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油春云心 一生来致之
2022-03-15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科研工作就像果实剥皮一样,一层一层剥下去,剥到最里面看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层层剥,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如果科研工作方向不稳定,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就很难成功。”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如是说,更是如是做的。他六十多年如一日,始终聚焦油菜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油菜栽培、油菜育种为重点领域,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扎实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让老百姓有油吃是初心
“人活在世上就要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是官春云常说的一句话。1959年,官春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油料作物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当时油菜低产,农民缺粮少油,吃的是“红锅菜”(即炒菜不放油)。官春云见了心里非常难受,下定决心要解决农民吃油的问题,从此与油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何提高油菜产量及其含油量?这是官春云一直思考的问题。油菜是越冬植物,常规的栽培管理是让油菜到春天再发力。在和农民一起劳动时,一个现象引起了官春云的注意,农民播种早的、冬前管理好的、施肥多的油菜收获时产量也高,这和当时油菜栽培的“春发”理论不符。
官春云通过对油菜的器官建成和生理生态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了油菜的一些重要生长发育规律:其一,油菜苗前期是主茎节数决定期,苗后期是有效花芽数决定期,蕾薹期是有效胚珠数决定期,开花期是结合子数决定期,成熟期为粒重、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决定期;其二,增加单位面积上总角果数是提高油菜单产的关键,在较高产情况下每角果粒数和粒重也很重要;其三,油菜不同于稻麦,其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对提高经济产量有重要作用。这些规律已成为油菜栽培的重要理论指导。
在上述基础上,官春云于1964年最先提出了油菜“冬发”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使我国油菜主产区单产显著提高,每667平方米产量由50千克左右提高到100千克以上。据估测,到20世纪末仅湖南省因推广油菜“冬发”技术增收20.7亿元,长江中游四省推广油菜“冬发”技术增收50多亿元。近年官春云又建立冬发技术信息平台,建成了国内首个油菜栽培管理专家系统。
官春云还根据油菜的感光和感温特性,首次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冬性-弱感光型、半冬性-弱感光型、春性-弱感光型、春性-强感光型,并确定了上述四种类型的地理分布,分析了内源赤霉素含量,得到了国内以及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国外知名油菜专家的高度肯定。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他向有关部门建议,不宜在长江流域地区推广加拿大春油菜,使该地区油菜生产避免了不当引种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
让百姓吃好油是动力
解决了老百姓有油吃的问题后,官春云又开始了新的科研探索: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更好、更健康的油。
原油菜籽中,含有两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即芥酸和硫苷。如何培养出低芥酸、低硫苷的“双低”油菜品种,成了油菜专家争相攻克的难题。加拿大的“双低”油菜由于地域性较强,无法在我国直接种植,这使得许多油菜育种专家不得不考虑选育自己的品种,官春云就是其中一位。官春云想,外国人能做成功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成功。他以顽强的意志、勇于攀登的精神,开启了我国“双低”油菜新品种的自主研发,向“双低”油菜发起了攻坚战。官春云认为“双低”油菜的“双低”品质根据它的遗传规律来看很容易达到,但关键是作为一个品种必须要兼备高产和高抗才有生产价值。为此,他选种时将农艺性状和抗性性状放在首位,这样基因中只要含有“双低”的品质就随时可以分离出来,然后进行繁殖。然而,杂交育种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官春云作为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他以澳大利亚的油菜品种——“马努”作母本,我国的“甘油5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培植选育“双低”油菜新品种。他根据国内外资料和多年的工作实践,设计出原始材料圃、杂交育种圃、选择圃、鉴定圃和品系比较圃5个试验圃的育种程序。官春云坚持一个圃一个圃地试验,一株一株地选育,从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双低”油菜迈进。从1980年开始,连续6年的加代繁育,每年对数万株的油菜进行筛选,对3000多份样品进行分析,经过8代的选育繁殖,1987年官春云终于育成了湖南第一个“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1号”,把全省油菜生产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湘油11号”具有茎秆坚硬、耐肥抗倒、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等特点,一般每667平方米产籽110~150千克,高的可达200千克,比常规油菜品种增产10%以上,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推广品种,获得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奖。之后他又相继育成了“湘油13号”“湘油14号”“湘油15号”“湘农油571”等7个“双低”品种,解决了长江中游地区春季多雨油菜结实不良的问题,并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安徽、湖北等省(区)大面积推广近800万公顷,增收20多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进油菜多功能利用,现在,官春云又在着力开展彩色油菜研究,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增光添彩。
为国家育新人是使命
9月开学季,官春云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出席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峰表示,“每次开学典礼,只要官老师在学校,他都会参加,还会对青年学子讲几句话”。作为官春云的助手,王峰说:“官老师经常鼓励年轻人,也愿意帮助年轻人。”
在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官春云提出了农学专业学生“边实习、边教学、边科研、边调查、边总结、边做群众工作”的“六边”实习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官春云牵头创立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个十百千万工程”项目,于2000年也获得了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为加强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湖南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官春云的指导下开设“春云实验班”,实行全程导师制,围绕前沿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直到现在,官春云仍坚持亲自给学生授课。2018年,他带领的作物学团队还获得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官春云院士从教60年,培养了硕士61名、博士36名、博士后17名,其中已晋升为教授和研究员的有45名,为我国的油菜育种工作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官春云看来,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需要依靠年轻一代的力量,“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学子”。
6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青葱少年,如今已是满头华发。官春云不仅让百姓有了油吃,还有了好油吃,更为大家能一直吃上健康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后备力量。他现在已经84岁了,每天依旧会早早来到办公室,与团队成员及研究生探讨科研进展,只为使油菜花开得更盛,让金色的梦想绽放得更热烈!