选用他汀类、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等,其服药周期长,对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效果有限。根据PCI术后心绞痛的症状及体征,可将其归入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心瘅”等范畴。赵明君教授系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赵教授以从络论治为特色。基于络病理论,赵教授认为PCI术后心绞痛属心脏之脉络疾病,而心络郁滞或心络虚滞是引起心络瘀阻或绌急而致心痛的重要因素,加之PCI术本就属“外来异物”,易致心之脉络、肌肉筋膜等损伤,使患者心气不足,无法鼓动气血流行,从而发为术后心绞痛。现将赵明君教授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经验总结如下。
1 络病理论的源流概述
络病学说基于经络理论创建,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络病,顾名思义,即指邪入络脉而发生的病变。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其细小而广泛,但功能独特,一旦邪客络脉则易使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失常,甚则继发脏腑组织病理变化[6]。
中医学奠基之作《内经》首次提出了“络”的概念,《灵枢·经脉》载:“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明确指出络脉为经脉的分支,且将其按大小分成无数细支遍布全身,发挥着渗濡灌注、沟通表里经脉、贯通营卫、津血互渗等重要生理作用。另外《内经》中也初步记载了络脉的病理变化,如《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为后世络脉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在《内经》学术思想上撰述《金匮要略》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着重阐述了脏腑经络先后病的传变规律。特别是在张仲景治疗络病的方药中,虫类通络药的应用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尊崇,如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抵挡汤等。清代名医叶天士承《内经》络病之说以及张仲景络病用药经验,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等中医学重要病机概念。
当代对络病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以王永炎院士提出的“瘀毒阻络是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以及吴以岭院士提出的关于络病学说理论框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为突出代表。且有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佐证了络病学说的科学价值,促进了络病学说的快速发展。
2 络病理论与PCI术后心绞痛的相关性
2.1 病因探讨
2.1.1 外邪侵袭 PCI术后患者身体娇弱,或因频繁变换体位,来回于手术室与病房之间,以及术中衣不蔽体,而极易感受外来风邪。风邪直中手少阴心之络,导致经脉气血运行失调,引发心绞痛。《太平圣惠方》曰:“夫卒心痛者,由脏腑虚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手少阴之络。正气不足,邪气胜盛,邪正相击,上冲于心,心如寒状。痛不得息,故云卒心痛也。”此外,PCI术中所使用的造影剂、生理盐水等性属寒凉之物,寒邪主收引、凝滞,这些性质寒冷之物沿着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进入心脏,使得心之脉管痉挛蜷缩,气机不畅,血行运行受阻,心脉痹阻,从而导致心绞痛的发生。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2.1.2 七情内伤 冠心病患者术前、术中均易产生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且术后担心病情是否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均可导致患者的精神压力过重,进而容易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叶天士言:“初为气结在经”,从经分支而出的气络承载着在经中运行的经气,经气郁结,气机不畅,必然导致络脉气机郁滞。若患者忧思、惊恐过度,则致使心、脾之络均受影响;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子病累母,导致心络郁滞;胸中窒闷,日久心络瘀阻,痰瘀互结,阻塞心络,不通则通,发为心绞痛。
2.1.3 外伤致病 PCI术本身即可使心之脉管损伤,络膜受损。据报道[7-8],血管内皮损伤是导致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而血管损伤又会导致内皮功能失调,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小板聚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陈无择在《三因方》中提到“金刃所伤”,这与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病因病机基本一致,即血管内膜损伤导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另外,支架作为外来异物,其在置入心之脉络过程中,易将外来火毒温热之邪带入脉络,日久致使热毒滞络,损伤心之脉络、筋膜肌肉,发为心绞痛;或热毒之邪留滞于脉络中,并能炼液成痰,炼血成瘀,最终使得支架与热毒、痰瘀的复合物共同盘踞于脉络,进一步加重脉络损伤,最终导致PCI术后心绞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1.4 术后体虚 络脉具有运行气血、濡养渗灌的功能,而气血是络脉发挥该功能的物质基础。PCI术具有破气伤血的作用,因此术后患者一般都处于心络气血亏虚的病理状态,也就无法濡养心之脉络、筋肉肌膜,亦容易导致心绞痛的发生,正所谓“不荣则痛”。
2.2 病机探讨
赵教授根据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结合古今文献研究,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络,病机以气虚为本,标实责之瘀、痰、毒,其中又以血瘀最为重要,故其病性属于本虚标实。PCI术后络气虚所致络脉瘀滞,继则络脉瘀塞,正所谓“久病入络”“久瘀入络”,是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的重要病程阶段。心络气虚而邪气留滞,气机紊乱,出现升降出入失常等一系列变化,久则引起“脉络-血管系统”舒缩功能和血液运行障碍,血运受阻,心脏组织供血供气不足,故见胸闷、胸痛等症状。《医林改错》中早已明确血瘀与气虚的密切关系,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PCI术虽能重建血运,使病死率降低,但梗死区微小血管仍存在栓塞、痉挛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被破坏等病理状态,其本质亦属络脉瘀滞,故而最终病机的落脚点总归于“血瘀”。再加上术后患者正气不足,因此“气虚血瘀”就是PCI术后心绞痛的核心病机。李波[9]在对133例PCI术后患者的追踪调查中发现,血瘀证占88%,气虚证占61%,提示气虚、瘀血是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主要致病因素;此研究结果与赵明君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
3 运用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法治疗PCI术后心绞痛
络病的治疗原则遵循“络以通为要”,然通络法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亦各有不同。赵明君教授认为PCI术后心绞痛多为络虚血瘀型,故创立“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的基本治疗原则,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并化裁,自拟益气通络调心汤,以黄芪、丹参、地龙、鸡血藤、当归、炒桃仁、麸炒僵蚕、焦山楂、桂枝等入药,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方中黄芪为君,补气升阳,可纠正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气虚之象;且黄芪主归肺经,肺朝百脉,肺气充足亦可保证脉道中血流通畅,血非气不运,气能行血、生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正气恢复,阳气再生,体质增强,则祛邪有力。另有《本经》中将黄芪列为补气“上品”药材。已有研究表明,黄芪提取物皂苷可通过生物化学反应使受损的心肌细胞加速新生,对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均起到保护作用[10]。臣药丹参味苦散结,活血祛瘀。《明理论》记载丹参一味,可抵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物之功,祛瘀同时补血生血、行而不破、有补有散。“破宿血,补新血”,佐以鸡血藤、当归和血活血补血的功效,活血则可祛络中瘀血,通过补血一则使正气恢复、二则使活血不伤正;佐以桃仁味苦通泄,善泄血滞,为治疗多种血行瘀滞病症之要药,且能和畅气血生新,加强组方祛瘀生新之力。四药配伍,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另臣药地龙佐以僵蚕,二者性擅走窜通络,可使心络瘀血尽数散去,保证了脉道的通畅性,使得血液得以正常运行,有利于受损的心络得到充足的濡养;佐以桂枝甘温助阳、辛温通络,可行里达表,有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血脉而和血散瘀之功,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之效。三药配伍,温通心络,气血得行。此外,周蓓[11]研究桂枝桃仁配伍对抗凝血作用的影响发现,桂枝、桃仁配伍后抗凝血作用明显强于单药桂枝,故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瘀血阻滞的各种病证。使药焦山楂性温兼入肝经血分,通行气血、活血化瘀之余亦可兼顾调养脾胃,使得苦寒之品不伤及脾胃。本方标本同治,寓通于补,诸药合用共奏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效。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性,63岁,2021年3月30日初诊。2020年10月行PCI术,于左前降支中段、回旋支近段分别植入支架1枚。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胸闷、胸痛,呈针扎样,气短,自汗,活动后加重,舌下含服丹参滴丸后症状稍有缓解,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ST段轻度压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值。遂来本院要求中医治疗,入院时症见:间断胸闷、胸痛,气短、全身乏力,活动后进行性加重,兼见汗出,纳差,腹胀,口渴不欲饮水,夜眠差,舌质黯淡且伴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沉无力。辨证为“络虚血瘀”,治以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选自拟方益气通络调心汤,组方:黄芪30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当归15 g,桃仁12 g,僵蚕5 g,地龙5 g,桂枝9 g,焦山楂6 g;共14剂,免煎颗粒剂,1剂/d。
4月20日二诊:服药14 d后,胸闷,乏力感较前改善,仍诉气短,腹胀,纳差,夜眠差,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故上方加西洋参15 g,炒酸枣仁15 g,茯苓15 g,共14剂。5月5日三诊:继服药14 d后,患者诉胸闷痛、气短、乏力已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佳,纳食可,夜眠可,二便调。复查心电图ST段回升至正常水平,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守法观察,定期复诊。
按: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病机多以络虚血瘀为主,虚实夹杂,且病程中可见痰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变化。本例患者间断胸闷、胸痛、气短、全身乏力,活动后进行性加重,舌质黯淡且伴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沉迟且无力;符合心绞痛络虚血瘀征象。“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故赵明君教授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自拟益气通络调心汤补身体正气、通心脉瘀血。此医案中患者兼见纳差、腹胀,多责气虚致脾运化无力,水谷积滞,化湿生痰,困遏阳气,终亦致血瘀,故二诊中加西洋参、茯苓醒脾益气、祛除湿邪,正如《薛生白医案》中言:“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者也。”故脾为生气之源,健脾旨在益气,纠正气虚之本。血为阴分,血瘀则阴伤,西洋参配伍酸枣仁益气养阴、滋养心神,使夜寐安,精神好转。
5 结语
PCI术是有效缓解和改善心脏供血的治疗手段,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也使得其术后调护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认为PCI术后心绞痛络虚血瘀证以气虚为本,瘀血(病理产物)为标,治宜标本同治,虚实兼顾。赵明君教授自拟方益气通络调心汤以黄芪为君补本,以丹参、地龙为臣治标,佐以活血通络之药物强化治标之功,组方用药体现出祛瘀不伤正、补正不留邪的特点。赵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大量的医案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益气通络调心汤的加减使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继承与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